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蓄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4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蓄水工程
分类号: TV213.4
页数: 6
页码: 311-31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新邵县水利蓄水工程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山平塘、水井等。
关键词: 水利 新邵县 蓄水工程

内容

新邵县蓄水工程主要是山平塘和小、中型水库。1950年,全县水田有效灌溉面积每亩仅有塘水141立方米。1951年开始新建、整修山平塘。1952年10月,钟才纳、雷扬名组织岱水桥农民投工集资,谢冬和负责技术指导,修建全县第一座水库——泥屋冲水库(小二型)。翌年春建成,库容30万立方米,灌田1060亩。至1953年底,全县新增塘1212口,蓄水量增加50万立方米。
  1954年,新邵遭受洪灾,县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法兴建水利。1957年起,实行“小型为主,当年受益为主,社办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国家投资补助,重点建设小(二)型和小(一)型水库。1958年,动工兴建中型工程下源水库,小型水库和山塘遍地开花。至1960年,3年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6座。1963年国民经济好转,建成3座小(二)型水库。1966年,县委组织“三治”(治山、治水、治土)规划工作队,对全县的山山水水进行全面勘查、规划。1967年,又掀起兴修山塘高潮,当年建成1325口。1971年,再次全面调查,制订“三治”规划。1972年大旱,冬,大兴水库建设,县委领导带头上工地,既指挥又劳动。是年尧虞塘水库开始扩建为中型。1973年将全县规划为六大灌溉体系,至1974年,3年建成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9座。1975年,枫树坑、颜岭2座中型水库动工。1978年后,主要是蓄水工程续建配套。到1989年,共有水库112座,(中型4座,小(一)型22座,小(二)型86座),山平塘30540口,蓄水量15661.7万立方米,还有水井5364口。按有效灌溉面积计算,亩平494立方米,比1950年增加353立方米,增加1.5倍。
  一、中型水库
  下源水库(原名“幸福水库”)坝址位于县城西部下源乡坳头村。渠道途经野鸡山、掉庵岭、牛山卡、白云岩等40多座山岭,地势险峻。1958年8月动工,第一任指挥长张炳炽,技术指导李传喜、吴维坎。1960年1月,大坝枢纽竣工,并开通长52.4千米的主干渠。后经多年续建配套,至1989年工程状况是:集雨面积本身27.5平方千米,外引1平方千米;总库容238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9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875万立方米,正常水面2310亩。灌溉龙溪铺、新田铺两个区的6个乡,97个村。灌区主干渠1条,支渠43条,长288.5千米,串连2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4068口山塘,设计灌田54000亩,现灌田30000亩左右。灌区绝大部分稻田灌溉自流化,且由单季稻作发展为双季稻作,能旱涝保收。牛山卡主渠道跌水处装发电机1台/250千瓦。水库坝型为心墙土坝,内外块石护坡;坝高38米,长110米,宽10米,坝顶高程海拔699.8米。水库建设,共用劳动日665万个。国家累计投资393万元,群众自筹65.4万元。迁移下源乡坳头、团结、中源、卓笔、大弯、高冲6个村,1793人,拆迁房屋2168间,淹田1640亩,土250亩。因建坝口狭窄,土方少,枢纽投资仅124万元,在全县4座中型水库中投资最少。
  颜岭水库(原名东风水库)坝址位于县城北部坪上乡颜岭村。1966年建成为小(一)型水库,1969年大坝加至8米高,被山洪冲垮,后修复。1975年9月将原坝加高加宽,扩建为中型水库,第一任工程指挥长石自新,技术负责谢祖长。1978年1月大坝枢纽工程竣工。后因大坝渗漏,输水涵洞塌陷,1983年进行坝端灌浆和改建输水隧洞。集雨面积本身3.5平方千米,外从横山开引水隧洞576米,截住小河村8平方千米集雨面积的小河入库。总库容116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03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10万立方米。灌溉坪上、洪溪、岱水桥3个乡的61个村,462个村民小组和涟源市财溪乡的一个村。灌区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6座,山塘1508口,有总干渠1条,长1.4千米,干渠2条,支渠4条,共长65.8千米。设计灌田31000亩,最大灌溉面积21600亩,因未按设计配套,实灌田12000亩。水库引
  水隧洞出口建一电站,安装1台125千瓦发电机,1985年并入国家电网。水库管理所管辖年产10000吨的颜岭水泥厂和1个800平方米的鱼场。至1989年,建成组合土质坝,高47.5米,顶长234米,顶宽6米,坝底宽160米,外坡中下部21米块石护坡,内坡块石梯级护坡,坝顶高程313.8米。本库建设累计完成工程量310万土石方,劳动工日305万个,国家投资162.4万元,群众自筹38.8万元。库址淹没农田420亩,土260亩,拆迁房屋210间,移民40户,190人。1971年10月在岱水桥乡黄花洞动工修建引水库,后因投资压缩而停工,工料全部浪费。
  枫树坑水库 坝址在车峙乡枫树坑村。1975年7月25日动工兴建,1979年3月大坝枢纽工程竣工,第一任工程指挥长杨白英,技术负责人刘汉忠、谢志忠。1989年工程集雨面积24.6平方千米,总库容19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6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530万立方米,因坝体质量差,每年限制蓄水600~800万立方米。灌溉渠道尚只开通主干渠5千米,设计灌田65000亩,仅灌5000亩,设计受益3个区(陈家坊、孙家桥、严塘)的9个乡,136个村,实际受益仅陈家坊、孙家桥两区的2个乡,8个村。水库坝型为堆底石坝,内外块石护坡,坝高51米,顶长320米,顶宽10米,坝底宽350米,坝顶高程427米。水库建设,国家投资225.68万元,用工320万个,淹没农田536亩,土250亩,拆迁民房950间,迁移223户,1089人。“六五”期间列为缓建项目。
  尧虞塘水库 坝址在壕塘乡杨林村。1957年建成小(一)型水库,坝高19.6米,库容317万立方米。1971年县革委会拟扩建为中型水库,但未获省批准。1972年7月,社、队自筹资金,组织施工。第一任工程指挥长刘渭水,技术负责人宁益秀、李宏。1975年吕端轩任指挥长,推行施工管理承包责任制,调动指挥部、公社、大队、生产队、受益户的积极性,工程进度快,质量好。1978年11月省水利厅列入中型基建项目。1982年1月6~9日,省水利厅在新邵召开全省水利基建施工管理现场会,学习和推广他们的施工管理经验。1986年11月,大坝主体工程承包给中建五局第七土石方公司,采取机械化施工,进一步加快了工程进度,12月24日竣工。1989年,主体工程,坝高36.95米,顶长225米,宽5米,坝底宽126米,坝顶高程336.95米,防浪墙高1.2米。水库集雨面积本身为6.4平方千米,总库容152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45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426.2万立方米,正常水面1499亩。引水工程为岩门口坝,位于太芝庙乡庙边村,外引集雨面积23.5平方千米。单曲砌石拱坝,高44.4米,顶长53.4米,顶宽3米,底宽8米。坝左端设钢筋混凝土衬砌压力输水隧洞,内径1.2米,过流量5立方米/秒,引水高程365米,库容280万立方米,调引库容184万立方米,全年入库调引水量1200万立方米左右。大坝1976年2月动工,1979年10月竣工。从岩门口输水隧洞至尧虞塘水库,渠长5.711千米,采用浆砌块石衬砌,10厘米厚150号钢筋混凝土现浇防渗板防渗。中涵主干渠由尧虞塘水库至麦元水库,已开通24.18千米,全部衬砌。底部用150号钢筋混泥土厚6~10厘米现浇,侧墙用厚40厘米浆砌料石护砌。设计灌溉面积61300亩,其中水田45800亩,现灌34400亩。受益4个乡,67个村,564个村民小组。串连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9座,山塘4906口。本库建设,国家累计投资716万元,群众自筹150万元;共用劳动工日400万个;淹没农田150亩,土65亩,拆迁房屋1560间,移民350户,1260人。
  二、小(一)型水库(100~1000万立方米)
  全县共22座,正常库容3815.8万立方米。
  三、小(二)型水库(10~100万立方米)
  1989年,全县86座,正常库容1724.9万立方米(正常库容量单位立方米,简称“方”,下同),分布于26个乡。
  严塘乡:小源洞32万方、长冲13万方。
  土桥乡:竹鸡22万方、岭背19万方、杨世50万方、东毛冲11万方。
  高桥乡:陶新安15万方、大冲12万方、石坑10万方、龙塘11万方、雅玉10万方。
  花桥乡:上黄塘95000方、马栏37万方。
  寺门前乡:龙头15万方、飞跃10万方、陡岭10万方。
  陈家坊乡:庵堂冲11万方、岳山15万方、野狸15万方。
  雀塘乡:伍家冲17万方、腊石18万方、张家垄12万方、跃进32万方、石庙63000方、凌波塘10万方、杉木塘60000方。
  壕塘乡:月台10万方、神山冲66000方、幸福36000方。
  车峙乡:磨石冲18万方
  扶锡乡:檀冲20万方、龙竹16万方。
  潭府乡:大藕13万方。
  潭溪乡:高梓19万方、赵家30万方。
  爽溪乡:协作84万方、大麻23万方。
  武桥乡:喜鹊山30万方、南岳25万方、青山55万方。
  坪上乡:杉木冲15万方、亭子塘50000方。
  洪溪乡:洪塘50万方、注竹山12万方。
  岱水桥乡:长冲坪26万方、黄珠17万方、泥屋冲30万方。
  巨口铺乡:源泥11万方、毛泥80000方、严落冲14万方。
  下源乡:莫底塘10万方、后塘23万方、
  五星乡:垛子边10万方、青塘11万方、向东60万方、麦冲52000方、红梅坝45000方、石珠口70000方。
  新田铺乡:大坪畲11万方、内王15万方、梁介冲15万方、竹山27万方、李家冲10万方。
  小塘乡:毛畲13万方、天台庵13万方、富田冲12万方、落桃冲80万方、老祖山50万方、长里冲30万方、斜泥塘10万方、黄泥塘33万方、芦毛塘55000方。
  言栗乡:古怀冲10万方、小龙冲12万方。
  长冲铺乡:大垄里60万方。
  陈家桥乡:黑泥塘10万方、田庄16万方、万桥21万方、三角塘12万方、李子塘65万方、龙塘15万方、高马冲12万方、石塘42万方、大坪15万方。
  龙口溪乡:烂泥坑65000方、大坪岭32000方。
  四、山平塘、水井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