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职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60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
页数: 3
页码: 496-49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邵县职业教育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师范教育、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医药、卫生教育等。
关键词: 教育 职业教育 新邵县

内容

第一节 师范教育
  民国31年(1942)8月,邵阳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从长阳铺(今属邵阳县)迁新田铺招生办学,校长谢培球。学生300余人。翌年冬,学校转迁司门前(今属隆回县)。
  1956年,县教育科在酿溪举办新邵师范学校。是年,招收1个大专班、46人,1个中专班、55人,两个初师班、96人,大专中师学制两年,初师1年。还办有一个短训班,5个月结业。1958年,该校又续招1个大专班,42人;1个中师班,44人;两个初师班120人。1960年冬,在校大专、中专班均提前半年结业,学校停办。
  1958年下学期,县教育科在新邵第二中学附设两个初师班,招收高小毕业生84人,学制两年,后提前于1959年上学期结业。1971年,县文教科在新邵第一中学附设一年制师范班4个(初中小学师范班各2)。学生157人,由各公社推荐和从复员军人中选拔,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初中、小学任教。
  1977年底,娄底地区(当时新邵县属娄底地区)教育局利用新邵第二中学部分校舍,开办娄底师范学校。娄师在此办学两年,于1979年迁往娄底。
  1979年下学期,县教育科在五.七大学举办一年制初中数学师资班2个、英语班1个,学生120人,其中多为民办教师。1980年举办一年制初中数学、英语师资班各1,学生90人。
  此后,县内师资培训,由新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
  第二节 农业教育
  1958年5月,县委农村工作部在龙山林场创办新邵县兽医专业技术学校,教工27人,学生两班67人。学生由各公社推荐,半劳半读。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水产、畜牧兽医,学制两年。1960年7月学校停办,学生大都转为龙山林场职工。
  1958年下学期,县农业局在陈家桥创办新邵县农校。这是场(农场)、所(农科所)、校三结合的新型学校。首任校长邹庾南。当年招收农作两个班,园艺、水利各一个班,学生共210人。学制三年。1959年招林业、水利各两班,在校学生增至420人,教职工19人。1962年停办。
  1958年下学期,大办农业中学,各区、社新办农业初中81所、学生3664人。还办有农业高中班两个、学生115人。1年后,多数农中停办,陈家坊、龙溪铺等9所至1962年停办。龙溪铺农中于1960年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县林业局于1958年6月在龙溪铺岩门前举办半工半读的林业中学,有教师9人,学生103人,办至1959年冬,并入陈家桥农校。1965年,林业局在龙山林场举办龙山林业中学,有教师5人,学生39人,1年后停办。1976年4月林业局在高桥苗圃举办五.七大学林业分校,有专业教师3人,招收高中毕业生50名,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方法,1977年6月停办。
  第三节 工业教育
  境内最早的工业学校是民国31年(1942)张才银、张筱云在筱溪张氏宗祠创办的通义职业学校。免费招收高小毕业生半工半读,主要学织布,兼学语文、算术(含珠算),两年毕业。学校置有脚踏织布机30余台,前后招收学生3届,民国36年底停办。
  1958年县工业局举办新邵县机械学校。县长赵忠芝兼校长。设铸造、车工、精工3个班,有学生150名。铸造、车工班学制1年,精工班学制3年。1962年停办。
  1980年,县经济建设委员会利用已停办的新邵铁厂厂房为校舍,举办工业学校作为经委战线职工培训场所。至1983年,该校先后培训学员3期,150人。1984年4月,在此创办新邵县第一职业中学。秋,在全县高中新生招生统考中,录取机电、建筑各1班,共120人。此外,还举办待业青年就业前的培训班两个,学生85人。1985年5月经省批准改名为“新邵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被定为全省30所重点职业中专之一。1989年下学期,有11个班,学生530人,其中机电班235人,建筑班215人,美术班25人,化工班55人。教职工45人。校园面积32.4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第四节 医药、卫生教育
  1956年秋,县卫生科举办中医班,招收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医学徒220人,学制3年。学习地点分设在陈家坊、孙家桥、坪上、栗滩。学徒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1957年10月,在县城举办短期(1个月)中医班1届,学员30名。嗣后,分别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新邵第一中学、陈家坊地区医院、五七大学、龙溪铺公社卫生院及县卫生学校等处,办中医、赤脚医生班31期,共培训医药、卫生职工1633人。
  1958年11月,成立新邵县卫生学校,校址设人民医院。县委宣传部长陈雁青兼校长。当年中医班招收182人,护士班30人,西医班60人,助产班35人,学制两年。1962年停办。
  1979年10月,恢复卫生学校。1983年2月,更名为“新邵县卫生进修学校”。是年,在酿溪大队征地3.72亩,建成教学楼591平方米,生活用房916平方米。1984年12月更名为“新邵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6年6月又更名“新邵县卫生职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制1年、2年、3年不等。1989年,在校学生8个班,356人,其中医士班3个,137人;护士班4个,176人;计划生育班1个,43人。校园面积5.72亩,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有图书3596册,实验仪器设备价值12.7万元。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