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问到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7635
颗粒名称: 打破砂锅问到底
并列题名: ——记郭守敬的学习习惯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3月25日佛山报登载的介绍郭守敬其人及其学习方法的文章。
关键词: 郭守敬 学习方法 思考

内容

古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埋头读书不开动脑筋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既勤奋读书,又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之所以能取得杰出的成就,就因为他善于开动脑筋思考。
   郭守敬从小勤奋读书,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碰到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弄清决不罢休。他十五岁时,听说北宋人燕肃制作了一个很精巧的计时器“莲花漏”,但制作方法已失传,只从一张画图里看到它的外貌。为什么它能准确地报时呢?郭守敬日夜琢磨,反复试验,终于弄清了它的构造原理,使这种失传了的计时器重现于世。邢台北郊有一座著名的古石桥,年久失修,桥身崩塌,桥基也深陷泥中,整座桥消失了。为了研究古代建桥技术,郭守敬在二十岁的时候,花了儿个月时间,查勘了河道上下游的地形,终于找到桥址所在。人们对他这种“遇事穷源”的精神都十分佩服。
   勤奋学习加上善于思考,使郭守敬很快成长为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奉命修通北京至通州的运河。要修通这条运河,需要把昌平县凤凰山下的水引到北京的积水潭(现今的颐和园昆明湖)。昌平一带地势约为海拔六十米,积水潭一带是五十米,而中间一段只有四十五米,水到了那里就不能流通了。怎么办?郭守敬作了两个方案都失败了。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开通一条长六十里的渠道,引凤凰山的水先向西流,然后转向南再转东南注入积水潭,绕过中间低洼地带。运河中间每隔十里设一座水闸,每隔一里设一道斗门,调节运河每段蓄水量,控制水位高低,保证船舶顺利通航。这个办法已和现代运河采用的办法差不多。在广大民工的努力下,这条长一百六十多里的通惠河,只花一年半时间就全部竣工,南来粮船从此直达北京。当时北京成了一个繁荣的港口,诗人傅若金曾写诗形容它的盛况:“舳舻遮海水,仿佛到方壶”。
   郭守敬在天文、历算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一九七〇年,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特地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
   ·鉴古·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鉴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