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要注意通过恰当的形式来表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3028
颗粒名称: 内容要注意通过恰当的形式来表达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9年7月9日佛山报登载的谈论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文章。
关键词: 内容 形式 谈文艺

内容

沒有人用篩子去盛水,更沒有人用玻璃瓶去装菜。水用瓶盛,菜用篩装,反过来就会出錯儿。硬着干准会碰釘子。什么东西决定用什么来装盛,这个道理和文学上說的什么內容决定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十分相同。一般說,“內容决定形式”,誰也不会否認这个道理。
  可是有些作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就违背了它:用形式决定了內容。不管什么內容,都“統一”的套进他那主观定好的形式框子去。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作品写得怪別扭,还不明白錯在那儿,于是苦恼地說:“唉,这是怎么搞的!?”随便举几个例子看看吧,副刊編輯部曾和一些作者开了个座談会,談到现在詩稿多,小說稿少。这一来,在“松风”副刊收到的稿子中,可以看出小說多了,詩稿变得要“抗早”,这是一;有些作者,发表了一篇寓言或杂文,一而再再而三,繼而来的就全是寓言或杂文,这是二;此外,我常和一些作者談起写作的問題,他們总对我說:“喂!老梁,我准备写一首詩!”(或者小說、杂文等等)我問:“內容怎样?”囘答是:“还不知道,反正要写一首詩。”結果把应該用特写形式表现的內容,也写成“詩”了。天哪!怪不得他自己看看,也感到怪別扭怪牵强的,最后还是报废了事,这是三。……
  表面看来,这都沒什么不好的。一方面,刊物希望多写些什么,就多写什么,一般說还是正常现象;另方面,自己喜欢某一种形式嘛,多运用难道还有錯?!沒有!但,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上面的情况,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呢,这就是:那些作者,不管什么內容,都用了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小說、詩歌或者杂文、相声……)去写,不管內容是否适合于用这些形式来表达。于是,內容还沒有,就急于确定“反正要写一首詩”,或者一有了內容,就用那个“自己熟悉的”形式去硬套。这就値得硏究啦!死套硬塞,“削足适履”,这不是和用篩盛水,用玻璃瓶装菜一样,頂着大石臼做戏——吃力不詩好嗎?!这种现象,是需要引起作者們的注意的。
  适宜写小說的內容,不一定适宜于写詩歌;同样,适宜于写詩歌的內容,也不一定适宜于写杂文。今年春节,我看过一幕話剧(戏剧形式)內容是介紹攻破白煤关經驗知識的,场场都是討論、硏究、发言,令人哭笑不得。我想,倒不如用一本小冊子介紹来得好。(当然,要是它写的是人的思想性格矛盾冲突,就可用这形式)假如什么內容都能用某一种形式“套上”的話,那么,文学上也不会发展出那么多种形式来了,因为生活是丰富多采的、錯綜复杂的,因而,文学上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发展与变化着的。一个什么內容,用了适宜它的某一种形式来表达,就会更有力量,更感染人,更生动亲切,更鮮明突出。因此,不同的內容,有的适宜用这种形式表现,有的适宜用那种形式表现,每一种形式幷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当然“內容决定形式”也不能簡单生硬定出一些什么內容用詩歌表达,什么內容用小說描写等等规定。因为生活幷不是那么簡单,要更好掌握,归根到底还是要熟悉生活。
  这样說:是不是等于一种內容,只有一种唯一的形式来表达呢?不!由于作者对內容的掌握和选择的角度不同,有些內容是可以运用几种形式表达的,但这和上述举出的几种情况不同,这里不詳述。至于有时决定要写一篇什么,也不是絕对不能够,但一定要选择适合用这种形式所表达的內容,否則也是白搭。有了水,才能决定用瓶来盛,要不,整天只拿着那个“瓶”,沒有水,也盛些靑菜囘来嗎?我們写东西,是为了把作品的思想內容更好表达出来,以敎育感染讀者,形式是为內容服务的,內容是决定形式的,每个作者能够多掌握一些其他形式,那就会比較“主动”不会“被动”。
  这样說,幷不是把形式与內容截然的孤立的割裂和分开。我們知道,对文艺作品的要求,毛澤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的講話”一文中就指示过我們:“……是政治和艺朮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朮形式的統一”。我只是說,有了正确的內容,还要考虑用适宜表达这种內容的艺朮形式来表达。要是不問內容如何,光用某一种形式去“套”,实質上才眞正是把內容与形式割裂开来,破坏了它們的統一,而这也就减輕了文学作品的艺朮的感人力量。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世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