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污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5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环境污染
分类号: X32
页数: 2
页码: 370-37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新邵县环境污染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废水、废气、噪音、废渣、残药等。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新邵县 环境保护

内容

一、废水
  清末,龙山开采锑矿产生少量的废水污染。民国期间,造纸业增多,废水外排日益增加。建县后,造纸业发展更快,1955~1956年,建立19个造纸合作社。1958年县造纸厂建立,其后,县纸箱厂兴建,加上邵阳造纸厂、湖南省第一纸板厂的废水都注入资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挥发性酚、硫水物和残碱等,使资水酿溪段水质受到污染。1965年,龙山锑矿恢复开采,产生无机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砷、硫、铝、铜和悬浮物,其排放量随着矿区的兴衰而变化。1966年后,县城相继建成氮肥厂、磷肥厂、微生物农药厂等化工企业,产生化学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硫化物、氟化物、酚和化学耗氧等,集中排放于资水酿溪段。1978年7月14日湖南省第一纸板厂向资水排放工业废水1000余立方米,酿溪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PH值达10以上,溶解氧每立方米下降到2.3毫克,造成鱼类大量死亡,附近农民一天捡死鱼9000多公斤。1989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达1688万立方米。
  二、废气
  清代,县境仅有金属冶炼和制陶工业产生少量的废气污染。民国2年(1913)龙山建立锑品冶炼厂,工业废气污染日趋明显。“大跃进”时期,大办钢铁,冶炼废气增多。1970年后,工业废气的数量、种类及危害与日俱增。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危害附近的庄稼、树木,年年赔款,1988年赔款5000元。1989年,全县工业废气排放量达11.6712万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物、氮氧化物和水泥粉尘,其中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550.23吨。县百货公司门前大气中秋季平均值,二氧化硫含量达0.07毫克立方米。
  三、噪音
  噪声来源主要是车辆、机器、扩音器等音响。50年代始,县城工矿企业逐年增多,交通发达机动车辆来往频繁,噪声相应增大。在局部地区影响更为突出。1986年,监测新邵氮肥厂空压机,声源强达88分贝。磷肥厂球磨机102分贝,水泥厂熟料机104分贝。
  四、废渣、残药
  锅炉渣、尾矿渣、冶炼渣、化工渣、煤矸石、采矿剥离石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乱堆乱倒,浸入水库、山塘、农田,破坏水质,导致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积累,引起土质板结,生态环境失调。1988年9月,山洪冲垮龙山金矿尾砂库大坝,冲走尾砂30000立方米,造成河水、土质污染。太芝庙乡龙山河岳坪村段,水质砷含量达0.164毫克/升,超过国家标准23倍,荷叶湾稻田土壤砷含量62.1克/公斤,超过对监土壤2倍,铅含量47.7毫克/公斤,超过30%。跃进河村稻谷含砷量0.90毫克/公斤,超标30%。
  农药、化肥的增量使用,致使土壤及农产品污染。1980~1984年,每亩耕地施用“六六六”、混合粉2.1公斤,残留量积累在土壤和农作物中。1985年监测烟竹、长滩等地,稻田土含“六六六”残留0.016~0.08毫克/公斤,蔬菜土含0.133~0.297毫克/公斤,辣椒土含0.029毫克/公斤。含PPT情况:稻田土18.547毫克/公斤,蔬菜土0.405~0.912毫克/公斤,白菜0.10毫克/公斤;辣椒0.118毫克/公斤。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