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唐大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唯一号:
181130020210000541
人物姓名:
唐大圆
人物异名:
原名:蔚鸿;字:渐陆;亦字:粲六
文件路径:
1811/01/object/PDF/1811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801.pdf
时代:
清光绪
出生年:
1885年
卒年:
1941年2月26日
籍贯:
世居竹篙塘(今竹市镇)
传略
唐大圆(1885~1941),原名蔚鸿,字渐陆,亦字粲六,大圆系学佛后所取。另有倚云、佛隐等笔名。世居竹篙塘(今竹市镇),18岁为武冈州学生。后废科举,兴学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入湖南游学预备科学习。自谓慕哥伦布之为人,以强国御侮为己任,曾咏“宁死争自由,卧薪尝苦痛。所计非一身,浩气荡虚空”五绝。游学预备科因学潮停办,乃考入湖南优级师范。毕业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民国2年(1913),大病垂危,养病期间,研习佛经,后尤致力于唯识。同年下期,应挚友袁朴之请,赴高沙蓼湄中学任国文教师。民国6年(1917),任浙江省督学。因军阀混战,仍返湖南。 大圆目击时艰,认为“言救国,当先救学”,又认为教育应着眼于世界,始能避免人类互相残杀的悲剧,以达世界大同之目的。针对当时贫者多失学,学而仕者多贪、少廉的现实,提出“使贫贱人皆读书,使读书人不要钱”的主张。为此在其倡修的法界新莲社创办觉国学院,办学宗旨为“宏造东方净土,阐扬震旦文明”。 20年代分别在中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印度哲学、佛典文学和老庄哲学;在武昌世界佛学院任教务长和研究部主任,在上海佛化教育社和上海居士佛学研究会主讲唯识、因明。讲学深入浅出,能言人所未曾言,又善于诱导,鼓励质疑问难。后来成为大学教授而始终执弟子礼的唐祖培、蒋逸雪、乐天愚和被称为现代十大名僧之一的法舫等,都是唐此时的学生。 大圆以“东方文化为济世之良药”,以致力“东方文化之大运动为第二生命”,于民国14年(1925)与章太炎、蒋维乔、释太虚、欧阳渐、章士钊、黄侃、柳诒征、唐鉴(洞口人)、袁闻纯(即袁朴,洞口人)等在上海组织东方文化集思社,刊行《东方文化》杂志。后又在武昌创办东方文化研究院,何键任董事长,太虚、赵戴文等任董事,石瑛(南京市市长)任名誉院长。抗战前夕,该院迁于竹篙塘莲社寺,浙江、湖北、四川等省仍有前来求学的。由于经费、师资条件有限,教学内容与要求又多脱离现实,故未能有所发展。民国27年(1938)下期,适应抗战需要的国立第十一中学创办于竹篙塘,大圆慨然提供莲社寺为该校校本部,东方文化研究院停办。 章太炎在苏州创立国学会时,大圆和徐光任该会哲学部干事,与主任干事李根源、经学部干事吴承任、史学部干事吕思勉、文学部干事金天翮等,均为当时知名学者。大圆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特别是对佛学研究造诣很深。为了宣传其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著述20余种。诗文集有《大圆文存》;专谈教育的有《世界教育示准》;关于佛学的有《唯识方便谈》、《唯识易简》、《唯识三字经释论》、《唯识研究述要》、《唯识的科学方法》、《唯识新著四种》、《大乘起信论解惑》等;关于文学理论的有《文学阐微》、《法相文学》、《百法明门论之文学观》和《文学论衡》、《运掌集》、《德化主义》、《平天下书》、《论语释要》等,则以宣扬儒家伦理和仁政思想为宗旨。未收入专集的诗文,散见于《海潮音》(大圆曾任该刊编辑主任)、《学衡》(东南大学学刊)、《文艺捃华》(苏州国学会会刊之一)等多种杂志。著名学者蔡元培对大圆“悲天悯人,欲以东方文化挽救人心”的精神,甚表钦佩,称其“学术途径,本枝秩然”。章太炎题赠“终日舞云无一事,独输颜氐得心斋”,亦为对其学术成就的赞许。黄侃对大圆有如下评述:“先生耽道空山,抗心玄古。兰蕙之质,芳于无人;桃李不言,自成蹊路。独往不惧,暗然日章”。 大圆自奉俭朴,常布衣素食,而乐于助人。邻村有一孤寡老妪,双目失明,生活无着,大圆或亲自或令人,给她送饭送菜,从未间断,及至终其天年;每年除夕,知有无米过年的,便分送钱粮,虽为数不多,受助者却感激不尽。大圆又善排难解纷,人以其为长老,请其调解纠纷,不仅乐于接受,而且不偏不倚,秉公调处,双方均为满意。 大圆平生淡于名利,蔑视权贵。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欲引为幕宾,委以重任,均谦辞不就,然救世心切,常以儒家仁政学说与佛家慈悲、平等的观点抨击当时的暴政,曾在住宅中大书“叫化子堪登上座,大总统拜在下风”的楹联。终以此为当局所忌,于民国30年(1941)初被秘密逮捕,虽经营救,因备受摧残,出狱后未及归家,于同年2月26日逝世于邵阳。灵柩返里和下葬之日,迎送致哀者达千余人。 大圆一生行善,广为传颂。至今大圆家乡父老述乡里善人,首必称“大圆先生。”大圆学术上的造就,在全国影响很深。今京、沪、杭和湖南省图书馆尚收藏大圆的著作10多种。80年代台湾出版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和《大乘文化丛书》中,均刊有大圆的学术论文。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