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瘠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4497
颗粒名称: 大荒瘠的故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0年7月29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黎冲上村大荒瘠改变面貌的文章。
关键词: 荒瘠 丰收 面貌

内容

梁定波
  五月中旬,陈南剛从香港囘到隔別多年的家乡——黎冲上村。他囘到老家,二話不說,放下行李,急匆匆跑去“大荒瘠”,好奇的邻居,覺得陈南的行动古怪,就尾随在他的后边,看个究竟。
  “大荒瘠”方圓200多亩地上,中間橫貫着一條笔直的、路面寬濶六米的公路,公路兩旁是一片生长粗壮的水稻,水稻正在抽穗掦花。稻花随风搖曳,此起彼伏,象波浪一樣在翻滾,它預告人们,今年早造将是一个少見的丰收。
  陈南站在公路上,一声不响,呆呆地望着搖曳的禾稻,稻花对这个客人不断地迎风點夫表示欢迎。陈南站了半天,索性就坐下来,面对着呈現一片丰收景象的水稻,自言自語:“共产党眞偉大,大荒瘠也变了樣……!”。
  为什么陈南面对“大荒瘠”如此感槪万千呢?原来有他一段辛酸的历史啊!
  “大荒瘠”是瀾石公社深村、石霍、黎冲三个队交界的地方,这里土地瘦瘠,地势又高,难于灌漑,但是如果一場大雨,因为河涌淤塞,无处排水,又变成汪洋大海。十年就有九年都是歉收年,“大荒瘠”因而得名。
  1948年,陈南以每亩年租 200斤佃入“大荒瘠”禾田4亩多,他半年辛勤劳动,眼看就会有所收成了,可是老天爷翻起黑臉,一連几天下着頃盆大雨,“大荒瘠”頓成澤国。陈南經过几天辛辛苦苦的搶刈,总算把稻谷夺囘来了,可是一过秤,不由得大吃一惊,4亩多地只打谷600多斤,他一計算,除了早造先交租7成500多斤外,已无余粮,一家五口的生活,晚造开耕的种子,肥料、資金……他实在不敢再想下去。陈南在生借无門,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迫得离乡別井,丢下心爱的妻儿,远走香港做雇工。
  現在“大荒脊”沒有一點荒瘠的痕跡,怎不叫陈南惊奇呢!特別是今年又遇上了春耕以来百天不下雨的大旱年景,更加使他疑惑不解。陈南带着滿腹疑团找到了队长問个究竟。
  早在今年春耕开始,公社党委为了取得全面平衡增产,要把那块200多亩瘦瘠的土地改造成为土質良好,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地。當党委决定卜来后,消息一傅开,社員无不拍手叫好,都表示誓把“大荒瘠”改造成为“大丰脊”。
  党委为了便于領导,也搬到这里安营扎寨,党委招書記和社員一起食住田头,亲自指揮,直接参加了这一場改造自然的战斗,更加鼓舞起社員斗志。数百健儿經过五、六天的奋战,把附近河涌的污泥,全部挖上来送到田里去。幷且大量施上农家肥、土杂肥、綠肥……,把瘦脊的土壤改造成为完全适应水稻生长的松軟的土質。人们正在为此而欢呼的时候,老天爷又有意和人们为难,一連百多天都不卜大雨,沒有水,这里又不能开耕了。自然災害,幷沒有征服勇敢的人们,相反更加激励了社員的斗志。社員們在党委的正确領导下,又开展了一場紧张的战斗,經过兩天兩夜的奋战,一條长达一公里多的排灌挖渠出来了,把华远排灌站抽来的水引到渠来,使200亩土地能及时得到灌漑,順利地比往年提早了20天插 下了秧。以后又經过勤劳的农民进行悉心的培植,及时中耕除草,追施肥料,这樣禾苗就生长得特別茁壮了。为了使这里运輸方便,“魁奇公路”(魁南到奇槎大队)又在这里横貫而过。
  陈南听过队长的介紹以后,无限感槪地說:“只有共产党,‘大荒瘠’才有改变面貌的日子啊!”
  “大荒瘠”已經被勤劳勇敢的人們征服了,現在已經取得了罕見的丰收,今年早造每亩平均打粮450斤,产量超过过去任何一年。今天你要在我们公社找“大荒瘠”这个名字,一定找不到,因为社員都自然地叫它“大丰脊”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定波
责任者
陈南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
黎冲上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