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众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61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群众体育
分类号: G811.4
页数: 4
页码: 532-53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清、民国时期至1989年新邵县群众体育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武术、舞龙舞狮、划龙船、球类、田径、游泳、拔河、棋类等。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新邵县 体育事业

内容

清、民国时期,境内群众体育活动以武术、舞龙、舞狮、划龙船等传统项目为主,象棋、游泳较为普遍,球类极少。建县初,县成立基层体育协会,群众体育活动逐渐兴盛。1983年后,县成立武术协会、象棋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龙舟协会、信鸽协会。红日机械厂、七0三厂、印机厂等厂矿,也成立相应的体育协会分会。各区、镇、乡和县属各机关厂矿均成立文体领导小组。全县各种专、兼职体育工作者368人,80年代,年年举行全县性的群众体育比赛。在县运动会推动下,基层单位修建体育场地,增加设施的积极性提高,在节日、农闲时开展各项体育活动,1984年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体育先进县。1989年,全县有30%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有3人评为全国体育活动先进分子,14人评为全省体育工作先进个人,5个单位评为全省体育活动先进单位,新邵县3次评为全省龙舟活动和党政机关体育活动先进县。
  第一节 武术
  清朝、民国时期,流行于境内的武术流派主要有梅山武功、黑虎拳、峨嵋拳、武当轻纵拳。梅山武功主要流行于龙溪铺、坪上一带。拳术以擒拿封闭为主,重于攻防技击,以气摧力“嘿嘿”有声。黑虎拳属内壮功,俗称“桶子功”,清末传入陈家坊、严塘、新田铺一带。峨嵋拳由寺门前乡梅子村曾彪传入。曾16岁从军,先后拜著名武术家万籁声和峨嵋道长刘法通为师。1948年回乡,在寺门前、陈家坊、邵阳市等地收徒教拳。武当轻纵拳系严塘乡杨塘村人彭林生改创,彭幼时拜山东崂山太清宫喻道人为师,研习武当拳十余年。回乡后与轻纵门高手黄新武等人切磋武艺,融会贯通,创立武当轻纵门派。该拳内气通灵,快速敏捷,刚柔相济,轻纵自如。
  民国时期,马建装、孙友源、肖维新等人在境内授徒。著名弟子土桥曾翠轩徒手毙日军,花桥曾惠卿单人斗日寇,在武林中传为佳话。
  解放后,一段时期武术在民间自发开展。1983年5月,举行全县首届武术比赛,有56名武术人员参赛。设拳术、长短兵器、对阵表演等五大项目。各地名老拳师登台献技。赛后成立县武术协会,曾彪当选为主席。接着在县城举办三期武术培训班,400多名青少年参加学习。10月,严塘陡岭村农民拳师、县武术协会副主席黄良善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业余武术辅导员”,受到国家体委表彰。1984年3月,在酿溪举行首届武术擂台散打赛,100余人参加。11月,举办东安、新化、冷水江、邵阳市、新邵散打邀请赛,促进了武术运动的发展。是年,有
  200余名拳师立场授拳,50000余名青少年习武。1985年,县武术协会组织人员,进行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由省体委录制各种拳术器械套路59个,武当轻纵拳列入中华武术史,峨嵋拳列入湖南省武术史。1986年9月,举行首届拳社散打比赛,何柏奇拳社获冠军,还参加全省“强民杯”拳社散打比赛,取得第四名,1987年,何柏奇拳社队员参加全省“强民杯”拳社散打比赛,获女子团体冠军。1989年,全县有2区1镇8乡成立了武术协会,350个村有武术队,拳师300余人,设拳社、拳场和武术站200多个,青少年习武成风。
  清代,民国时期,县境各派武术重视硬气功,如手劈硬石、头顶开砖、铁棍击身等。建县初期,气功没有开展。1974年,在全县农村民兵体育运动会上,首次举行硬气功表演。1983年成立武术协会以后,气功大发展,是年8月,县举办“鹤翔庄”健身气功学习班,35名气功爱好者参加学习。9月,县成立以气功和太极拳为主的健身辅导站。冬,龙溪铺新乔村农民气功队在县、市表演钢筋扼喉、卧刀碎石、重物压身等硬气功节目,获全市表演一等奖。1985年9月,举办“导引养生功”学习班。1989年3月县城设立5个气功站。
  第二节 舞龙舞狮
  舞龙历来盛行,大多数由氏族组织。春节时,逐家上门盘舞,庆贺新春。有的舞龙还踩八卦,青黄二龙在八卦阵中穿梭追宝,翻滚腾跃。有的还要“断歌”,主客双方互唱互答,互献祝辞,互相盘古;有时唱出难词,回答不当称为“阉龙”,引起双方冲突,乃至殴打。
  舞狮必须以武术为基础,跳桌子、上高台,武功要求尤高。
  建县后一段时期没有开展舞龙舞狮活动。1978年后逐渐兴起。1984年春节,县体委与文化局联合组织舞龙舞狮表演,各区乡10条龙灯献技。严塘拳师何晋斌训练的狮子杂技队技艺高超,表演的节目有狮子滚球、擒拿散打,高空晃板、咬花等,观众称赞不已。1985年,县文化局、县体委联合发出通知,加强对舞龙舞狮的管理,逐渐由姓氏组织改为以村组织,减少宗族冲突。1987年,县体委、文化局、公安局联合颁发龙狮表演证,加强对舞龙舞狮的管理。1989年,全县有狮灯220台,龙灯380条。
  第三节 划龙船
  境内资水沿岸,有划龙船的习俗。端阳竞渡,一年一度。沙湾、酿溪、筱溪等地,备有龙舟,青壮年划手甚多。龙舟竞赛,志在必胜,有“宁肯输丘田,不肯输一船”之说。以故竞赛时,因争输赢,时有斗殴现象发生。
  建县后,曾一度停止活动。1965年6月,县体委在酿溪组织首次划龙船表演。1979年端阳节沿资水村民自发划龙船自娱。1983年,县体委、文化局组织龙船表演赛,龙船4只,观众达数万人。自此,每年端阳节在酿溪、筱溪举行龙船表演。1985年,新邵县承办全市龙船比赛。1986年6月成立县龙舟协会。1988年端阳节,县体委、文化局组织320名运动员,5只比赛龙船,4只小龙船,1只彩龙船在酿溪资水水面进行比赛,观众30000余人。获全省龙舟活动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端阳节举行的龙舟竞赛,获省体委表扬。
  第四节 球类
  民国时期,球类主要在学校中开展。建县后,县总工会和文化馆积极组织球类比赛。县城成立文体活动委员会,县文教科成立“钟声”体育协会,县人民银行成立“银鹰”体协。以篮球和排球为主的体育活动迅速在县城机关、厂矿、学校中开展。1957年县体委成立后,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并邀请外县、市篮、排球代表队来县比赛。1960~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球类活动基本停止。1963年后恢复,各单位建立业余球队,互相开展竞赛。严塘公社革命大队修建了篮球场,体育活动开展好。全县乒乓球活动也较普及,县每年举行职工和学生乒乓球运动会。酿溪完小乒乓球队多次获全县小学组冠军。“文化大革命”时期,除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为主的体育活动外,还增加野营拉练等军事活动。1969年,县成立“毛泽东思想体宣队”,深入部队、厂矿、农村进行文艺演出和篮球比赛。1972年在学校中开展“四小球”(小篮球、小排球、小足球、乒乓球)活动,足球活动风靡一时,印刷机械厂、红日机械厂、七〇三厂、县农科所组织职工业余足球队,县举办首届足球比赛,红日机械厂获冠军。由于没有正规足球场,不久,足球活动自行停止。1983年举行全县首届羽毛球赛,尔后因场地不足,未能展开。1986年,严塘村修建全县第一个农村灯光球场。是年,举办全县农民篮球运动会,酿溪镇队获冠军。1987年酿溪镇男子篮球队参加湖南省“富民杯”农民篮球赛获冠军,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在湖北孝感举行的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1988年,县体委彭声朗被评为全国农村体育积极分子,受到全国农民体协的表彰。1989年,县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和农民体育基金会。全县区、镇、乡均有文体领导小组,21个区、镇、乡机关内建有篮球场,378个村建有土质篮球场,183个村有乒乓球室。酿溪镇有17个老年门球队,队员200多人。高桥、严塘乡群众体育成效突出,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体育先进乡。
  第五节 田径
  建县前,仅同大、泰清、景中三所中学开展田径活动。建县后,学校田径活动普遍开展。1953年,县举行首届运动会,干部、职工、教师、学生共396人参加田径、拔河、篮球、排球、乒乓球五个项目的比赛。此后每年举行田径赛。学校的田径赛形成制度,并选拔运动员参加地区田径运动会。由于无正规田径运动场,县田径赛的许多项目在公路上进行。1960~1971年田径运动会停止,1972年恢复,但主要在学校中开展。田径中的长跑项目为群众喜爱,每年冬季都进行,许多中老年人亦参加长跑的行列。
  第六节 游泳
  境内资水、溪流、山塘、为群众喜爱游泳的场所。解放后,一些学校组织师生进行游泳活动,因缺少安全设备,游泳活动未能广泛展开。1971年,县革命委员会和武装部联合发出《大力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的意见》,7月16日,县体委军管小组组织大型群众横渡资水活动和民兵武装泅渡资水的表演。1972年,开展“七一六”横渡资水活动。后又举行游泳选拔赛,选拔6名优秀运动员参加地区游泳比赛。1976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游泳领导小组,在全县开展游泳普查。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县组织了畅游资水活动,从县农药厂游至酿溪镇码头,500余人参加,大型标语牌直立江中先导,观众达万余人。
  80年代,资水水质污染,除群众自发性在山塘水库中游泳外,县未举行游泳活动。
  第七节 拔河、棋类及其他
  拔河 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团体比赛活动,简单易行,深受群众喜爱。建县后,县总工会、县体委经常联合举办拔河比赛。区、镇、乡机关、学校亦常举行。
  棋类 有中国象棋、围棋等。中国象棋在新邵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81年县体委、总工会首次举办象棋比赛。进入80年代后,每年举行一次,并选拔优秀者参加市以上象棋赛。1983年,获邵阳市团体第三名。1984年获市团体冠军。1985年成立新邵县象棋协会。1989年举办9届全县象棋比赛。
  1988年,县总工会组织围棋擂台赛,由印刷机械厂设台。1989年,县体委、总工会联合举办首届县业余围棋赛,有40余名爱好者参赛。
  射击 1958年,增设射击项目,县体委购买小口径步枪16支,组织业余射击训练,选拔运动员参加地区射击比赛。1968年,县体委军管后,步枪全部封存,射击活动停止。1983年将枪支全部移交县公安局。但民兵军用射击比赛从未间断。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