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会馆与红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5670
颗粒名称: 琼花会馆与红船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4年10月12日佛山报登载的粤剧相关典故传闻。
关键词: 粤剧 红船 典故

内容

“昆弋皮黄各擅场,汇为粤桂与汉湘;更集民间众乐曲,内容丰富声悠扬。昔有名伶摊手五,佛山镇上立戏班;至今革命流传统,少林武艺绍红船。”这是郭沫若同志于一九五六年赠给广东粤剧院的诗,这首诗,将粤剧沿革作了概括。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据说,雍正年间(1723—1725),有位湖北籍的名伶叫张五,绰号摊手五,唱念做打、拉弹吹奏样样皆会,戏路很广,又精通少林武艺。张五因借演戏鼓吹反抗清廷,被朝廷追捕,从北京逃来广东,藏身于佛山琼花宫。他把弋阳腔、昆腔及武功传授给优伶,并成立了粤剧戏班。随着粤剧行业日益兴旺,他们在佛山大基尾成立了琼花会馆,作为戏班的聚集和接台的地方。会馆的后院设有祖师殿,是全戏行天地会的会堂,如有重大事情,各首领就在这里聚议;新入会的优伶,亦在这里开堂拜祖,焚香盟誓。
  那时,佛山许多会馆及庙宇都设有戏台,每逢节日、喜庆或神诞均鸣锣演戏。到了农闲期间,粤剧戏班还到四乡演出。由于珠江三角洲河涌水网纵横交错,他们出外演出都乘坐木船,并载运衣箱道具。船身漆红色,被称为红船,优伶也被称为“红船子弟”。至于他们为何要将船漆为红色,传说不一,一说是“嘉庆十八年云台师巡抚江西,始制红船于滕王阁下。……粤伶仿为之,仍沿用‘红船’之名,后人不知所本,乃误以‘红船’为戏船专有之名”。另一种则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另一草莽英雄陈友谅争天下,朱胜陈败,朱元璋就特制红船,把陈友谅的农民起义军赶上红船去。过去封建时代的囚衣用红色,封建行会处罚罪人的刑具叫红凳,而粤剧在首创时期就有红船,有可能因戏子过去是下九流,与倡皂卒同列,为士大夫所鄙视,为红船子弟。
  上述传说,暂不考究。然而在清朝乾隆年间梁序镛的一首《汾江竹枝词》中,可以看到当年佛山演粤剧的热闹景象:“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贻节,万人围住看琼花。”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任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