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棉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40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棉花
分类号: F307.12
页数: 1
页码: 25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乾隆年间(1736~1795)至1989年新邵县经济作物棉花的情况。
关键词: 棉花 经济作物 新邵县

内容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境内有少量栽培。民用棉花、棉布大都来自益阳、常德和湖北省。民国28~34年(1939~1945)日本侵略军犯湘,棉花、棉布来路受阻,农民种棉花者增多,面积约4000亩,由于栽培技术水平低,亩产只4~5公斤。抗战胜利后,许多农民认为种棉织布不如买棉买布,种植面积减少。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种3210亩,产21.15吨,亩产6.59公斤。50年代末,棉花、棉布供应紧张,中共新邵县委为解决人民的衣着、被盖问题,将棉花列为各级干部的指令性生产任务,动员全县人民多种棉花。1965年,从慈利、浙江等高产棉区聘请11名农民技术员来县传授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是年,全县种植7900亩,亩产22公斤。新田铺公社栗山大队80亩棉花,亩产41公斤,第五生产队的1.2亩高产示范田,亩产160公斤。1973年,栗山五队以刘志成为主的植棉小组,种植19亩,亩产61.4公斤。刘志成荣获湖南省植棉劳动模范称号。1974年,全县植棉1402亩,产350吨,是新邵县棉花总产最多年份。80年代,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压缩分散产区。从1981年起,新邵县无棉花生产指令性任务,栽培面积减少。1989年面积1332亩,产68吨,亩产51公斤。其中新田铺区棉花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县的49%和40%。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