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物 名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63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文物 名胜
分类号: K87;K928.7
页数: 4
页码: 583-586
摘要: 本章概括了新邵县文物、名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古遗址、古墓、古建筑、纪念文物、风景名胜等。
关键词: 文物 名胜 新邵县

内容

第一节 文物古迹
  县文化馆于1958年进行文物普查,所获资料未建档而散失。1985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查明境内有古墓葬38处,古窑址9处,古建筑7处,古摩崖石刻5处,溶洞3处。首次编写《新邵古遗址》、《新邵古墓葬》两份资料。1987年2月2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邮亭村化石洞、南岳殿遗址、文仙观、白云庵、岣嵝门、铁铸亭遗址、潇洒洞、雷公洞、王家坪东汉墓群,刘什坝东汉墓群,李臣典墓、颜潜公墓。1988年12月,成立新邵县文物事业管理所,定编2人,属文化事业编制。
  一、古遗址
  古代动物化石溶洞 位于县城北12公里处的严塘邮亭村莲花洞。1984年,农民马西田等人采集化石标本,经鉴定为新生代第四纪华南动物群化石。有东方剑齿象、羚羊、山门马、貉等10多种动物化石。
  界冈砦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陈家坊乡椆树村界江坳。宋筑,以御“梅山蛮”。清咸丰九年(1859),清兵设卡于此以防石达开所部太平军。
  梅寨遗址 位于县城北40公里洪溪乡梅寨村,明季遗址。清咸丰九年(1859)新化县派兵守梅寨卡防太平军。今宁邵公路从遗址下经过。
  落云峰庵遗址 位于县城东东北潭溪乡塘冲村。山峰上白云复盖,故名。明季建庵三处,1950年庵圮、庵基垦地,余存瓦片。
  牛山卡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龙溪铺镇牛山卡村。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赖裕新在此大破清兵。民国36年(1947)修邵新公路,城垛部分被拆毁。1958年,垛石被用筑下源水库渠道。
  钝刀洼遗址 位于县城北严塘乡罗家冲大山。据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攻打宝庆时曾屯兵此山,构筑深3米,长140米的壕沟,抗击十倍于己的清兵,战斗激烈,快刀为之砍钝,故名钝刀洼。山上有战壕遗址深1.4米、宽1.1米,长100米,山下有“流血桥”,今名“刘文桥”。
  寨佬山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潭溪乡潭溪村。古代立过营寨,今存瓦片。民国33年(1944)国民革命军13师在此抗击日本侵略军,今存战壕长400米,宽0.5米,深0.8米。
  二、古墓
  王家坪东汉墓群 位于县城西北土桥乡王家坪村田垄中。当地农民烧红砖时发现多处古砖,砖纹饰为叶、鱼、网络多种。经省文物部门鉴定为东汉墓群。
  刘什坝东汉墓群 位于县城东北陈家坊乡刘什坝村、茅坪村及壕塘乡诚实村。农民盖房和开垦土地时多处发现汉砖、陶瓷、铜器、古钱,经省文物部门鉴定为东汉墓群。
  颜潜公墓 在岱水桥乡筱溪村。颜潜系筱溪颜氏先祖,元代至顺元年(1330)葬,单室青砖石灰墓保存完好。
  明江川王妃墓 在县城西新田铺乡石马江流域管理所后面110米处。1966年修建石马江流域水利工程时被破坏。原墓距地表2米深处有座石门,石门间竖“御赐圹瑞”石碑。石门上有砖砌洞,洞内为6平方米墓室,正室江川王妃椁棺,左耳室为假墓,右耳室有尸体。墓内金银、玉器散失,墓碑移存至石马江学校。
  岳云和尚墓 在县城东北武桥乡白竹村塔山里。基地面积约40平方米,用青石围砌。左侧为传达磨正宗第四十一世尧山山樗大和尚塔(青石),高约3.4米。右侧有青石棺。据墓碑载为岳云和尚(1777~1856)墓。此是县内已发现的较大石棺。
  李臣典墓 在新田铺乡喻家村邵新公路旁,正碑刻楷书“旨奉御葬太子少保一等子爵谥忠壮公李祥云墓”。旁刻曾国荃题联。
  魏成墓 在土桥乡禾树村杉树山。民国5年(1916)葬。四周围石刻龙狮图案,墓前竖立华表。墓堆长4米,宽3.5米,墓碑刻“清授光禄大夫魏成萧公墓”。1969年被挖掘,出土物散失,后修复墓表。
  三、古建筑
  文仙观 位于五星乡文仙村。晋咸康三年(337)高平县令文斤弃官隐此炼丹,后在此建城隆庙、三清殿、玉皇殿、中岳殿、雷公殿。清代复修,1967年毁坏,遗存三清殿、城隍庙及石碑、石狮、铁牛角等文物。
  大名禅院 在龙溪铺镇大门山。始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建筑面积800平方米。1967年佛像被焚,禅院毁坏。1985年修复。
  妙音寺 在巨口铺乡白云铺村,宋宝祐年间(1253~1258)在此建慈寿寺、牧云寺、毗庐寺、妙音寺。妙音寺在岩洞内,高7米,宽10米,寺门有双龙抢宝浮雕、建筑古朴典雅,石壁上刻“恰似普陀”四字。今存清代复修建筑,1986年再次修葺。
  杨家祠堂 在五星乡坪安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杨氏宗族建,砖木结构,有厅堂、天井、戏台。雕梁画栋,建筑精巧,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今尚完整。
  谢氏贞节牌坊 位于爽溪乡檀山村。清乾隆八年(1743)建,高7米、宽5.8米,四根石柱矗立,“山”字顶形,正面刻乾隆“圣旨旌表”,前后刻龙、凤、日月、花草、人物浮雕。
  乐善亭石塔 在巨口铺乡白云铺村萧家坟山。四层八方,高8米,底径2.5米,清代建筑。
  芦山塔 在洪溪乡芦山村。六方形,青砖建筑,高20米,底径5米,建于清代。
  迎官桥 位于迎光乡迎光村。始建于晋,传为晋高平县令迎接上级官员之处。石桥,长10米,宽4米,桥下为石墩,桥上建砖木凉亭。
  时荣桥 位于坪上乡时荣桥村。明嘉靖三年(1524)建木板桥,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石拱屋桥,清乾隆十五年(1750)复修。桥长104米、宽4.6米、高4.8米,三拱两墩,青石桥
  面,青瓦木柱凉亭。桥两端立石碑,亭内设神像。1967年佛像被毁弃,桥、亭尚完整。
  沙渡阁 位于迎光乡水东村。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历经修复。石桥结构坚实,桥长35米,宽4米,高5米。亭阁砖木结构、三层、尖形圆顶。
  岣嵝门 亦名茱萸门,在小南乡林场村。资水由石门山进峡谷,奔腾穿行30余里,岣嵝门是其出口。两岸石壁峻峭,中有滩如石坝横江,江边有一堆乱石群,状如一母猪带群猪仔,俗名“猪婆带”。江西岸一悬崖宽伸百步,崖下“百步不见天”,一径穿过,高不及人,行人须佝偻而行。清代,乡民在此崖上建庙祀大禹,殿前建一沿江过路茶亭。茶亭题书“岣嵝门”三字,故称岣嵝门亭。至今仍有人供茶,方便行人。
  九老亭 在洪溪乡三长村。清乾隆年间建,面积约80平方米,砖木结构,据传是九位老婆婆筹措资金构建,故名九老亭。
  四、纪念文物
  一字山 清末新化洪门会(哥老会支派)首领周叔川、谭石屏(人凤)、谭二式等人为推翻帝制,多次聚集各地会党人众在长塘一字山中密谋反清大计。今存遗址。
  大同学校 位于坪上乡三溪桥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周叔川等为启迪民智、推行新学,创办大同高等小学堂。民国16年(1927),该校是共产党员陈历坤、周维渥、罗崇灏、李日章等秘密活动的据点之一。现为新邵县第二中学。
  禁烟碑 在五星乡白羊塘村。碑石质,正面刻“奉宪永禁烟馆碑,光绪十三年(1887)春季公立”。
  国民革命军徽章 铜质地、直径4公分,铸有“国民革命军,湘西抚使署暂总第二师第二别动司令部,本部第二团少校团副孙立吾,刚字第叁拾壹号”。孙系酿溪栗山村人,民国15年(1926)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李芬烈士墓 在严塘乡下渔溪村。1928年李芬烈士就义后,乡亲密葬于此。1986年中共邵阳市委、新邵县委为之立碑。
  五、馆藏文物
  县文物管理所库藏文物77件。化石有剑齿象、羚羊、山门马等新生代第四纪华南古动物化石10余种;石器有石矛、石锛、石刻人像4件;青铜器有自战国至清代的铜钟、铜戈、铜矛、铜铣、铜罐、铜香炉等15件;陶瓷器有东汉至清代的碗、碟、壶、坛、花瓶、笔筒等31件;古字画有倪赞《太湖风景画》、张大干《仿宋代仕女图》等6件;古货币有五铢钱,半两钱各1枚和唐代以后的钱币40公斤;还有雕刻木板、砚台等9件。
  第二节 风景名胜
  赛双清 在酿溪镇资水岸。悬崖峭壁,突兀江心,下临深潭名井口潭。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临潭岩峰上建南岳殿,因名岩峰为南岳殿峰。清康熙三年(1664)在峰顶建亭、坊,进士车方育观此亭与邵阳城北双清亭相似而险峻过之,故书“赛双清”于亭额,后遂名赛双清。据清道光《宝庆府志》载:“山下有洞,直穿潭底,乾隆年间有人秉炬探之,约行三里许,忽闻鼓楫声,骇而返。”亭、坊1942年倒塌,南岳殿毁于1966年,1986年征地89亩,辟为
  赛双清公园。1989年重建赛双清亭,供游人凭眺。
  岳平云顶 在县境东北部龙山上,为宝庆十二景之一。海拔1513.5米,高埒南岳,云腾雾绕,故名。山顶有炼丹池,传为唐代孙思邈炼丹处。宋时建药王殿,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宝庆知府刁玉成扩建,铁瓦盖顶。另有娘娘殿、雪帽岭、飞水洞、杨旗寨、狮象锁水等景观。俗称龙山十景。今殿宇无存,龙山北鄙划属涟源市。
  白云樵隐 白云岩在巨口铺乡白云铺村,宝庆十二景之一。旧时古木隐障,不见天日,故称白云樵隐。白云庵门依岩洞而筑,洞高2丈余,宽约5丈。据明代高僧大错(钱邦芑)在游记中记载,洞壁有天然的观音(普陀)像,系钟乳凝结而成,“眉目、手足毕具”,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一法号宝鉴的游僧在观音像前坐化。于是“远近朝礼,山径乃辟”,使这里成为香火胜地。白云庵下方有毗庐殿,亦称毗庐阁,或称“中庵”。现上、中、下三庵共有尼姑十余人,洞内有细泉水供饮用。游客和进香者常年不断,秋日万尤盛。
  石门献翠 石门山在新田铺与高桥两乡交界处,亦称石门滩,为宝庆十二景之一。两山夹峙如门,河岸狭窄,礁石耸立,资水穿行其间,奔腾咆哮,恶浪排空,昔人在岸上设铜柱以挽行舟,又称铜柱滩,现铜柱无存。河道经疏浚治理,航行条件有所改善,两岸群峰叠翠,风光绮丽。
  白水洞 在高桥乡白水村。两山回环夹峙,群峰拱卫,其形似洞,中有瀑布流溪,水白如银,故名。有镜石、瀑布泉、银涛峡、滴水岩、吸潮岩、寒碧池、铁铸亭、片石庵、落雁池、明代谢君问观星台遗址等十处景观。昔人题咏甚多,清代里人李厚培为刻《白水洞纪胜集》。
  自1983年起,市、县先后投资90万元,新开发岱水桥乡潇洒洞、严塘乡梦云洞、观音洞等多处旅游景点。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