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技普及与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61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科技普及与服务
分类号: G322.764
页数: 2
页码: 519-52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邵县科学技术的科技普及与服务,其中包括了科普宣传、科技情报、技术承包等。
关键词: 科技普及 科技服务 新邵县

内容

第一节 科普宣传
  民国时期,境内科学技术未被重视。新邵建县初,结合“抗美援朝”,向群众进行防毒、防细菌等科学知识宣传教育;配合“取缔反动会道门”,进行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宣传。60年代至70年代,科普宣传的主要形式,农业是蹲点办样板、现场示范、印发资料,推广农业高产技术,宣传“八字宪法”;工业是现场练兵,技术比武等科普活动,宣传“鞍钢宪法”。到80年代,科普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1983年3月,县科委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新华书店等单位24人,举办巡回展览。出动科普巡展车2台,运送实物、图片等,到坪上、洪溪巨口铺、严塘、陈家坊、新田铺、雀塘、酿溪镇流动展出7天,宣传科学技术及生产成果。共接待群众15000人,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770多个,现场技术指导2次,送发科普资料15种13万份。群众盛赞这次巡展是为他们送“财神爷”,展出内容是不说话的“哑巴老师”。展览后,农村中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是年,全县有17929户采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生产,一般都比上年增收15%左右。壕塘乡长塘村科技示范户刘吉生采用配合饲料养猪92头,出栏45头,获纯利13045元。1984年湖南省科协给予表彰,在全省推广其经验。
  1989年是全省科技成果推广年。9月25日,由科委、科协负责组织城乡各级科技机构,统一行动,以是日为“科普日”。县城30多个科技单位和21个专业学会的科技人员一齐上街,开展“科普一条街”活动。展示科普挂图619幅,科技成果照片1048张,设置科技咨询服务台18个,印发科普资料2240份,展销科技新产品、新良种336种(件),发布科技信息245条。参观人数逾万,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年底,县政府决定将科普活动日改为科普活动周。
  第二节 科技情报
  50年代,农业、林业等局和部分厂矿企业为发展生产,开始收集利用科技情报,有的单位建立简易科技图书资料情报室。1958年,全县12个公社建立科技情报组,每组10~15人。县科学工作委员会创办四开四版《科学小报》,报导工农业生产经验及科学知识,不定期铅印发行。1971年,县属部分厂矿、学校、医疗卫生部门及区、社、大队建立科技情报点71个,有兼职情报员95人。1974年4月,县科委、县科协合办不定期《新邵科技》,一为16开铅印本。刊登党的科技政策、县内科技成果和论文;一为8开铅印小报,刊载科技信息、科技动态。1979年2月成立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81年办《科技动态》。1985年《新邵科技》停办,《科技动态》改为《科技与信息》,由县科委与情报研究所合办,分县内、县外两种版本,不定期编发。县内版为油印16开期刊,县外版为铅印8开小报。县情报所与全国29个省、市(地)的411个单位相互交流科技报刊、技术资料、科技信息,并与新邵籍在外的科技人员进行情报交流,开展情报调研。
  1986年,情报工作开始有偿服务的探索,并从以往单一的产前服务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多环节、多层次服务。逐步形成以“项目筛选——可行性论证——技术引进——协助实施”为主的科技情报“一条龙”服务。是年,县情报所收集发布长沙矿山研究院冷嵌柱齿钎头技术信息,酿溪镇大塘村要求引进。情报所派2名干部到省内外进一步调查考察,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然后提供中介服务,协调双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并帮助筹建新邵县矿山钻具厂,生产出合格产品,远销省内外。从1979~1989年,县科委编印科技刊物53期,发行48800份。收集购置各种科技图书资料12000余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科技情报2980条(其中实物情报5条),被采用370条,创产值386万元。
  第三节 技术承包
  1983年,长冲铺公社以公社种子员、植保员为骨干,和6名有技术专长的人,组成技术服务公司,与全公社20个大队3000多农户签订水稻病虫防治技术承包合同,面积共10420亩,占水田面积的93.3%,每亩收服务费0.2元。公司积极开展综合防治,推广抗性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发病虫简报。全公社水稻产量比1982年增产128.8万公斤,每亩农药费由上年8.3元降到4.7元,节省农药开支36700元。1984年,全县推广长冲铺乡经验,建立县农业技术服务公司1家,区公司5家,乡镇公司21家。到1989年技术承包项目从承包水稻扩大到柑桔等作物。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