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校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61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学校体育
分类号: G807
页数: 2
页码: 530-53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邵县学校体育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幼儿体育、中、小学体育、业余体校等。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新邵县 体育事业

内容

第一节 幼儿体育
  民国时期,境内幼儿体育活动主要是做游戏、踢毽子、捉迷藏和跳绳等。1956年县办第一所幼儿园,尔后逐渐增加,但幼儿体育发展缓慢。1979年,幼儿教材中始有专门的体育教学内容。一些幼儿园有滑梯、转椅、翘翘板等设施和三轮车、小皮球、橡皮筋等器材,大部分幼儿园和学前班开展体操、舞蹈和各种游戏活动。1984年6月,县体委、县教育局等10个单位联合举办全县首届幼儿运动会,参赛的有15个幼儿园,19个代表队,224名幼童。项目有集体歌舞、集体操、接力赛跑、三轮车赛跑。1989年第六届运动会增设投掷、跳跃等项目,七〇三厂和县机关幼儿园成绩最佳。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各地创办新式学堂,始设体育课。民国时期,中学和条件较好的高小每周设两节体育课,教授球类、田径、体操等知识和技能。另设童子军课,统着黄色童子军服,进行基本军事常识训练。民国30年(1941)以后开办的乡中心小学一般有单双杠、沙坑、篮排球场。同大中学体育设施较好,有一个150米跑道的小运动场,一个可供体育教学的小礼堂,三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及乒乓球台桌与跨栏架等。
  解放初期,学生人数激增,体育师资十分缺乏,专职体育教师仅6人,学校体育课每周设两节,以湖南省制订的《通用体育试用教材》为教学依据,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主要教学内容,推行广播体操,开展业余体育活动。1954年,全县学校普及广播体操。新邵第二中学每期举行一次运动会,各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之间经常比赛,体育水平居全县各校之首。
  1956年下学期,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开始执行国家体委、教育部于1954年颁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要求初三学生达到一级标准,高中学生达到二级标准。年底两校测验695人,达到少年级标准的92人,一级标准的57人。1957年,中学开始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和省教育厅编写的《篮排球、田径、体操等项目的试用教学大纲》、《一般体育训练暂行办法(草案)》,各校普遍建立体育运动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1958年全面推行《劳卫制》,新邵第二中学1000余学生有80%达到青少年级标准。1959年学校贯彻执行“体育为生产劳动和国防服务”的方针。县第一中学师生都参加了象征性长跑,全校达到《劳卫制》一级标准的有425人,二级的72人,少年级的148人,有等级运动员21人,等级裁判员3人。在县第六届运动会上获田径总分第一名和女篮冠军,女子跳远破邵阳专区纪录。当时安排学生劳动过多,“达标”锻炼不能经常,有的甚至连正课也被挤掉。
  1960~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学生体质下降,水肿、近视、结核等疾病明显增加,因病缺课者多,学校体育活动基本停止。1963年开始恢复。1964年改《劳卫制》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各校加强了体育卫生工作,学生体质逐渐增强。通过体检,第一中学644名学生,患近视的24人,占3.4%;患肺结核的5人,占0.9%,较前两年有明显好转。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体育趋于自流。1968年体育系统实行军管,各中小学普及军体课,学习队列、刺杀、投弹、野营拉练等。1972年县体委恢复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1973年各校普遍推行“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活动”(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许多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体育运动会。1974年学校体育课减少军训内容,增加田径、体操、球类等内容,各乡中学陆续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978~1980年,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的暂行规定》,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但升学压力大,忽视体育的现象也比较普遍。1983年全面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至1984年,全县参加《标准》测验的4450人,达标2832人,其中及格874人,良好1407人,优秀551人。1985年开始修建学校篮球场、田径场等体育设施,1987年修建水泥球场21个。1989年全县学校有小运动场5个,面积共18.348万平方米,学生人平1.31平方米。但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程负担过重,体质下降,近视率增加,高中毕业生裸眼视力在1.0以下的占40%,初中生近视率达10%。
  第三节 业余体校
  1975年成立县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学生共54人,教练员4人。训练有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1980年向全县招生14人,增设武术项目。1983年以酿溪小学、第八中学、红日学校为基点建立一条龙训练体制,有兼职教练7人,体校学员80人。1986年初,从儿童中招收学生,进行正规化训练。8月,体校学员孙海鸥在全省儿童体操素质测验比赛中,以4秒9的优异成绩获30米跑第一名,被选入湖南省体操学校培训。后偕队友参加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获团体冠军,并获国家体委“高、难、新”创新奖。1989年,2人参加全国少年田径、赛艇比赛,2人参加全国第二届少年运动会,分获第五名、第八名和团体第五名。5人参加全省赛艇和田径赛,获金牌1块、银牌2块、铜牌1块,龙勇为赛艇金牌得主。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