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希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唯一号: 181130020210000566
人物姓名: 谢希韫
人物异名: 原名:谢明容
文件路径: 1811/01/object/PDF/1811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820.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4年
卒年: 1985年
籍贯: 渣坪乡客溪村

传略

谢希韫(1904~1985),女,原名谢明容,今渣坪乡客溪村人。民国11年(1922)考入宝庆爱莲女子师范学校,在进步教师引导下,逐渐接受革命道理,从事反军阀迎北伐等革命活动。民国14年(1925)10月,经教师向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邵阳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民国15年7月,邵阳地下党组织派她去衡阳唐生智的政治讲习班学习,8月结业。时值国共合作,省委委派谢担任国民党武冈县党部妇女委员,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发展了邓成云、刘云龙等10余名党员。当年11月成立中共武冈特别支部,谢任支书。特支成立后,广泛发动群众,工农运动、妇女运动如火如荼地在全县开展,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先后组建,只几个月时间,农民协会在各地相继建立。民国16年(1927)3月,在省农民协会的坚决支持下,公开处决了民愤极大、反动气焰嚣张的劣绅傅雨民,把全县革命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马日事变”前夕,山门一带土豪劣绅为了给傅雨民报仇,利用地界纠纷,组织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企图武装进攻智胜乡农会。谢希韫只身前往,临危不惧,面对受蒙蔽的武装群众慷慨陈词,及时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马日事变”后,中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谢与上级失去联系,化名易梅英,以教书为掩护,辗转避难于隆回黑山岗、湖北武汉、黄冈县等地10年余,民国27年(1938)回到隆回金石桥,先后在冠群小学、三乡联立小学任教,巧妙地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抗战胜利后,谢希韫组织信义励学会,辅导青年学生学习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程潜宣布湖南和平解放后,姜亚勋组织湘中游击队,该部沈鸿章等人在冷溪山举办政工干部培训班,谢积极推荐青年参加学习,并组织青年在水车、金石桥、黄金井、东风等地张贴标语,把中共党旗插上了隆中乡公所大门,为迎接解放军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派谢等人接管新隆中学,谢出任副校长。1951年至1954年,谢因病在家休养,仍组织并辅导冬季扫盲工作,组织农村业余剧团配合政府政策进行巡回演出,为此得到了金石桥区、乡的奖励。1954年后,谢又出任岩口、马过桥、花元、金石桥等小学教师,1962年退休。 “文化革命”中,谢受到了批斗,但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卑不亢,得到当地群众的保护。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谢又焕发了第二次青春,认真学习《党员必读》、《邓小平文选》和法律知识,订阅了《红旗》、《湖南日报》、《湖南妇女报》等报刊,积极帮助村干部提高工作能力,配合乡村干部开展工作。1983年,谢出面解决了一起较大的张氏宗族坟山纠纷;不顾年迈,四处奔走,倡修导群大桥;还腾出女儿家的数间房子办起村幼儿园,受到了群众的赞扬。同年3月,党组织根椐本人申请,在其步入80高龄时,重新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5年病故。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