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4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体制
分类号: TV6
页数: 1
页码: 324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6年至1988年新邵县水利管理体制的情况。
关键词: 水利 水利建设 管理体制

内容

土地私有时,山塘、河坝多为灌溉受益者所有。灌溉受益户多者公推1人或数人管理,付一定报酬。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水利工程归农业社集体所有和管理。1957年,小(二)型水库以上工程由县水利局管理,各水库设管理所,派国家干部任所长,管理人员从灌区抽调。1959年,除下源水库(中型)和尧虞塘、红领巾、鸭家冲、麦元、长塘、小林江小型水库外,其他均下放给公社、大队管理。水库、山塘、河坝、电灌站实行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跨社、队者由各方共管。小(二)型以上工程建立管理所,由灌区公推管理人员1至5人。1970年,区成立水利管理站,配备2至3名国家工作人员,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1983年,小(二)型水库、塘坝、电灌站实行承包责任制,采取分项承包、责任到人,联产计奖或大包干等办法。1984年,为加强乡镇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各乡、镇配备一名专职水利员,由县水电局统一领导。1985年全部转为县集体工。1988年,全县建立乡镇水利管理站32个。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