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与彗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9309
颗粒名称: 哈雷与彗星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6月17日,佛山报登载了《哈雷与彗星》一文,简单介绍了哈雷的生平。
关键词: 哈雷 彗星 轨道

内容

哈雷,1656年生于英国伦敦附近哈格斯顿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爱好天文学。上中学时就曾测出伦敦磁偏角为2°30′。在牛津大学学习时,曾设计了测定行星轨道的新方法。
  1676年,刚二十岁的哈雷,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便测编并出版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同前人完成的北天星表齐名。这一成就,使他的名声大振,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678年哈雷返回英国。1680年赴巴黎,同卡西尼合作,并一道观测了那年的大彗星,激发了他对研究彗星的强烈兴趣。
  1703年,哈雷被聘为牛津大学教授。
  1720年,哈雷接替拉姆斯蒂德担任格林威治天文台第二任台长,直到1742年逝世为止。在哈雷的全部科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成就,要算哈雷彗星的发现。
  作为牛顿好友的哈雷,十分支持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并运用这一理论,根据已经掌握的彗星运动的资料,对彗星运动轨道进行推算。他注意到1682年出现的彗星抛物线轨道的根数,与克普勒的1607年出现的彗星抛物线轨道根数,以及阿延于1531年所观察过的彗星抛物线轨道根数极其相似。于是,哈雷认为,这三次出现的彗星乃是同一彗星,其周期约为七十六年。不仅如此,1695年,哈雷还曾说过,他在1682年所看见的彗星,从它的轨道来看,实在为重力所控制,而周期地绕太阳运转。据哈雷的计算,这颗彗星运行的轨道并非沿抛物线运行,而是在一个很扁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并预言它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再度出现。哈雷没活到这一天就逝世了。但这颗彗星果然于1759年三月十二日通过近日点。这颗彗星1759年回归时,最先看到的不是天文学家,而是1758年圣诞节之夜,由德国德累斯登附近的农民、天文爱好者帕里兹首先发现。但为了纪念哈雷的伟大成就,乃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根据历史的记载,上一次(1910年)比预测迟了两天半,再上一次(1835年)预测十一月十三日过近日点,但实际比预测迟了三天。根据计算,哈雷彗星将于1986年二月二十九日通过近日点。但〓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是否预测得很准呢?这就要待实际来鉴定了。·周康·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康
责任者
哈雷
相关人物
拉姆斯蒂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牛津大学
相关机构
格林威治天文台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