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兵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36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兵事
分类号: E25
页数: 8
页码: 208-21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邵县军事兵事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宝庆争夺战、太平军围攻宝庆、南北军阀混战、抗击日本侵略军、剿匪等。
关键词: 兵事 新邵县 军事

内容

第一节 宝庆争夺战
  一、王庭取宝庆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春,吴王朱元璋部大将军徐达派遣万户胡大海攻取宝庆路,活捉元帅唐隆道、镇抚李贵。六月,元湖广行省左丞周文贵恢复宝庆路。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派遣千户王庭攻宝庆,在茱萸滩击败周文贵,追至宝庆城下,周撤走,王取得宝庆。
  二、李成贤起义
  明嘉靖二十年(1541),邵阳县开山塘李成贤串联广西瑶民、武冈峒民起义,计划攻取宝庆,知府陈楠闻讯率官兵追捕,李成贤被巨口铺人刘溥洛所俘遇害。
  三、天王寺起义
  明崇祯十年(1637),湘乡天王寺魏龙宇等率众起义,进入邵阳三溪乡(今太芝庙,扶锡一带),推官李梦日率百户马之骅领兵抵御,天王寺兵杀死马之骅后退走。翌年,天王寺兵又从龙山向宝庆城进军被官军击退。
  四、明清战争
  清顺治四年(1647),明将王进才铁骑营,由新化小滩村向邵阳进军。明将吴学驻宝庆城,清将孔有德率领步骑万人,攻取宝庆。是年,明兵与清兵在小滩山、小山冲、留田、杨柳井、田池边、湴田、小塘、观音桥、十字路、大田村、山溪、岱水诸村互相交战。是年,因战争粮食减产,购一斗米需银二两,“百姓被杀及饿死者十有七、八”。顺治五年至九年(1648~1652),清兵、明兵争夺宝庆,经常发生战斗,民众躲藏于山洞,“被掳杀及冻饿死者无数计”,清兵复平宝庆。顺治十五年(1658)六月,明兵千余自隆回走新化转安化蓝田入邵阳三溪、安上、梅塘、万安、仁风、中乡(今新邵潭溪、陈家坊、潭府、扶锡及邵东一带)等地,为清右路总兵王平讨平。
  第二节 太平军围攻宝庆
  清咸丰九年(1859)正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自江西南安府率大军入湖南。四月十二日,三万太平军抵宝庆城南卸甲坡。石达开亲率20万军自祁阳进驻宝庆城东南乡泥湾一带。五月,太平军于城西之神滩渡扎浮桥,并促宰制赖裕新督军从武冈至城北江岸,东南城郊及隔江的东北与北路(今新邵县陈家桥乡贺井、田庄、万桥、白泥田一带),“遍扎营垒,建营数十里,皆掘壕深丈余,广二丈,中插竹签外铺巨木。发巨炮击城,子落瓦屋,呼然有声”。
  宝庆知府邵绶名于城围中以军事委任王承泽。王承泽联乡勇为十六团,间出兵迎战。副将何绍彩,游击黄三清守城东四十里之洪桥(今属邵东县)。侯选府刘岳昭、副将余星源等守城东北之柳家桥(今属寺门前乡)、半边街(今属雀塘乡)。新化招募乡勇3000人组成团队,分守牛山铺、鸦雀坳、草鞋铺、塘边、马王坳、铜柱滩、梅寨、插花岭、分水坳等卡。宝庆告急,清布政使刘长佑率军自新宁从宝庆西路绕道新化麻溪,渡资水再向南至城北三十里之严塘、渔溪,并在酿溪扎筏成浮桥,渡江抄袭城北之太平军。同时,湖北巡抚胡林翼遣荆宜施道李续宜率部由安化蓝田(今涟源市)直入宝庆北路,围攻太平军。
  六月二日,石达开部分十余路攻洪桥官军,击破洪桥营垒,何绍彩、黄三清败逃。刘长佑部至柳家桥与刘岳昭会商反扑,石达开即派军冒雨攻打柳家桥。刘长佑军进至高家冲,石达开派军筑垒狙击。赖裕新包抄刘长佑军之后,由神滩渡向西北攻克草鞋铺、栗坪、牛山铺、龙溪铺等地。二十六日,石达开趁李续宜赴高家冲与刘长佑会商反扑方案之夜,派军分伏半边街附近山岭,次日亲督大军由兰江铺、短陂桥、清水塘、长茅冲分路进攻半边街,另部进攻高家冲。终日激战,未破清营。二十八日,李续宜暗令刘培元等偷渡资水至匡家岭,与城内王承泽兵夹击太平军于田江渡(今邵阳市郊区),太平军败,七月十六日太平军撤宝庆围。
  太平军围攻宝庆时,在今新邵境内奋战两个多月,战况惨烈,刀钝了用石头砸。至今严塘乡罗家冲大山留有“钝刀洼”战壕,山下有传说的“流血桥”(后改为刘文桥),牛山卡留有城垛等多处战场遗址。
  第三节 南北军阀混战
  民国7年(1918)4月,北军由西乡梅子岭退至神滩渡。转而北进七星团苦槠山、柑子塘、小庙头一带,“遇见行人疑侦疑敌,妄加炮击,死尸载道”。5月11日,南军败走,北兵二十八团驻扎神滩渡,经常分队持枪,在七星团任意抄家,一日数至。望城坡黄补林家被抄三次,“囊尽莫何乃以刀截其腰肋”。
  5月,北军自宝庆退出,队伍分散,三、五数十人不等。由杉木去小南山的10余人,闻南军阻岣嵝门一带,乃登山由新化岱水桥驼背岭、赤水、茅坪等地经过。又有经由黄土墈的60余人,拟由百义坳过孙家桥,南军20余人追来,被北军击退。5月16日由洪桥溃退南兵数百,纷向蓝田、新化等处奔逃。12月,北军在桥石滩(今属陈家坊乡)一带与南军接仗,北军大胜,夺获炮弹无数,北军乘胜得宝庆。
  第四节 抗击日本侵略军
  民国33年(1944)8月,日本侵略军侵占衡阳后,分兵沿衡宝路、潭宝路进犯邵阳。9月中旬,日军从黑田铺范家山犯境,侵占酿溪。10月3日邵阳县城沦陷。仁义、集云、靖生、敦仁、立胜等乡也相继沦陷。翌年4月,日军又向新化县大公、大道、南平、镇南等乡侵扰。国民革命军则在境内伺机打击敌人。人民群众奋起抗敌。境内先后发生大小战斗数十起,打死打伤生俘日军600余人。
  一、留仁堂歼敌战
  民国34年(1945)2月,太芝庙青年志愿抗日教导队探知驻留仁堂(今尧虞塘水库所在地)的百余日军,掳获大量粮食及其他财物。队指导员与总教练当即与驻太芝庙的国民党一〇〇军工兵营长王毅夫,率部兵分三路直捣留仁堂,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毙伤日军20余人,残部由小溪中逃窜。工兵营牺牲4人。
  二、顺水桥阻击战
  民国34年(1945)4月9日,日军一一六师团一()九联队,从邵阳附近出动,经栗坪、车家桥、观音桥,于15日到达颜公庙(今属隆回)。次日离境,在赛市、司门前一带与国军发生激战。接着日军增援部队第八六旅主力4000多人,于15日由巨口铺方面窜抵顺水桥,国民军第一〇〇军所辖六三师和暂编第六师奋力狙击,日军惨败,退入山地,未敢进犯。
  三、筱溪遭遇战
  民国34年(1945)4月9日,日本侵略军一三一联队先遣队1000余人,从黑田铺(今属邵东)入境后,分两路进犯:一路由邵阳敦安乡大坝塘越山口关入侵,遭国军十五师阻击。旋经社公坪,于13日上午到达坪上;另一路则由武桥越插花岭,亦于当日到达坪上。日军在坪上会合后,仍分两路,一路走黛水蒋家,翻驼背坳下栗滩,经唐家溪、龙源、到达四都(今新化境内);一路从坪上向筱溪进犯。其先遣队至筱溪时,当晚潜伏资水河边。驻扎在筱筀归仁园的国军第六三师一八九团的一个排(42人),奉令夜晚过河阻击日本侵略军。船至河心,发现对岸情况有异,发出的口令未闻回答,骤然响起枪声,子弹迎面飞来,勇士们同仇敌忾,划船疾进,奋力还击,毙敌10余人,国军有30余人英勇献身。日军得逞后,连夜强渡资水。次日,国军飞机对进犯日军轮番轰炸,躲在十字巷(今新邵与冷水江交界处)松林待渡的日军和运输装备被炸毁殆尽。
  四、迎官桥地带围歼战
  民国34年(1945)5月,国民革命军一十八师、七十七师、一十五师对各路日本侵略军进行堵击围截。13日,在毛坪激战一昼夜,国军奋勇突入敌阵,反复冲杀十数次,毙敌100余人,俘敌2名,缴获轻机枪2挺及其他军用品。国军攻克毛坪、窝田等据点后,跟踪向分水界、鸡身垛、老鸭垛追击,将日军围困在毛坪以南,大桥边(今属隆回)以东,栗坪以北,由毛坪经迎官桥至十字路的纵深地带进行歼灭,毙伤敌300余人,俘敌4名。日军第九中队长管原大佐被击毙。战斗持续至24日早晨,日军残部突围窜回邵阳。
  五、人民群众打击日军侵略者
  三民乡赤水村农民曾翠轩,自幼习武,膂力过人。一次路过九头岩渡口,在船上碰到掳抢回队的日兵正殴打挑夫,曾挥拳将日兵打入河中,另一日兵持枪冲曾刺来,曾一把将其抱住跳入江心,在水里反复博斗,终将日兵溺毙。
  安义乡十字路村武术师曾惠卿,在一次日军至村抢粮时与敌展开博斗,将日兵2人打入塘中,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兵掳住,用沸水烫死。
  民国33年(1944)9月,三民乡自卫队员8人,化装过九头岩,猛扑日军哨所,打倒1名日兵,将另1名日兵投河中溺毙。
  雀塘杨家村农民杨同春、曾志松,孔武有力。一日本军官来该村喝酒致醉,2人将其捆绑装入麻袋,抬送严塘途中窒息而死。
  民国34年(1945)4月11日,新化第三区(今坪上乡)自卫队(驻今三溪桥)队员刘昌洋,潜入驻洪溪狮子山日军第四七师一三一联队营内,投掷手榴弹一枚,炸死日军5名。
  第五节 剿匪
  一、龙山剿匪
  龙山,山高林密,地势偏僻险要。北宋时便有土匪出没,民国时土匪股多人众,至1949年发展到19股。著名匪首黄天佑,从小不务正业,后来靠卖壮丁为生。民国32年(1943)卖兵入伍后逃回,先用假枪吓人,抢劫财物,后发展到600多人的股匪,人称龙山“西霸天”。1949年8月,尹立言任命他为团长。匡国军,是一个兄终弟及的匪首,外貌温文尔雅,内心残忍暴虐,继领其兄匡荣庭的徒众,后发展到1000余人,在太芝庙梨树坳设有兵工厂,称为龙山“东霸天”。1949年9月,国民党湖南省主席黄杰委匡为反共救国军游击司令部突击第一大队长。同时,原国民党新八军军长尹立言所部,在安化、湘乡等地,被解放军击溃后,纠集1000余人窜至龙山,拉拢旧军官,特务及匪首成立反动“忠国社”。尹被推为首领,国民党授其为西南反共民主联军司令。此外,还有李再生、谢柄卿、李长青、何建国等股匪,共计4000多人,长短枪2000余支。他们从原来单纯的经济劫掠,变为以推翻人民政权为目的的政治土匪,以两副面目出现在人民面前。白天用官府名义向人民派款筹粮,夜晚则四处抢掠。土匪黄天佑部在唯一、敦安乡抢去稻谷数干担,银洋2400余元,杀害农民黄再光,谢舟广等10余人。
  邵阳解放后,10月16日成立第七区(辖龙山全境)人民政府。为巩固新政权,救民于水火,对龙山匪众进行大量的争取瓦解与清剿工作。广泛宣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既往不究,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命令各股匪及游杂部队向政府缴枪自首,并分别与匪首谈判,促其投降。黄天佑派代表到区谈判,与区政府协议六条,接受就地改编。对顽抗的土匪则坚决打击。区长施德宣等3人在石桥边,发现隐藏在山上的顽匪罗甦等100余人,施德宣等毫不畏惧,立即向匪开火,击伤土匪3人,其余土匪逃窜。谈剿并用,瓦解492名匪徒,收缴长短枪272支,机枪1挺,取得初战胜利。顽匪却变本加厉进行破坏。尹立言组织各股土匪攻打蓝田。盘踞龙山的土匪则到处造谣惑众,抢劫“关羊”,威胁农会会员。匪首黄天佑拒不履行协议。11月,人民政府成立“龙山剿匪指挥部”,邵阳军分区司令员邹毕兆任指挥长,指挥部设花桥云山坳。11月4日,组织人民解放军一五八师3个团,邵阳军分区4个基干连,邵阳独立十六团5个连加上区中队及武装民兵,总兵力达10000余人的剿匪大军,兵分4路,重点进剿尹立言、黄天佑部。第一路,一五八师四七四团,从邵阳城出发沿资江而下,由禾青渡资水,到冷水江,再由西向东奔袭蓝田镇(今涟源市)尹立言指挥部,然后由北向南直捣尹部心脏地区——孙家桥,歼灭尹、黄部300余人,又跟踪追击至尖山岭,再歼200余人;第二路,四七二团、四七三团由棉花塘经雀塘铺、洪福桥向北推进,直达“龙山寨王”陈容和老巢——枫梓庙,歼灭匡国军一个分队,迫使陈容和缴械。歼胡惕部第四支队200余人,争取了李再生、谢炳卿等匪部100余人投诚;第三路,邵阳军分区基干团4个连部署在西至孙家桥,东至三官庙、枫树坑一线,防匪东逃;第四路,一五八师警卫营,独立十六团5个连,部署在大坝口至时荣桥一线,防匪西窜。人民解放军四七二、四七三、四七四团会合后,又以孙家桥为中心,展开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搜捕。首先封锁主要交通要道,然后以5个营的兵力进行反复搜剿。抓获尹立言部旅长杨熙政、团长陈历屏,以及匪首黄天佑、关良等人,消灭了一批散匪。同时,派专人与匡国军谈判,争取其投降。
  第一次军事清剿,歼匪1000余人,俘获反动军官、匪首83人,缴获长枪1000余支,短枪69支,自动步枪8支,六〇炮2门,子弹20余万发,银洋5000余元。
  11月中旬,剿匪大部队奉令撤离龙山,向西南进军,匡国军股匪和黄天佑残部等众,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乘剿匪部队撤离之机,妄图东山再起,猖狂反扑。1950年3月至4月,黄天佑残部建立“反共救国军”,黄伯珍、周彪自封正、副司令。匡国军也以反共救国军名义,到处张贴布告,叫嚷:“办农会者杀,自新投降者杀,报告情况者杀”。先后7次袭击七区政府驻孙家桥办事处和罗家坪、田心坪、爽溪、谭家湾、黄泥洞等村农会,残酷杀害刘跃中、邓有道、廖品卿、彭绍登、赵会文、陈连清、肖吉芬、王谊哉、李云成、刘春盛、石安吾、刘冬贤等15名区、乡干部和农会会员。打伤何陋、孙简、石安右、石盛钱等12人。为了打击土匪的反扑,邵阳军分区独立十六团团长苟先学率1000余人赶至龙山,驻扎在孙家桥、太芝庙等地,区武装中队与一三六师一个排驻扶锡、塘湾等地,对匡国军进行清剿,再次成立“龙山剿匪指挥部”,苟先学任指挥长,在廉桥野山冲(今属邵东县)重创匡匪。匡匪逃至扶锡,又被二连二排阻击,慌忙经大江边,向江西冲、小白水溃窜。沿途抓走农会会员张勤生、陈良生、刘晓云、张益清、陈余堂、陈建生、石启虞7人,惨杀于酸枣坳上,尸体上贴“参加农会自寻死路”的纸条。大团年乡乡长郑昌明闻匪逃窜至小白水,率100余名民兵前去阻击。匡匪不敢再进,折回红茅冲逃向岳平顶,又纠集200多人,分散潜伏在黄泥洞、严塘、白水、谭家湾等地。4月20日,四一一团奉命来到龙山,立即开始对匡匪残部进行重点搜捕。匡匪发现剿匪部队增多,连夜逃出龙山。解放军四十七军军长詹才芳来视察时,确定重点匪区,以班、排为战斗单位,村村驻兵,要路设卡,重点搜索,跟踪追击。组织军事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工作组350多个,发动群众、匪属,查明尚有土匪600余人,通匪地霸100余人。动员土匪自首,举办自新土匪学习班,加上军事打击,匡部很快分化瓦解,主动缴枪投降者日众。4月28日,匡国军舅表谢佑诚,带领9人,携枪11支,向人民投降。其后,投诚被抓的匪徒更多,匡匪陷于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绝境,带领残部潜入猪婆山。进剿部队闻讯后,立即集中300余人进攻猪婆山,打死打伤匪徒6人,生俘50余人,其余全部打散。匡国军走头无路,只好逃亡海外。与此同时,四一一团在孙家桥一带搜剿黄伯珍残部,在洞门口展开激战,歼匪100余名,匪徒逃至湘乡,又被追及,终被全歼,黄伯珍落网。
  龙山剿匪,前后动员军队、民兵共20000多人,经过8个月浴血奋战,共歼匪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000余支,龙山的匪患终于被肃清,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二、板子山剿匪
  板子山山峦迭嶂,地势险恶,西面邵(阳)新(化)公路险隘牛山卡,东临资江铜柱、青溪险滩,素为土匪拦劫水陆商旅之处。民国34年(1945),板子山有土匪200多名,匪首张晋卿(诨名宣统王)、谢文卿、谢寿生、唐茂生、黄仁斋、肖雨田各率一股。民国36年(1947),谢文卿匪部“师爷”王孝阳,在敦仁乡一天杀害3人,群情激愤,邵阳县政府将王扣押,后以巨贿而被释放。官匪相通,匪患日烈。解放前夕,邵阳县警察局长胡惕,科长邓耀楚,按照湖南省主席黄杰的旨意,将板子山股匪编入邵阳县自卫总队第四支队,分为3个大队。1949年10月又改编为“湖南反共救国军第六区指挥部”下辖八个纵队,胡、邓分别担任第一纵队正副司令。加上在板子山地区活动但未编入上述纵队的还有唐喜元、王怡秋的红帮“天元山运会堂”,唐国利的红帮“楚荆山”,雷复生、邓锡蛟的“孔飞队”,谢华庚、孙凤鸣的“复兴队”及“应人自卫队”等,共计匪1000余人。其活动范围,东起三民乡的大坝口、酿溪,南至梽木山、神滩渡、周旺铺,西到大观、高坪,北至龙潭、四都、老鼠关及小南。
  1949年11月15日,中共邵阳地委、邵阳军分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板子山的土匪进行第一次清剿。一五八师5个营从孙家桥经大富坪、严塘直插小庙头。独立十五团从龙溪铺扑巨口铺,军分区基干团由邵阳进至新田铺。三路剿匪部队分进合击,战斗至18日结束,歼匪180余人,匪首何畏、谢文卿率部分匪徒投诚。邓耀楚率200余人逃出板子山,又在隆回被击溃,被迫自首,1950年元月在去长沙学习途中逃跑,后至香港。原属第八纵队的李仁义、肖雨田、唐伟等3个支队重新窜回板子山。土匪苏矮子、何国球、何友典等躲过合击也回板子山,但无统一活动。
  正当板子山土匪群龙无首时,特务戴旭于1950年2月上山,成立“华中反共救国军第三联队”,聚集股匪400多人,他们一时活动猖狂,攻打派出所,破坏通讯设备,劫夺来往车辆,杀死、活埋干部和解放军战士10余人。
  鉴于板子山匪情严重。中共邵阳地委和邵阳军分区决定进行第二次军事打击。1950年3月20日,板子山地区剿匪指挥部在新田铺景中中学(今新邵第三中学)成立。独立十五团团长杨保智任指挥长,一三六师五〇八团政治处主任王潭任副指挥长。组织一三六师教导队3个连驻新田铺作为机动部队;四〇八团三营,一营一连,一三七师四一一团三营,独立十五团三个连,独立十六团三营三连及邵阳县二区,新化县四区和隆回县二区的区中队,向股匪集中的五湖庙、沙子田、渡头桥、姚口渡及贺家冲等地连续发动五次奔袭合击。3月25日凌晨,在贺家冲歼股匪18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4支。后经半个月的奔袭合击,又毙匪首苏矮子以下22人,生俘李仁义、王英等20人,匪徒被迫采取分散活动。
  1950年4月13日,成立中共龙板地区剿匪工作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共板子山地区剿匪工作委员会,杨保智任书记、李文祥任副书记。当时土匪已成惊弓之鸟,故决定以政治瓦解为主,辅以军事打击的策略。发动群众、匪属,探查匪踪,动员自新,召开投诚自新人员会议,对顽匪则坚决打击。土匪心理防线崩溃,投诚自新土匪近500人,缴枪400余支。
  板子山剿匪,经过3次战役,8个多月的战斗,歼匪1080人,其中毙伤110人,俘370人,投降600人,缴获轻机枪7挺,长短枪约700支。其后又在黔阳抓获特务戴旭,在板子山毙俘顽匪李耀龙、李耀文、唐香晚。至此,为害数百年的匪患,全部肃清。
  附:日本侵略军罪行录
  日本侵略军占领邵阳后,在三民乡的酿溪、靖生乡的大坪、仁义乡的百合岭和甘棠坳等地布防据点,烧杀掳抢,奸淫妇女,使人民遭受了极为惨重的伤害。现记其较为残酷事件。
  民国33年(1944)10月,日本侵略军在石马江杀害唐金生等5人并剖腹挖肠,强奸妇女50余人,杀生猪46头、耕牛24头,烧屋25栋。
  民国33年(1944)12月,盘踞在大坪的日军过酿溪掳抢,将小河街市民孙孝恒、孙德清捉去大坪据点关了几天,后在禾鸡冲挖坑活埋。当土培齐胸时,鬼子兵用“东洋刀”连捅他们的头、胸部而惨死。当天被活埋的还有从邵阳北江捉来的9人。酿溪栗山孙如卿看到日军惨绝人寰的情景,想跳河逃走,被日军开枪打死。
  民国33年(1944)日军在雀塘铺的菜塘田坑上杀死逃难者1人;在长塘淹死农民刘泰山之子;在枣子塘淹死一个逃难者;凤凰村农民罗洪生因夺枪反抗日本暴行被活埋在庙王村二组安洁然的屋后水井边。日军又在钟家坳活埋了一批农民。
  民国34年(1945)4月,日军在寺门前街上抓去刘姓女孩,捆绑在后山木桩上,18个日兵轮流奸污后用刺刀刺死。在寺门前的柳山村龙角冲,把几十名看家的年老妇女关在一间屋里进行轮奸,有的老太婆遭日军轮奸后死去。
  民国34年(1945)5月驻百合岭日军到叶家亭伍家院子掳劫,将伍寿柏的两个孩子(22岁、25岁)倒竖捆绑在院子后面山里的大树上,用刀乱刺,折磨一天后断气惨死。
  民国34年(1945)4月,日军在筱溪上街颜毓贤铺里放火,三条街的200多栋铺房焚为灰烬,20多人遭枪杀,500多人无家可归,牲口被宰食,粮食被烧毁,财物遭洗劫,稻谷喂军马,经济损失达法币2000余万元。
  民国34年(1945)4月15日早晨,青年农民周述聪,随父回家看禾种,途遇日兵,将他逮住,剥光衣服,用刺刀从胸部捅进去,当场惨死。
  民国34年(1945)4月,日兵在社坪(今洪溪乡社坪村)杀死村民13人,强奸妇女21人,烧房屋101间,猪栏数十间,烧死耕牛10余头,烧毁粮食3万多斤。
  民国34年(1945)4月,农民周述卓三兄弟,到犀牛桥边田里播禾种,见几个鬼子来了,忙说:“我们是农民,下禾种的”。日兵不容分说,一枪将二弟打死,还走近踩了几脚;周述卓和三弟见势不妙拔腿逃命,日军追击,将三弟右肺打穿,医治无效而死亡。周述卓被另外两个鬼子抓住,杀了七刀,血流如注,昏死在田坑边。苏醒后,慢慢爬入山中,久经医治才保住性命。
  筱溪农民周述坤,其父周继唐,被日军抓去当挑夫,杀死在外乡,岳父颜学开,在排木山家中被日兵杀害,姑父颜昌模与外地被抓来的张才华、张攸奇、周继派、周继是、李洪根、张周维等人,同时被杀害于筱溪滩头。
  民国34年(1945),日军抓走凤公弯(今土桥乡凤公村)农民廖显宣,在路上刺死。廖妻无靠,外出讨米,又被日兵枪杀。10岁儿子也冻饿而死。一家三口都为日军所害。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者在新邵境域内杀死平民600余人,烧毁房屋近3000栋,抢去粮食80000多石,其他财物值法币1亿余元。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