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计量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38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计量管理
分类号: F222.1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邵县计量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了计量演变、检定与监督等。
关键词: 新邵县 计量管理 经济

内容

第一节 计量演变
  清末至民国时期,境内度量衡制,标准不一。度器有老尺、市尺、裁缝尺、鲁班尺、织布尺等,长度各不相同。市尺称“标准尺”,实际只有30厘米,相当市制的9寸。织布尺1尺为43.3厘米,相当市制的1尺3寸。最长的要算老尺,1尺为50厘米,相当市制1尺5寸。衡器有四面秤、三绳秤、钩秤、盘秤等,重量单位也不一样,一般16两(500克)为1斤,也有1斤合16两3钱,18两、24两多种。量器多用石、斛、斗、升、筒、碗。每2碗合一筒,2筒合1升,10升合1斗,2.5斗合1斛,4斛合1石。斗又有老斗、市斗之分,1老斗相当1.19市斗。如此种种,给计算、交换带来不便。地主、奸商常以大斗、大秤进,小斗、小秤出,残酷剥削农民。民国17年(1928)7月,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改用公制,但未能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食量器(斛、斗、升)改用衡器(秤),沿用市尺、市秤。1966年10月,改16两制市秤为10两制市秤。1977年底,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改钱为克。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后,县即组织实施,把长度、重量、温度、压力、能量、功率等诸方面的计量单位,统一改为与国际单位保持一致的法定计量单位。从1986年起,所有公文、统计报表、出版物、技术文件、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新闻广播、资料、票证、图纸以及说明书,新制的计量器具及包装等,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989年,液体量提改用容量计量单位。是年11月经邵阳市检查验收,新邵县推行法定计量单位达标。
  第二节 检定与监督
  境内民间历用石锁、铜钱为检测标准,校定木杆秤。民国时期,大同镇一家制秤店,从长沙、湘潭购进铜、铁砝码检校。50年代初,县粮食部门率先用标准砝码检定衡器。1965年邵阳专区计量所对新邵机械厂进行了量具、压力周期检定,开始把计量工作与企业产品质量相联系。1966年,县计量部门对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者,进行技术资格考核,颁发合格证,禁止无■■业有8人获修理杆秤合格证书。1977年,对计量器具实行出厂检验制度,■生■修理的计量器具必须通过国家检定,获合格证书或打上合格印签方准出厂。涟源县计量管理所负责我县计量器具出厂检定,并进行一年一次的秤工砝码检定。1980年8月1日起,制造木杆秤一律使用定量砣。1982年,县标准计量所成立,开始建立标准器,并规定计量器具经计量部门检定,鉴印或签发合格证方可使用。在市场、商店设公平秤、公平尺,让群众监督。1985年,各计量器具生产厂建立相应的检测设备,对产品实行出厂检定。9月,县卫生局邀请邵阳市计量检测所对全县医用计量器具进行全面检定。是年,县属企业计量器具周检合格率达95%。1986年,全县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检查评比,年底,城乡共有16个单位验收合格,获“物价、计量信得过”的红匾,1986年县计量所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4台,六级天平、三等砝码1套,竹木检定器1台,标准量提1套,标准二等砝码一盒,四等砝码4吨;有五名三级计量评审员,三名计量监督员。1986年,新邵县卷烟厂、冶炼厂、严塘汽车修配厂获得三级计量合格证,冶炼厂还获得能源计量验收合格证。1984~1986年,全县组织了218次计量检定,销毁校正不合格衡器1959把。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后,开始对计量器具实行申报登记和强制检定,对工业企业产品出厂和商业的销售计量实行监督,对计量定级进行验收,凡没有使用统一标志“CMC”计量产品,一律不得出厂和销售。1989年9月新邵县标准计量局对个体制造、修理秤工实行标志代号。并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55项111种工作的计量器具进行30余次强制检定,销毁不合格衡器1300余件,打比子200余件,没收市制计量器具150余件,并确定每月4~6日为执法日,7月为执法月,使检定工作逐步走上法制轨道。至1989年,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均按规定实行了全面检定。县标准计量局可进行秤、尺、量提、压力表,万分之一精度等级的天平、砝码检定,具备了较完备的检定量值体系。有4人获得检定员证。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