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辈”做出了大贡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8374
颗粒名称: “小字辈”做出了大贡献
并列题名: 记为南极建站制造冷库的地区供销机械厂青工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5年5月3日,佛山报登载了“小字辈”做出了大贡献,记为南极建站制造冷库的地区供销机械厂青工。
关键词: 冷库 南极 工厂

内容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基地——长城站的建立,结束了中华民族在这块“无国界的大陆”没有立足点的历史。
  人们用鲜花、喜泪欢迎南极考察队员的凯旋。自然,祖国也不会忘记那些为建站而默默流汗的无名英雄,他们,包括制造冷库的佛山地区供销机械厂一群青工。重托
  也许,读者会提出疑问,南极号称“世界冰箱”,为什么还要在那里设置冷库呢?
  这种冷库是专门为考察队员们每天不可或缺的蔬菜、水果保鲜而制造的。原来,南极虽有短期的和暖天气,但更长的时间是低于摄氏零下十五度。而蔬菜和水果的最佳保鲜温度是摄氏五度左右。这就要求,在南极的保鲜设备必须比普通的冷藏库增加一项制热的功能。
  去年七至九月间,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派人遍访京、津、沪等地的许多工厂,提出订造这种功能特殊的冷库的要求。但得到的答复都是:“难啊!”后来,他们获悉佛山地区供销机械厂生产的组合式冷库颇有名气,便接连打电话、发电报、派人上门。来人特别申明:因为是我国新建的站,所以一切设施都尽可能用国产的。这时已是十月上旬,离“向阳红”号考察船开拔只有四十多天。厂长彭佐刚意识到:这是历史的重托,纵然重千钧,也要挑起来!
  信任
  去年十月五日,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代表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正式向这间工厂递交生产委托书。这一关系着国家荣辱,也关系着工厂声誉的使命托付给谁呢?
  这间厂从初期只能生产手推车、打包机、堆迭机发展到大批量生产组合式冷库、冷藏柜、制冷压缩机组等制冷系列产品,这生机勃勃的局面的得来,主要地依靠一批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技工的刻苦钻研和奋力拚搏。在这些“小字辈”当中,三十二岁的技术研究室主任黎永昭是一个代表人物。他只读了两年初中就上山下乡,后来毕业于佛山技工学校。多年来,他坚持刻苦自学,研究了不少国内外制冷技术资料,在工厂设备比较简陋的情况下,与伙伴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工厂领导经过反复研究,认为黎永昭具有的事业心、胆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搞科研的最可贵的品质。他们下定决心,让黎永昭牵头攻关。同时作出决定,在用人、用料、用车、用设备和质检等方面,为赶制冷库大开绿灯,并号召全厂各部门协同作战,为国争光。
  攻坚
  黎永昭毫不犹豫地承担了这项任务。他的合作者叶荣、罗文炳、刘李洪、游建者、黄锦泉、陈满秋、高丽华、岑锡雄等都是同辈人。他们虽然一无“纱纸”,二无职称,但有理想,爱祖国,有追求,敢攀登。
  制造冷库对于他们来说,本是驾轻就熟的事。但这次他们却颇费踌躇,因为这项任务太不寻常,它不仅是“卖”工厂的招牌,而且体现一个国家的制冷技术水平!强烈的国家、民族荣誉感,指引他们投入战斗。在研究确定各种技术数据,以及配套机组、原材料、零配件和工艺流程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时,他们熬了一个又一个难眠之夜,查阅了一本又一本技术资料,请教过一位又一位技术人员,设想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几经筛选,设计方案形成了,接着,他们废寝忘餐地投入制造。
  十月二十四日,刚制成的组合式冷库被送到澜石大冷库,在摄氏零下十五度的环境作模拟试验。他们一个个身穿大棉衣,咬着牙关进行装配、测试、记录,到傍晚时,一个个出现感冒、头痛。但测试的结果,更令他们头痛:制热系统宜告失败——作热源的石英暖炉是与制冷系统分开的,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热量扩散不好,冷库各点的温差大大超出使用要求。这时,离交货限期只有四天了。
  一只“拦路虎”,牵动众人心。伙伴们纷纷出主意。经过反复的醖酿和严格的计算,第二天新方案形成了:强化制冷系统的电热化霜装置,把制冷和制热系统结为一体改良温度继电器进行自动控制。马上,他们又投入紧张的备料、加工、安装、调试、作破坏性试验……
  好事多磨。按常规,电热化霜装置的发热丝是以瓷质接线柱与导线连接的,但这样接在南极使用不够保险。他们决定采用高绝缘、耐高温材料封口。联系赶制的任务落到游建者身上。二十六日,他找到热心的师傅立即动手试制,但直至次日凌晨仍未成功。第二天又继续筛选配方反复试制。黄昏时分,被极度兴奋掩盖着极度疲惫的游建者报喜来了。
  十月二十八日清晨,他们再到澜石大冷库进行模拟试验。整整一个白天,他们每隔十五分钟轮番穿着大棉衣进入冷库进行各种测试(每次一至二分钟)。直至傍晚,他们二十多天的辛劳终于得到应有的报偿——经过全面试验证明,全部程序、全部系统效果极佳。
  喜讯
  十月二十九日,这个容积为二十立方米的组合冷库装车发运了。
  交货后,尽管考察队的验收人员在《客户验收意见书》上郑重地写上了“甚感满意”四个字,但冷库的设计和制造者们却一连几个月心头仍象压着一块大石。南极风暴频繁,环境恶劣,这个冷库的命运如何呢?
  四月二日,终于传来了喜讯:光明日报特派记者金涛报道:“经过实地使用证明,佛山生产的冷冻箱便于运输,装配方便,性能极佳,适于极地使用。”这时,他们才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亲爱的读者,“小字辈”做出了大贡献,这不就是我们年青一代的形象,不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奋起腾飞的象征吗?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启亮
责任者
李国芬
责任者
彭佐刚
相关人物
黎永昭
相关人物
金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