让理想的火炬照亮人生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2141
颗粒名称: 让理想的火炬照亮人生道路
并列题名: ——记南海县业余体校举重教练邵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10月21日,佛山报刊登了南海县业余体校举重教练邵而的故事。
关键词: 举重 教练 纪录

内容

何灼强、何锦标、罗健明几名小大力士在全国青运会连续破纪录、夺奖牌,给南海县体坛带来了振奋和喜悦。在一片祝贺声中,他们的启蒙教练邵而——一位身材壮实,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反而不动声色,那深邃的目光,仿佛在描扫三十年来走过的人生道路。
  他和举重结下不解之缘,是出于偶然的机会
  一九五五年,营养不足,身体瘦削的邵而考进了武汉钢铁学校。一天,一位同学拉他去比试举杠铃,结果当然是他输了。好强的邵而不服气,苦练了一个假期,开学时轻而易举地赢了对手。谁能意料到,从此邵而和举重结下不解之缘。
  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邵而观看了举坛名将、广东老乡陈镜开破世界纪录后到武汉的表演。钢铁般的肌肉,力拔山兮的气势,叫邵而佩服得五体投地。能象陈镜开那样为国争光,多好啊!不知不觉,他成了举重房的常客。不久,他在学校里夺得头名,成为二级举重运动员。
  学校生涯结束了,邵而被分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重工业公司。繁忙的工作没挤掉邵而的爱好。下班后,他常常步行两个小时到市体育馆练习,一次练它两个小时。夏天,他敞开胸怀迎着草原的凉风;冬天,茫茫雪地留下他一行深深的脚印。练完了,买几个烧饼充饥,回到公司已经是十一时多了。
  他一旦爱上举重,就坚持无休无止的执着追求
  一九六一年,邵而申请停薪留职,回家乡南海照料久病垂危的老母,从此成了“无单位”的居民,直到一九六九年进平洲搬运站(集体单位)当搬运工人为止。
  在这漫长的八年里,为了糊口,捉鱼摸虾,打杂工,邵而什么都干过。逆境,可以折磨一个人的身躯,却磨灭不了志士的理想。邵而真有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劲头,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仍然坚持练举重。有人介绍他去打铁,不几天他就不干,理由是:打铁使右臂畸形发展,不利于举重!
  一九七四年,佛山组织举重队参加省运会,当时的地区体委负责同志梁伟光和南海县体委卢灿荣支持邵而参加集训。单位不给钱,他只好自费参加,后来,单位又发来“最后通牒”,限期返回“抓革命促生产”。这也许是邵而一生又一个转折点。他虽然出不了成绩,但县体委十分欣赏他的事业心,让他在平洲圩主持一个青少年举重训练班。条件是简陋的:器材,就那么几副石担;场地,晴天在邵而家门口,雨天搬进厅堂,沉重的石担把阶砖打得崩崩缺缺;时间,早、午、晚开工前收工后练三节。邵而当教练,没分文补贴,这一点他倒不在乎,他担心的是教不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为此,他常常晚饭后骑单车到广州向老教练请教,直到夜深人静才疲惫地归来。
  一九八〇年,县里成立业余体校,邵而被吸收为专业教练,终于有了施展身手的天地。然而,当专业教练每月要减少收入一百二十块。妻子梁甜不无顾虑地说:“迟两年去行不行?”邵而说:“机不可失,捱大头菜也得干!”
  家庭和事业,两者邵而都爱,但当发生矛盾时,邵而就毫不犹豫地作出牺牲。梁甜在家务农,虽然邵而晚上和假日都尽可能回家劳动,但一个妇女支撑全家,困难是可以想象的,有时就免不了一壳眼泪。但是,埋怨终归是暂时的。妻子理解他,发了牢骚仍然全力支持他的事业。一九七四年梁甜怀孕在身,邵而却要去参加集训,为了支持丈夫,她毅然采取了人工流产的措施。提起这,邵而总是深情地说:“多亏有个贤惠的妻子!”
  他自己没当冠军,却培养出冠军
  邵而不是“科班”出身,但他虚心求师,勤于实践,多年来搜集了一大批资料,写下成十本笔记,摸索出一套加大运动量以及熔体操、武术、健身、举重于一炉的训练方法。一九八二年全国体校举重教练考核,他得到七十八点五分的好成绩。
  在邵而看来,自己没当上冠军,固然是个遗憾;但培养不出冠军,将是更大的遗憾。
  何灼强是一九八〇年春入业余体校的,当时才十三岁。有人认为他手指短,关节硬,不是举重的材料,两进省集训队都被退了。邵而认为,小何上进心强,刻苦好学,先天不足可以后天补。他为小何制订一套扬长避短的训练计划,还特意给他“喂小灶”:练负重压关节,练指力。小何的缺陷逐渐得到弥补,成绩不断提高。去年五月省十体校举重赛,小何在四十八公斤级中抓举八十五公斤,挺举一百零五公斤,成为南海县第一个自己培养的举重运动健将。在青运会上,小何锋芒毕露,紧接着在全国冠军赛五十二公斤级中,挺举一百四十一点五公斤,打破了亚洲纪录,被称为“希望之星”。
  邵而就是以这种甘当人梯的精神,几年内培养了两名运动健将,两名一极运动员,给省上送了一批苗子。今年,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省、市先进教练。
  亲爱的读者,当您看完本文之后,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邵而在逆境中奋进,动力是什么?我们也向邵教练提过这个问题。他深情地回顾了中学时代团组织进行的为人民服务教育,说:“人的一生不为社会做点好事,就无异于酒囊饭袋!”
  让我们把邵教练这句朴素的话语奉献给广大读者吧!
  本报记者 李国芬
  本报通讯员 叶国琛、易云海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国芬
责任者
叶国琛
责任者
易云海
责任者
何灼强
相关人物
何锦标
相关人物
罗健明
相关人物
邵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