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干旱情况表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1020210000626
图表名称: 历年干旱情况表
起始页: 0187.pdf
结束页: 0188.pdf
图表类型: 统计表
分类号: P426.615
关键词: 历年 干旱 情况表

内容

年份 影响地区 受 灾 情 况 1852年 东 部 丘陵地区 高沙等东部地区5~7月久晴无雨,田土龟裂,禾苗枯萎, 因取水困难,疾病甚多。在桥头区牛栏山因5斤水的问题发生3 人丧命的惨剧。 1900 全县 4月中旬至7月全县久旱无雨,田土龟裂,许多地方颗粒无 收,民食树皮草根,饿死和逃荒者甚多。 1921 全县 干旱50天左右,减收6成以上,灾民甚多,群众成群结队上 白马山挖蕨采葛或寻找野菜充饥。高沙浮香桥上,从6月到7月 差不多每天都有几人饿死。 1925 全县 5月开始干,8月才落大雨,饿死及逃荒者众多,仅花桥龙 珠村逃荒者就有104户,饿死26人。 1928 全县 先遭虫灾,后遭旱灾,致使稻谷严重减产,红薯等杂粮基本 无收,饿死人甚多。 1929 全县 夏旱,粮食贵如金,鸡鸭几乎杀尽,饿死人甚多。 1931 全县 夏旱两个月。 1933 全县 八月干早。 1934 全县 入春后,久晴不雨,耕耘失时,有些地方塘干水尽,未耕之地 十有六七,遍地荒芜。米价昂贵,民以草根为食。 1941 江门 石山 石江、山门等地,6月起干旱60余天,田土龟裂,减产严重, 饥民食青草、神仙土者多,不少人死于饥饿。 1945 全县 春夏之际,日寇入侵,加上大部分地区无雨,秧苗不能移蔸, 全县大部分水田颗粒无收。 1946 全县 春夏连旱,塘干井枯,溪河断流,有些地方颗粒无收,群众 食树皮草根。 1953 全县 6月13日断雨,到8月19日才降雨,全县受灾田占39.5%。 1954 全县 春冬旱,主要旱期出现在9月到12月初。 1955 全县 夏秋旱明显,全县受旱面积共计21万亩,减产约1600多万斤。 年份 影响地区 受 灾 情 况 1956 全县 各地都有夏、秋早发生。高沙、黄桥等东部丘陵地区出现夏 秋连旱,为期130余天,全县有8万多亩水稻枯萎。全县35个乡 (镇),受灾的31个,减产39.2%。 1957 主要是东 部丘陵区 东部丘陵地区夏旱50余天,石江、黄桥一带近四个月无大 雨,有些天水田失收,全县18.2万亩水田和5.8万亩旱土受灾 减产。 1959 大部分地区 夏旱约一月,8月下旬起又有10余天秋早,红薯、秋杂减产。 1960 大部分地区 秋旱严重,局部夏秋连旱,中稻、柑桔、红薯、秋杂严重减 产。 1963 高沙 黄桥 石江 先年冬季少雨,延续到本年秋季。除平溪江外,县内河流均 已断水,黄桥的东边、高沙的洪茂等地生活用水困难。全县受旱面 积21万亩,失收的4.6万亩,国家拨救济粮50.4万斤,救济款 43.4万元,统销粮5400万斤。 1964 东部丘 陵地区 8月中旬至10月下旬秋早60余天,部分天水田和红薯秋杂减 产。 1960 全县 除山区外,大部分地区艾秋连早,部分晚稻没有插下,天水 田和秋杂减产。 1971 全县 夏旱后又有60天秋旱、50天冬旱,晚稻、秋杂,红薯严重减 产。 1972 全县 6月底始,出现70余天的夏秋连早,部分中稻失收,晚稻比 上年减产20%左右。平溪江水枯。洞口、山门水电站无法发电。 1974 金县 春旱明显,3月份雨量仅34,4毫米,4月19日才解除早象。 秋冬又连旱,高沙等地早期达130余天。 1982 全县 7月3日断雨,7月27日才下雨,天旱24天,高岸田受灾减 产。 1985 全县 头年冬少雪少雨,当年入春后又没有下过大雨,山塘水库没 蓄满水,当年春夏秋三季连早,4月20日断雨,到5月13日才下 了一点小雨,6月13日大早开始到8月24日才下雨,全年降雨量 只1164毫米。全县有85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困难,24万多亩早稻 受灾减产。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