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图书 档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631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分类号: G256.1;G270
页数: 2
页码: 581-582
摘要: 本章概括了新邵县图书书店、图书馆、档案馆藏、档案利用等。
关键词: 图书 档案 新邵县

内容

第一节 图书
  一、书店
  建县前,县境无书店书摊。1952年在酿溪建立“新邵县人民书店”,年销售图书20万册,销售金额2万余元。1953年4月,新邵县人民书店由新华书店邵阳支店接管,改名“新华书店邵阳支店酿溪地区门市部”,有职工5人。1956年4月建新华书店新邵支店,编制增为9人。是年,全县在12个区供销社建立售书点。同时,书店直接聘用代销员1人,义务发行员36人,通过送书上门,流动供应等多种形式扩大发行。1959年,公社集资开办11个公社书店取代供销合作社售书点。1983年在县城新建书店大楼,4层、共2200平方米。1986年在龙溪铺镇新建门市部1处。1989年,书店职工26人,全县图书发行350万册,金额277.94万元,农村发行网点由建店初期12处增至29处。
  二、图书馆
  (一)基层图书馆(室)
  清末,私人藏书最多者为陈家坊“绍德堂”(今陈家坊区公所所在地),其书楼藏有近两万册古本书籍。民国21年(1932)大同高小图书馆藏书万余册。当时私人藏书较多者有十余家。寺门前卢家冲卢固松于民国33年(1944)设藏书楼两间,藏有《资治通鉴》、《本草纲目》及《万有文库》等书籍15000余册,后经几次丢失,现仅存书楼基址。
  建县后,基层图书室逐步发展,至1988年全县有可提供群众租借图书的室点187个。其中乡村及个体图书室67个,学校图书馆室54个,机关、厂矿图书室46个,常年个体图书摊点20个,共计藏书26万余册。藏书万册以上的单位有新邵第一中学、新邵第二中学,科委、红日机械厂及龙溪铺镇图书馆。
  (二)县图书馆
  1954年9月于县文化馆内建图书室。1979年3月建县图书馆,附设于县文化馆内。1982年4月经省文化厅批准建制,职工4人,设采编、外借、阅览、参考咨询和农村辅导4个门类。1988年10月新建馆舍竣工,4层,1380平方米,杨成武上将题写馆名。至1989年底,职工10人,藏书65000余册,报纸71件、杂志270种。各类藏书比例:文艺书籍占30%,自然科学占25%,社会科学和少儿读物各20%,其它(含工具书)约5%。1983年后,年借书读者,每年保持6万人次左右,最多的1984年为6.8万人次,最少的1986年为5.6万人次。县图书馆除在县城开展咨询服务和指导阅读各项活动外,每年还派人下乡镇图书室巡回检查辅导,县馆流通在乡的书籍经常保持8000余册。
  新邵县图书馆1984~1987年,分别获省颁“创建文明图书馆优质服务”、“红读知识竞赛先进集体”、“文化知识竞赛优胜”等项奖状。
  第二节 档案
  一、馆藏
  1953年,中共新邵县委秘书处设档案室,管理县委与县政府档案。1958年开展大收、大编、大整、大利用档案活动,收集整理档案3078卷。是年10月,县建地方档案馆,公社建档案室。“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资料严重损失。存放在县财政局的土地改革时期境内各户房地产管业证存根全被焚毁。1971年为适应战备,对档案实行“清、精、轻”大精简,将原有11282卷减至5435卷,部分资料毁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1980年成立新邵县档案局。1989年,档案局编制4人,县档案馆编制7人,馆藏档案32899卷。
  历史档案,共113卷。其中清代24卷,包括田契、族谱、婚约、自然灾害记录、人物传记等资料;民国时期89卷,包括国民党、政、军、警、宪、特机关及学校等单位有关资料。境内人民抗日英雄业绩及日本侵略军犯境暴行,也都记录在卷。
  建县后的档案,112个全宗,共32786卷。分5部分:1、党、政、群团系统103个全宗,14293卷。2、人口普查、地名普查、工业普查3个全宗、801卷。3、科技规划、设计116卷。4、声像档案。5、实物档案。
  档案馆还存有与档案有关的各类图书、报刊17567册(本)。县直属各单位和基层已建档案室239个,室藏档案45416卷。
  二、利用
  1958~1989年,先后培训档案管理人员3250人次。为便于查阅档案,县档案馆系统地编写文件卡片目录和人名卡片目录等检索工具12种、285卷,档案资料汇编7种。1988年举办每日一讲的广播讲座1个月,宣讲《档案法》,使更多的人重视档案保管和利用。县档案馆至1989年共接待查档者15170人次,调卷53908卷次,摘抄资料215万份。查档高峰时,每日开放10小时以上,日均接待30人次。为处理山林土地纠纷、普查人口、农村区划、落实政策、编写党史、纂修县志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和资料。潭府公社江溪大队与该大队第6生产队因400多亩林地权属问题,从1970年一直争执到1978年,曾多次发生斗殴,虽经区、社多次调处,双方仍然不服,乃至上报省政府。1980年经地、县、区、社组织调处,在县档案馆查出社、队变动的资料及有关政策时限,争端方得解决。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