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54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分类号: F427.64
页数: 2
页码: 374-37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邵县工业所有制结构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国营工业、集体工业等。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工业经济 新邵县

内容

工业所有制结构有国营、集体、私营三种形式。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中,国营15101万元,占54.64%;集体12417万元(含乡村工业收入10323万元),占44.93%;私营120万元,占0.43%。
  第一节 国营工业
  一、县属
  1951年12月在酿溪创办“地方国营新邵印刷厂”。1952年2月集资1.2万元,在蔡家乡财宏村兴建“地方国营新邵县财宏塘铁厂”。后又建立新邵糖果糕点厂。5月,建农具制造厂,7月与财宏塘铁厂合并,1953年冬又与原邵阳市迁来的建设米厂合并,改名为群成工厂,主营采铁矿石、冶炼生铁、制造农具、发电、碾米。1954年将其碾米业务划归新建的湘省新邵加工米厂,重点发展炼铁,改名为新邵铁厂。
  1956年6月,公私合营大胜煤矿与新邵铁厂大花塘煤矿工区合并为地方国营新邵县大花塘煤矿,同时兴建新邵联合工厂。后又陆续新建一批厂矿。到1959年,有县属工业企业18家,工业产值967万元,但亏损84.22万元。1966年仅保留6家,产值257万元。1989年达到22家,工业总产值4812万元,职工4582人,人平产值10502元。
  二、中央、省、市属
  1949年10月,邵阳专员公署接管龙山锑矿区福禄公司,1950年4月由中南军政委员会有色金属管理局接管,6月成立“龙湘工程处”,1953年停办。1966年中央投资,在武桥公社寸石大队(今寸石镇)建立国营红日机械厂,在县城南沙湾建立国营七〇三厂。1972年2月县办新邵印刷机械厂(原新邵机械厂)划归邵阳地区管辖。1981年2月,中央冶金工业部接管县办龙山锑金矿,改名冶金部龙山金锑矿。1984年,省司法厅在龙溪铺建立湖南省龙溪建材厂,后改名龙溪大理石厂。1985年新邵卷烟厂划归国家烟草总公司管辖。至1989年,市以上所属工业企业6家,年工业总产值10289万元,职工7463人,人平产值13786元。
  第二节 集体工业
  一、县属
  1953年,酿溪建立棉织生产合作社,县内始有集体工业。1956年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共建集体手工业社(组)79个,入社人数4613人,占手工业者总数的78%。1957年2月,成立新邵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对全县手工业社(组)实行统一管理。8月,县木业社转为新邵县合作工厂。车峙、龙山造纸社合并为集体所有制的龙山造纸合作工厂。1958年9月县民政局投资1.55万元,创办县福利工厂。由于“大跃进”搞“一平二调”,1958年县属集体工业产值由上年的63.73万元,下降到45.4万元,下降28.7%。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者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即手工业35条),纠正“左”的错误,恢复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258个,从业人员3444人。1962年,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手工业社(组)实行“关、停、并、转”,全县只保留县属工业生产合作社、厂13个。1978年,县革命委员会将县轻工业局所属7个区农机厂,职工215人,划归县乡镇企业局管理。1984年,兴建县办新邵化工厂、新邵竹胶合板厂。1989年全县有造纸、皮鞋、服装、塑料、木工、建材、化工、农机、水泥等县办集体工业12家,工业总产值1224万元,职工867人,人平产值14118元。
  二、镇、街工业
  50年代,酿溪镇办的砖瓦厂、五金厂,几经转产,至1970年,转为资江印刷机械厂。1979年,镇、街工业共10家,年产值82万元。1982年,镇办工业改“固定工资加奖励”为“纯收入分配”的分配方法,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83年,镇办工业产值350万元。1984年酿溪镇大塘村投资兴建玻璃瓶厂,4年累计亏损198万元,濒临倒闭。1989年转为镇办,中共酿溪镇党委书记陈求生兼任厂长,与12名职工承包办厂。经整顿职工队伍,辞退80名工人,实行股份集资分红,各车间班组推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当年扭亏为盈,工业产值达330万元,利润20万元,交税32万元,成为全省镇级玻璃行业经济效益最佳的工厂之一,被评为省镇、街工业先进企业。省医药管理局定为药瓶生产专业厂。是年,酿溪镇有印刷、化工、玻璃、印刷机械、水泥预制、基建等工业企业16家,其中镇办8家,街办8家,职工731人,年产值870万元,人平产值11901元。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