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粮油作物油菜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唯一号: 181134020210000194
专题名称: 新邵县粮油作物油菜
其他名称: 芸苔;苔芥
文件路径: 1811/01/object/PDF/1811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0338.pdf
专题类型: 粮食
产地: 新邵县
产量: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种24600亩,产菜籽1478.25吨,品种以白菜型为主,少量芥子油菜。1955年引进推广甘兰型胜利油菜。1956年始,因推广双季稻和扩种绿肥,面积减少。1970年仅9440亩,只产338吨。尔后,扩大稻—稻—油三熟面积,改直播为育苗移栽,推广矮架早、湘油5号等新品种、面积回升。1980年,县委采取“油菜包一季,责任到劳力,产品归集体,超产有奖励”的办法,促进其发展,1982年种47800亩,产籽3437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许多农民认为种油菜经济效益差,面积又下降。1989年种11882亩,产957吨,主要品种为湘油5号、湘油6号、矮架早、上海802。

专题描述

油菜原名芸苔、苔芥,以种出西域台城得名。宋仁宗嘉祐时(1056~1063)改称油菜。清光绪年间(1875~1908)在境内已大量种植。民国时期油菜成为境内的主要油料作物,除部分食用外,较多地用于照明和敬神。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种24600亩,产菜籽1478.25吨,品种以白菜型为主,少量芥子油菜。1955年引进推广甘兰型胜利油菜。1956年始,因推广双季稻和扩种绿肥,面积减少。1970年仅9440亩,只产338吨。尔后,扩大稻—稻—油三熟面积,改直播为育苗移栽,推广矮架早、湘油5号等新品种、面积回升。1980年,县委采取“油菜包一季,责任到劳力,产品归集体,超产有奖励”的办法,促进其发展,1982年种47800亩,产籽3437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许多农民认为种油菜经济效益差,面积又下降。1989年种11882亩,产957吨,主要品种为湘油5号、湘油6号、矮架早、上海802。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