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馬蹄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3235
颗粒名称: 春風得意馬蹄疾
并列题名: ——張槎公社三化散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0年4月13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張槎公社三化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 張槎公社 三化 建设

内容

走到張槎公社,好象置身在一幅美兩的图画里:大大小小的公路纵横交錯,把公社各大队連結着;上空的高压电綫向远处伸展;河水按照人們意志馴服地流向田間菜地;到处是車、船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鳴。“三化”所带来的新景象,真是記不尽,写不完。
  水听使喚了
  水,是农作物的命根。在解放前,張槎地区是“五天不雨就旱,一天暴雨成澇”。那时,人們沒法制服水旱災害,只得“靠天吃飯”。可是,現在張槎公社已經“无雨也不旱,暴雨也不澇”,人們成了自然的主人,水也变馴服了。自农业合作化后,張槎便逐步建立了电动排灌站、开建了渠道;人民公社化后,水利建設进一步发展,加上这次鬧“三化”,工人又伸出了援助的巨臂,現全社已建立了电动排灌網,有大型排灌站五座,大小水泵28台,共有馬力1185匹,只要一按电掣,开动发动机,河水就会順着人們意愿,上坡下渠,奔向2方多亩田地。今春大旱,張槎公社还提早30天办好田,因而也保証插秧比去年提早15天完成,作物种植扩大了2500亩,也提前20天种下去。現在“望天田”也不靠天了。社員們說:“如果沒水泵,还得等天下雨才能插秧,可是,有了自流化后,現在禾苗已返大青了。”
  車船代人忙
  不久前,有人听說运輸車子化,不大相信,說:“到那时我骨头打鼓了”。事情相隔不到半月,公社不但建立公路網,也实現了車船运輸。事实使怀疑論者口瞪目呆。今春生产继續大趺进的形势,要求全面发展生产,劳动力越来越感到不足,公社算了一笔賬,按新生产指标要求,单运輸一項所需劳动力就占全社劳动力60 %,平均每人每天要肩挑100,改革运輸工具早就成为社員迫切要求。當吹响了向“三化”进軍号角后,社員便踴趺獻材料,出綫出力;全社兩天內就建好廿一公里多的公路。張槎大队社員陈杏,已六十多岁了,听說搞車子化,也参加筑路,干到深夜十二點鐘,队长劝她回去休息,她說:“三化有我的份”仍然坚持下去。不論筑路和建猪場,效率都很高,这正反映了社員羣众的冲天干勁和对“三化”的迫切要求。运輪車船化实現后,已发揮了巨大的作用,运菜、运肥、运磚、瓦、石灰,都用車船代替了人力,車子的效率普遍比人力肩挑提高二倍以上。猪場运輸也实現了車子化。运輸車船化,一年便可节省3000多个劳动日,投入精耕細作,发展社办經济和畜牧生产。有了車子,远的塘泥也可运出田里来。所以社員們說“有了車子今后积肥也不忧了”。千百年来与农民形影不离的扁担,現在大部分为車船所代替了。
  革新之花遍地开
  “三化”开展以后,社里括起了技朮革新之风,社員們也要掌握木工、机械技朮了。在工人的帮助下,也結出了革新的碩果。在張槎大队猪場里,运輸用車子、用水自流化、切菜机械化,而且从切菜到猪食堂也建立了傳送“流水綫”,切菜机切了的菜自动傳入鍋,煑熟后又从槽里傳到猪食堂,猪食完,只要把胶水喉一拉,自来水就洗刷干净。 这猪場 , 400头猪,过去切料要三人,現在半个人就可以,社員們可騰出身来搞猪舍建設了。大布頂猪場社員,还制了一部电动打浆机,一天打草浆3500斤,代替60人操作,把草浆泮精料喂猪,节省了青饲料。公社耐火厂社員,也鬧机械化,他們在玉带沙排灌站旁边按上粉碎机,綜合用排灌站的动力来粉碎瓦粉,一小时碎3500斤,如果用人力,兩人一小时才碎 150斤。公社农械厂职工在完成切菜机任务之后,馬不停蹄,又赴裝打禾机、干燥器和食堂傳飯带,他們已为下一步夏收夏种作准备,向耕耘机械化进軍!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楊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張槎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