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提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4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提水
分类号: TV213.4
页数: 1
页码: 31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49年至1989年新邵县水利提水灌溉的情况。
关键词: 水利 新邵县 提水灌溉

内容

1949年前提水灌溉多使用水车、抽水筒(孔明车)、筒车、戽水桶等工具。1956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投资,县水利局派干部胡敬之、孙东始在九头岩、沙湾、筱筀、石马村,安装“120型”煤汽机(18.37千瓦)提水,8月试水成功。从此,煤汽机逐年增多。1958年10月,在下源水库工地开始用14.7千瓦柴油机抽水。1960年,煤汽机发展到33台/812千瓦。柴油机76台/1420千瓦。1962年冬,由刘治能负责技术指导,在陈家坊公社光田大队安装一台40型水轮泵,以后逐步推开。次年5月,土桥公社长滩大队井口塘,安装40千瓦电动机提水,扬程32米,灌田300亩,由伍端庭负责技术指导,7月上水。1965年起,柴油机、水轮泵、电动机等迅速发展,煤汽机逐渐淘汰。1975年,全县有水轮泵站315处,装机416台,内燃机1273台/11143.4千瓦;电灌站86处,装机89台/3365千瓦。70年代后期,水轮泵因大旱时溪河水流量减少,不能提水,大部分被柴油机和电动机取代,部分与电动机双配套。80年代,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农用电收费优惠,电动机提灌发展很快。1989年,全县有电灌站660处/674台,装机容量14339千瓦,灌田10.27万亩;内燃机拥有量2815台,装机容量11121千瓦,灌田89300亩;水轮泵48处,123台,灌田20000亩。
  肖家湾电灌站 座落于陈家桥乡大坪村肖家湾。1964年安装1台135千瓦的电动机提水,1972年省、地区批准扩建为中型。李子超担任指挥长,王英明、颜佳德、翦不平负责技术指导,1975年6月竣工。至1989年,国家共投资135.1万元,群众自筹141.3万元,建有泵房2座,装机容量955千瓦,提水扬程61米,过水流量1.1立方米/秒。总干渠300米,左右干渠2条,长17.5千米。大小支渠10条,长30.5千米。串通小(二)型水库9座,山塘1691口,灌溉农田13700亩。陈家桥、长冲铺两乡的23个村,275个村民小组受益。
  小庙头电灌站 座落于新田铺乡小庙头村,1975年11月7日动工兴建,第一任工程指挥长邓遂良,技术指导颜佳德、翦不平。1978年8月竣工。总造价8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7万元,用劳动工日29.83万个。1989年有泵房1座,装机440千瓦,提水扬程73米,流量0.45立方米/秒,渠道2条,右干渠9.5千米。灌区串通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289口,井14口,设计灌田5038亩,实际灌田600多亩。新田铺乡的6个村、55个村民小组受益。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