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木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5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木炭
分类号: TK01
页数: 1
页码: 3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7年至1989年新邵县能源木炭的情况。
关键词: 能源 新邵县 木炭

内容

民国时期,境内木炭生产不多,多数供地主、官、商等富裕户冬季取暖用,年产200多吨。
  建县后,人们生活改善,机关厂矿多,木炭需量骤增,1957年,木炭生产达5000吨。1958年冬,一些“小土群”炼铁炉用木炭做燃料,同时外调任务加大,全县有炭窑2347座,日产木炭最高达200多吨。县还召开烧炭工人代表大会,研究提高木炭生产量。至1960年5月,全县共产木炭10万吨以上,过量烧炭,杂木资源消耗甚巨。其后木炭生产急剧下降。1966~1976年产木炭1592吨,年均144吨。1989年全县仅15个户办小炭窑,产木炭30多吨,农产品公司和一些机关每年从绥宁、城步等县购进10多吨,以解决供求矛盾。
  附:省柴省煤灶
  1982年2月,新邵县沼气办在高桥公社唐承闵家修建一个“赣Ⅰ型省柴灶”。节能技术指标为“三个十”(即十两柴、十分钟、烧开十斤水),热效率20%以上。测试时,只用8两柴,10分钟,烧开10斤水,热效率达30%,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省柴灶技术标准。3月3~14日,娄底地区在该大队举办第一期省柴灶技术骨干培训班,为各县、市各培训1名改灶骨干技术员。接着,在新邵召开省柴灶现场会,推广经验。新邵沼气办于6月20~27日,在汪家冲大队举办第一期省柴灶技术培训班,培训了18个技术员。8月6~13日,县农民技术员蒋传戴参加省在零陵地区召开的首届省柴灶灶型评选会。冬,县政府先后三次组织技术人员赴江西、岳阳、长沙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最后确定以赣I型和河南自拉风型为主体,作了灶口、回烟道等7个方面的改进,研制成新邵I型省柴灶。9月,经娄底地区在娄底召开的“两省”灶灶型评选会现场测试,“新邵1型省柴灶”,只用4.5两柴,10分钟,烧开10斤水,热效率为46.3%,名列全省前茅。1983年10月,省农村能源考察小组在唐承闵家测试“新邵I型省柴灶”,其热效率达41.6%,居全省省柴灶第二名。
  1984年3月,新邵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200个改灶节柴试点县之一。4月,县成立“农村能源领导小组”,各区、乡(镇)也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干。县能源办分别在高桥乡汪家冲村和酿溪镇长滩村试点,研制出新邵自拉风省柴灶、新邵藕煤省煤灶和新邵坛型散煤省煤灶。1985年4月,新邵I型省柴灶荣获邵阳市科研成果优秀奖。1987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两省灶”检验组现场测试,热效率为48.34%,升温速度为4.73。/分,蒸发速度0.134公斤/分,回升速度为1.65。/分,超过国家规定省柴灶热效率20%的技术指标。新邵自拉风省柴灶比旧式灶省柴三分之二。新邵藕煤省煤灶节能20~30%。新邵坛型散煤省煤灶省煤40%以上。从1984~1987年,县先后举办骨干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骨干技术员677人,区、镇、乡举办培训班132期,培训1407人。并补助65395元建灶费。全县累计完成“两省灶”14.4109万户(包括5542户用锯木灰、谷壳作燃料的节能灶),两省灶合格率为95%以上。累计直接经济效益达1680万元。国家“两省灶”验收组随机抽样检测合格率为100%,单体灶平均热效率34.1%。普及率、使用率、完好率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颁发了“两省灶”合格县证书。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