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剿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36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剿匪
分类号: E25
页数: 5
页码: 211-21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新邵县兵事剿匪的记事,其中包括了龙山剿匪、板子山剿匪、日本侵略军罪行录等。
关键词: 兵事 新邵县 剿匪

内容

一、龙山剿匪
  龙山,山高林密,地势偏僻险要。北宋时便有土匪出没,民国时土匪股多人众,至1949年发展到19股。著名匪首黄天佑,从小不务正业,后来靠卖壮丁为生。民国32年(1943)卖兵入伍后逃回,先用假枪吓人,抢劫财物,后发展到600多人的股匪,人称龙山“西霸天”。1949年8月,尹立言任命他为团长。匡国军,是一个兄终弟及的匪首,外貌温文尔雅,内心残忍暴虐,继领其兄匡荣庭的徒众,后发展到1000余人,在太芝庙梨树坳设有兵工厂,称为龙山“东霸天”。1949年9月,国民党湖南省主席黄杰委匡为反共救国军游击司令部突击第一大队长。同时,原国民党新八军军长尹立言所部,在安化、湘乡等地,被解放军击溃后,纠集1000余人窜至龙山,拉拢旧军官,特务及匪首成立反动“忠国社”。尹被推为首领,国民党授其为西南反共民主联军司令。此外,还有李再生、谢柄卿、李长青、何建国等股匪,共计4000多人,长短枪2000余支。他们从原来单纯的经济劫掠,变为以推翻人民政权为目的的政治土匪,以两副面目出现在人民面前。白天用官府名义向人民派款筹粮,夜晚则四处抢掠。土匪黄天佑部在唯一、敦安乡抢去稻谷数干担,银洋2400余元,杀害农民黄再光,谢舟广等10余人。
  邵阳解放后,10月16日成立第七区(辖龙山全境)人民政府。为巩固新政权,救民于水火,对龙山匪众进行大量的争取瓦解与清剿工作。广泛宣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既往不究,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命令各股匪及游杂部队向政府缴枪自首,并分别与匪首谈判,促其投降。黄天佑派代表到区谈判,与区政府协议六条,接受就地改编。对顽抗的土匪则坚决打击。区长施德宣等3人在石桥边,发现隐藏在山上的顽匪罗甦等100余人,施德宣等毫不畏惧,立即向匪开火,击伤土匪3人,其余土匪逃窜。谈剿并用,瓦解492名匪徒,收缴长短枪272支,机枪1挺,取得初战胜利。顽匪却变本加厉进行破坏。尹立言组织各股土匪攻打蓝田。盘踞龙山的土匪则到处造谣惑众,抢劫“关羊”,威胁农会会员。匪首黄天佑拒不履行协议。11月,人民政府成立“龙山剿匪指挥部”,邵阳军分区司令员邹毕兆任指挥长,指挥部设花桥云山坳。11月4日,组织人民解放军一五八师3个团,邵阳军分区4个基干连,邵阳独立十六团5个连加上区中队及武装民兵,总兵力达10000余人的剿匪大军,兵分4路,重点进剿尹立言、黄天佑部。第一路,一五八师四七四团,从邵阳城出发沿资江而下,由禾青渡资水,到冷水江,再由西向东奔袭蓝田镇(今涟源市)尹立言指挥部,然后由北向南直捣尹部心脏地区——孙家桥,歼灭尹、黄部300余人,又跟踪追击至尖山岭,再歼200余人;第二路,四七二团、四七三团由棉花塘经雀塘铺、洪福桥向北推进,直达“龙山寨王”陈容和老巢——枫梓庙,歼灭匡国军一个分队,迫使陈容和缴械。歼胡惕部第四支队200余人,争取了李再生、谢炳卿等匪部100余人投诚;第三路,邵阳军分区基干团4个连部署在西至孙家桥,东至三官庙、枫树坑一线,防匪东逃;第四路,一五八师警卫营,独立十六团5个连,部署在大坝口至时荣桥一线,防匪西窜。人民解放军四七二、四七三、四七四团会合后,又以孙家桥为中心,展开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搜捕。首先封锁主要交通要道,然后以5个营的兵力进行反复搜剿。抓获尹立言部旅长杨熙政、团长陈历屏,以及匪首黄天佑、关良等人,消灭了一批散匪。同时,派专人与匡国军谈判,争取其投降。
  第一次军事清剿,歼匪1000余人,俘获反动军官、匪首83人,缴获长枪1000余支,短枪69支,自动步枪8支,六〇炮2门,子弹20余万发,银洋5000余元。
  11月中旬,剿匪大部队奉令撤离龙山,向西南进军,匡国军股匪和黄天佑残部等众,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乘剿匪部队撤离之机,妄图东山再起,猖狂反扑。1950年3月至4月,黄天佑残部建立“反共救国军”,黄伯珍、周彪自封正、副司令。匡国军也以反共救国军名义,到处张贴布告,叫嚷:“办农会者杀,自新投降者杀,报告情况者杀”。先后7次袭击七区政府驻孙家桥办事处和罗家坪、田心坪、爽溪、谭家湾、黄泥洞等村农会,残酷杀害刘跃中、邓有道、廖品卿、彭绍登、赵会文、陈连清、肖吉芬、王谊哉、李云成、刘春盛、石安吾、刘冬贤等15名区、乡干部和农会会员。打伤何陋、孙简、石安右、石盛钱等12人。为了打击土匪的反扑,邵阳军分区独立十六团团长苟先学率1000余人赶至龙山,驻扎在孙家桥、太芝庙等地,区武装中队与一三六师一个排驻扶锡、塘湾等地,对匡国军进行清剿,再次成立“龙山剿匪指挥部”,苟先学任指挥长,在廉桥野山冲(今属邵东县)重创匡匪。匡匪逃至扶锡,又被二连二排阻击,慌忙经大江边,向江西冲、小白水溃窜。沿途抓走农会会员张勤生、陈良生、刘晓云、张益清、陈余堂、陈建生、石启虞7人,惨杀于酸枣坳上,尸体上贴“参加农会自寻死路”的纸条。大团年乡乡长郑昌明闻匪逃窜至小白水,率100余名民兵前去阻击。匡匪不敢再进,折回红茅冲逃向岳平顶,又纠集200多人,分散潜伏在黄泥洞、严塘、白水、谭家湾等地。4月20日,四一一团奉命来到龙山,立即开始对匡匪残部进行重点搜捕。匡匪发现剿匪部队增多,连夜逃出龙山。解放军四十七军军长詹才芳来视察时,确定重点匪区,以班、排为战斗单位,村村驻兵,要路设卡,重点搜索,跟踪追击。组织军事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工作组350多个,发动群众、匪属,查明尚有土匪600余人,通匪地霸100余人。动员土匪自首,举办自新土匪学习班,加上军事打击,匡部很快分化瓦解,主动缴枪投降者日众。4月28日,匡国军舅表谢佑诚,带领9人,携枪11支,向人民投降。其后,投诚被抓的匪徒更多,匡匪陷于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绝境,带领残部潜入猪婆山。进剿部队闻讯后,立即集中300余人进攻猪婆山,打死打伤匪徒6人,生俘50余人,其余全部打散。匡国军走头无路,只好逃亡海外。与此同时,四一一团在孙家桥一带搜剿黄伯珍残部,在洞门口展开激战,歼匪100余名,匪徒逃至湘乡,又被追及,终被全歼,黄伯珍落网。
  龙山剿匪,前后动员军队、民兵共20000多人,经过8个月浴血奋战,共歼匪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000余支,龙山的匪患终于被肃清,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二、板子山剿匪
  板子山山峦迭嶂,地势险恶,西面邵(阳)新(化)公路险隘牛山卡,东临资江铜柱、青溪险滩,素为土匪拦劫水陆商旅之处。民国34年(1945),板子山有土匪200多名,匪首张晋卿(诨名宣统王)、谢文卿、谢寿生、唐茂生、黄仁斋、肖雨田各率一股。民国36年(1947),谢文卿匪部“师爷”王孝阳,在敦仁乡一天杀害3人,群情激愤,邵阳县政府将王扣押,后以巨贿而被释放。官匪相通,匪患日烈。解放前夕,邵阳县警察局长胡惕,科长邓耀楚,按照湖南省主席黄杰的旨意,将板子山股匪编入邵阳县自卫总队第四支队,分为3个大队。1949年10月又改编为“湖南反共救国军第六区指挥部”下辖八个纵队,胡、邓分别担任第一纵队正副司令。加上在板子山地区活动但未编入上述纵队的还有唐喜元、王怡秋的红帮“天元山运会堂”,唐国利的红帮“楚荆山”,雷复生、邓锡蛟的“孔飞队”,谢华庚、孙凤鸣的“复兴队”及“应人自卫队”等,共计匪1000余人。其活动范围,东起三民乡的大坝口、酿溪,南至梽木山、神滩渡、周旺铺,西到大观、高坪,北至龙潭、四都、老鼠关及小南。
  1949年11月15日,中共邵阳地委、邵阳军分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板子山的土匪进行第一次清剿。一五八师5个营从孙家桥经大富坪、严塘直插小庙头。独立十五团从龙溪铺扑巨口铺,军分区基干团由邵阳进至新田铺。三路剿匪部队分进合击,战斗至18日结束,歼匪180余人,匪首何畏、谢文卿率部分匪徒投诚。邓耀楚率200余人逃出板子山,又在隆回被击溃,被迫自首,1950年元月在去长沙学习途中逃跑,后至香港。原属第八纵队的李仁义、肖雨田、唐伟等3个支队重新窜回板子山。土匪苏矮子、何国球、何友典等躲过合击也回板子山,但无统一活动。
  正当板子山土匪群龙无首时,特务戴旭于1950年2月上山,成立“华中反共救国军第三联队”,聚集股匪400多人,他们一时活动猖狂,攻打派出所,破坏通讯设备,劫夺来往车辆,杀死、活埋干部和解放军战士10余人。
  鉴于板子山匪情严重。中共邵阳地委和邵阳军分区决定进行第二次军事打击。1950年3月20日,板子山地区剿匪指挥部在新田铺景中中学(今新邵第三中学)成立。独立十五团团长杨保智任指挥长,一三六师五〇八团政治处主任王潭任副指挥长。组织一三六师教导队3个连驻新田铺作为机动部队;四〇八团三营,一营一连,一三七师四一一团三营,独立十五团三个连,独立十六团三营三连及邵阳县二区,新化县四区和隆回县二区的区中队,向股匪集中的五湖庙、沙子田、渡头桥、姚口渡及贺家冲等地连续发动五次奔袭合击。3月25日凌晨,在贺家冲歼股匪18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4支。后经半个月的奔袭合击,又毙匪首苏矮子以下22人,生俘李仁义、王英等20人,匪徒被迫采取分散活动。
  1950年4月13日,成立中共龙板地区剿匪工作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共板子山地区剿匪工作委员会,杨保智任书记、李文祥任副书记。当时土匪已成惊弓之鸟,故决定以政治瓦解为主,辅以军事打击的策略。发动群众、匪属,探查匪踪,动员自新,召开投诚自新人员会议,对顽匪则坚决打击。土匪心理防线崩溃,投诚自新土匪近500人,缴枪400余支。
  板子山剿匪,经过3次战役,8个多月的战斗,歼匪1080人,其中毙伤110人,俘370人,投降600人,缴获轻机枪7挺,长短枪约700支。其后又在黔阳抓获特务戴旭,在板子山毙俘顽匪李耀龙、李耀文、唐香晚。至此,为害数百年的匪患,全部肃清。
  附:日本侵略军罪行录
  日本侵略军占领邵阳后,在三民乡的酿溪、靖生乡的大坪、仁义乡的百合岭和甘棠坳等地布防据点,烧杀掳抢,奸淫妇女,使人民遭受了极为惨重的伤害。现记其较为残酷事件。
  民国33年(1944)10月,日本侵略军在石马江杀害唐金生等5人并剖腹挖肠,强奸妇女50余人,杀生猪46头、耕牛24头,烧屋25栋。
  民国33年(1944)12月,盘踞在大坪的日军过酿溪掳抢,将小河街市民孙孝恒、孙德清捉去大坪据点关了几天,后在禾鸡冲挖坑活埋。当土培齐胸时,鬼子兵用“东洋刀”连捅他们的头、胸部而惨死。当天被活埋的还有从邵阳北江捉来的9人。酿溪栗山孙如卿看到日军惨绝人寰的情景,想跳河逃走,被日军开枪打死。
  民国33年(1944)日军在雀塘铺的菜塘田坑上杀死逃难者1人;在长塘淹死农民刘泰山之子;在枣子塘淹死一个逃难者;凤凰村农民罗洪生因夺枪反抗日本暴行被活埋在庙王村二组安洁然的屋后水井边。日军又在钟家坳活埋了一批农民。
  民国34年(1945)4月,日军在寺门前街上抓去刘姓女孩,捆绑在后山木桩上,18个日兵轮流奸污后用刺刀刺死。在寺门前的柳山村龙角冲,把几十名看家的年老妇女关在一间屋里进行轮奸,有的老太婆遭日军轮奸后死去。
  民国34年(1945)5月驻百合岭日军到叶家亭伍家院子掳劫,将伍寿柏的两个孩子(22岁、25岁)倒竖捆绑在院子后面山里的大树上,用刀乱刺,折磨一天后断气惨死。
  民国34年(1945)4月,日军在筱溪上街颜毓贤铺里放火,三条街的200多栋铺房焚为灰烬,20多人遭枪杀,500多人无家可归,牲口被宰食,粮食被烧毁,财物遭洗劫,稻谷喂军马,经济损失达法币2000余万元。
  民国34年(1945)4月15日早晨,青年农民周述聪,随父回家看禾种,途遇日兵,将他逮住,剥光衣服,用刺刀从胸部捅进去,当场惨死。
  民国34年(1945)4月,日兵在社坪(今洪溪乡社坪村)杀死村民13人,强奸妇女21人,烧房屋101间,猪栏数十间,烧死耕牛10余头,烧毁粮食3万多斤。
  民国34年(1945)4月,农民周述卓三兄弟,到犀牛桥边田里播禾种,见几个鬼子来了,忙说:“我们是农民,下禾种的”。日兵不容分说,一枪将二弟打死,还走近踩了几脚;周述卓和三弟见势不妙拔腿逃命,日军追击,将三弟右肺打穿,医治无效而死亡。周述卓被另外两个鬼子抓住,杀了七刀,血流如注,昏死在田坑边。苏醒后,慢慢爬入山中,久经医治才保住性命。
  筱溪农民周述坤,其父周继唐,被日军抓去当挑夫,杀死在外乡,岳父颜学开,在排木山家中被日兵杀害,姑父颜昌模与外地被抓来的张才华、张攸奇、周继派、周继是、李洪根、张周维等人,同时被杀害于筱溪滩头。
  民国34年(1945),日军抓走凤公弯(今土桥乡凤公村)农民廖显宣,在路上刺死。廖妻无靠,外出讨米,又被日兵枪杀。10岁儿子也冻饿而死。一家三口都为日军所害。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者在新邵境域内杀死平民600余人,烧毁房屋近3000栋,抢去粮食80000多石,其他财物值法币1亿余元。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