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式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唯一号: 181130020210000538
人物姓名: 谢式楠
人物异名: 字:宝贤;号:建楚
文件路径: 1811/01/object/PDF/1811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799.pdf
时代: 光绪
出生年: 1881年
卒年: 1939年7月13日
籍贯: 黄桥镇乔江村

传略

谢式楠(1881~1939),字宝贤,号建楚,今黄桥镇乔江村人。6岁入私塾,孩提时期即能赋诗联对、写文章。15岁进入讲武堂,学习三载,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陆军东斌学校和高等警察学校,在此与孙中山、黄克强、宋教仁、谭仁凤等革命党人相识,投身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黄克强、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回国,投入徐锡麟部任团长。光绪三十三年(1907)7月6日参加安徽安庆起义。宣统三年(1911)4月参加广东黄花岗起义。同年5月回归故里,先后执教于武冈高等小学堂和宝庆中学。民国元年(1912)又弃教投军,参加西藏平叛斗争,驻藏大臣联豫嘉其才,调委江亚商埠巡警,办理中英外交事宜。在藏供职时受到民众拥戴,荣获万民伞两把、高脚牌八块。民国6年(1917),谢响应林伯渠领头发起的湘鄂独立自治和拥护广州军政府的倡议,参加湖南护法运动。民国10年(1921),谢被补授陆军少将军衔。民国15年(1926)5月,因不满蒋介石擅权,解甲归里。 民国16年(1927),谢式楠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和承办屠宰税的微薄收入,在谢氏宗祠内办起私立民化小学,开高小班1个,初小班2个,配教师3人,入学学生,一律免费。学校还设有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教学质量居当地之冠,校誉日增,方圆20里许,特别是贫寒子弟争相来校就读。后来办学经费日绌,但仍不改初衷,多方求借,继续开办。谢办学数年,共负债稻谷70余担,后由其子偿还。 谢式楠秉性耿直,嫉恶如仇,体恤民苦,早在平定西藏叛乱回家省亲期间,按照民意,报请上级,处决了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怙恶不悛的当地一大恶棍。弃官回乡后,曾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与官府、豪绅周旋,保释过被诬告含冤坐牢的谢后岳等多人出狱。为使穷苦人免受抓丁之苦,允许一些适龄壮丁来校读书或充当工友。在负担公差、徭役等方面,总是巧妙地应付官府,以减轻人民负担。 民国28年(1939)7月13日晚,谢被地方恶势力雇暴徒杀害于黄桥镇三合馆,时年58岁。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