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对外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58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对外贸易
分类号: F752
页数: 3
页码: 429-43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邵县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出口、进口等。
关键词: 商业 贸易经济 对外贸易

内容

清末,境内有茶叶、锑砂、土纸、百合干等商品经长沙、汉口、广州等地洋行转运出口。民国时期,煤油、布匹、圆钉、脸盆、火柴等“洋货”开始入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经营,农副土特产和畜产品由县国营商业和供销社收购,然后上调省、地(市)专业公司出口。进口商品主要是农药、化肥、机器设备等,由上级部门调拨分配。1978年和1981年先后建立外贸公司和外贸局,主管对外贸易,并负责扶植外贸商品生产,建立货源基地。80年代,外贸体制由独家经营改为多形式、多渠道经营,进出口增加。1989年出口商品收购总额922.19万元,比1953年的17.83万元增长50.72倍。进出口商品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出口以工矿产品为主,进口以高档生活用品和先进设备为主。
  第一节 出口
  一、土、畜产品类
  传统出口土、畜产品有茶叶、辣椒干、干姜、土纸、百合干、猪肠衣等44种。
  茶叶 清末、民国时期,年产红毛茶50吨左右,大多由私商收购转运出口。解放后,红毛茶经新化茶厂加工出口。1950年出口16.1吨,1956年增至61.6吨。1959年起,因茶园管理差,连年减产,出口随之下降,1962年仅出口25吨。尔后,茶叶生产发展迅速,1976年出口达202吨,1978年新增红碎茶生产项目,产品交邵阳茶厂精制出口。1982年茶叶出口337.1吨,为历史最高水平。1983年后,茶叶实行多家经营,外贸收购减少,1986年出口降至311.1吨,1989年仅103.2吨。主销香港和马来西亚、英、美等16个地区和国家。
  辣椒干 新邵辣椒干以鲜红、质重、籽小、味辣而饮誉国内外。19世纪末出口东南亚,后逐步远销西欧各国。1955年由湖南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长沙土产站出口360.3吨,主销日、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1956年因国际市场滞销,停止出口。1957年国际市场转畅,出口537.75吨,占全县总产量的72.18%。1960年种植面积减少,出口仅30.3吨。1965年出口回升至247.52吨。70年代年出口100~250吨。1981年后,辣椒干由二类改三类农副产品进入自由市场,外贸收购逐年减少,1986年停止出口。
  干姜 民国时期,民间以手工操作加工干姜,远销南洋各国。1956年县供销社组织加工干姜坨,产品交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长沙土产站出口28.95吨,1957年增至138吨。1966~1975年,因“文化大革命”影响中断出口,1976年恢复出口,后因价格因素,一直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1986年停止出口。
  百合干 新邵境内龙牙百合,个大,瓣粗且长,鳞片下部肥厚,上部尖弯,被誉为食品中珍品,畅销国际市场。民国初出口香港地区及南洋各国。抗日战争期间,停止出口。新邵建县后,交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出口,1957年出口33.42吨,1958年达97.25吨。1960年后因销价大跌,出口减少。1975年价格回升,出口量上升。进入80年代后,百合市场开放,一些个体商户抬价抢购,外贸收购减少。1986年外贸出口50.55吨,占全县总产量的35%。1989年出口27.7吨。
  土纸 民国时期由私商贩运出口。1959年外贸出口60.25吨,至1982年21年累计出口2720.67吨,年均129.5吨。1983年后,土纸滞销,加之土纸原料提价,成本增加,停止出口。
  猪肠衣 1950年县内贸易部门开始经营,交长沙肠衣厂加工出口,是年出口62500副。1960年农业减产,猪肠衣货源剧减,仅出口18000副。1964年上升至11.52万副。为提高质量,增加出口,1982年4月实行肠衣加工优质奖,上“三色”(乳白、粉红、白色)肠衣,每副奖人民币0.03元,翌年增至0.1元,肠衣出口稳步上升,上“三色”肠衣比例达到80%,跃居全省质量第二位,新邵县外贸公司被评为全省肠衣收购先进单位。1986年出口肠衣31.24万副,1989年降至34900副。
  二、食品类
  生猪 1973年开始向香港、澳门出口41头,香港居民喜瘦厌肥,肥猪销路不畅,至1980年8年出口1528头。1981年县外贸局根据国际市场特点,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扶植养猪专业户、重点户,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出口增至1093头,1983年增至5046头。后因出口受省、市粮油进出口公司配额限制,加之运输条件较差,出现卖猪难现象,挫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1985年销港澳生猪减至4202头。1986年,进一步改良品种,提高质量,出口回升,1989年达7606头。
  柑桔 出口品种主要是温州蜜桔中的早熟品种。1975年开始出口5.18吨。1976~1978年因柑桔产量少停止出口。1979年出口73.34吨,占全县总产的6.76%。1986年出口141.72吨,1989年增至263.6吨。主销苏联、加拿大和新加坡。
  三、工矿产品类
  锑 清末开始出口锑砂,民国出口锑品,畅销西欧。民国22年(1933)锑品交湖南省锑业联合贸易处经营。民国25年(1936)归锑业管理处统管。新中国建立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仅少量锑品出口苏联。1969年县冶炼厂建成投产,生产精锑。1972年精锑打入国际市场,出口23吨,1978年增至1612.5吨。为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冶炼厂注重提高精锑质量,1983年精锑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证书,为湖南省第一批公布的出口商品专业厂家之一,产品远销欧、亚、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出口1070吨,创汇86万美元。尔后,由于锑品收购价上涨,国际市场锑品需求量下降,锑品出口量减少,1989年减至800吨。
  电解二氧化锰 1979年交省医药化机进出口公司出口200吨,销往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地。1983年出口1040吨,为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后因国内需求量增加,出口减少。1986年减为471.5吨,占总产量的33.38%。1989年又减至457吨。
  枫叶牌门锁 1981年交省对外贸易五矿进出口公司出口470打,销往日、美等11个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1985年达4569打,1987年增至9760打,1989年降为2812打。
  第二节 进口
  民国初,美、英、日等国为掠夺中国市场,大肆倾销煤油、布匹、铁钉、火柴、脸盆、肥皂等“洋货”。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抵制日货,市场上日货剧减。1945~1949年夏,美国产棉织百货等日用品、涌入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口商品由国家统管,调拨入境。50~60年代进口商品主要是化肥、农药、印刷机械。70年代农药进口减少,工业设备进口增加,全县进口工业设备原值126.3万元。80年代,外贸体制实行改革,进口由单一渠道改为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国家、地方、企业三条渠道,进口大增,一些高档消费品如香烟、家用电器、化装品、服装等进口失控。1983年县五交化公司进口日本、西德、香港等地电视机48台。1985年进口日立、声宝、乐声、索尼、松下、夏普、三菱、康艺牌彩电266台,匈牙利产黑白电视机4台。1986年县烟草公司进口美国良友、三五、箭牌香烟300条。后国家逐步加强对进口商品的控制,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生活用品进口渐减。1989年很少进口。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