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231
颗粒名称: 第五篇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5
页码: 105-109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绍县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组织概况、党务纪略。
关键词: 新邵县 中国国民党 党派

内容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第一节 组织概况
  民国17年(1928)8、9月,国民党新化、邵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相继组成。是年,境内大同镇首建“国民党新化县党部第四区党部”,设执行委员3人,常务委员5人。区党部设三溪桥,辖第一、二、三区分部。
  民国27年(1938)7月,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改为书记长制,下设秘书、组织、宣传、民运、财务干事及调查员。经过撤区并乡,境内原大同镇第四区党部改建为新化县党部直属第九、十、十一、十四区分部。民国28年(1939)9月,增建直属第十二区分部,设书记1人,区分部设顺水桥彭家。民国29年(1940)6月,增建直属第三十二区分部,设书记1人,区分部设栗坪。9月,建邵阳县党部直属四十八区分部,设书记、监委各1人,区分部设山塘冲。
  国民党为强化其统治,从民国30年(1941)起,加紧扩展组织。6月,境内三民乡建成邵阳县党部第四十三区分部。11月,在安义乡建立邵阳县党部第二十三区党部,设书记1人,区党部设马栏边罗家祠堂,党员28人。民国32年(1943)10月,和安乡建成邵阳县党部第二十二区党部,设书记1人,区党部设洪福桥,党员34人。
  民国35年(1946),县党部恢复委员会制,设执行、监察2个委员会。是年,境内三民乡第四十三区分部扩建为邵阳县党部第四十三区党部,设书记1人,区党部设湖城庙,党员32人。刚劲乡第二十九区分部扩建为邵阳县党部第十四区党部,设书记1人,区党部设乡公所内。辖程蒋坳、新田铺、小水庙3个区分部,党员86人。
  民国36年(1947),国民党县党部奉令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县分团合并,称“党团统一委员会”,仍采用书记长制,下设秘书室和组训、社宣、总务3科及妇运干事。基层组织亦相应合并,三青团员集体加入国民党。是年2月,境内原新化县党部直属第九、十、十一、十四区分部合并为第五区党部,设书记、监委各1人,区党部仍设三溪桥,辖第一、二、三、四、五区分部,党员302人;直属第三十二、十二区分部改为隶属第九区党部的第七、九区分部,各设书记人,区分部分别设栗坪和顺水陈尧卿家,党员分别为62人和100人。3月,立胜乡建成邵阳县党部第十二区党部第三区分部,设书记1人,区分部设枫树头邹家祠堂,党员23人。5月,邵阳县党部第十三区党部书记陈金魁,奉令指派敦仁乡乡长张正廷和刘东义筹建第三区分部,发展党员30人。7月,遵路乡建成新化县党部第八区党部,设书记1人,区党部设田心第三中心国民学校,辖第一、二、三、十三、十四区分部,党员105人。民国37年(1948)1月,亲睦乡建成新化县党部第七区党部第一、二、三、四区分部,各设书记1人,区分部分别设十字路、王家院、孙家祠堂、上源祠堂。党员58人。
  至1949年,国民党新化、邵阳县地方组织,在新邵境内原17个乡中,建国民党区党部6个,区分部22个,党员870人,内区分部委员以上骨干126人。是年10月,新化、邵阳两县解放,国民党地方组织随之瓦解。
  第二节 党务纪略
  国民党地方组织在境内创建时,适值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依靠共产党人的帮助和指导,创办三民主义研究会,秘密联络,发展国民党员,筹建基层组织;积极进行国民革命宣传,开展民运工作,支援北伐战争,受到人民群众拥护。民国16年(1927)初,先后组织农民协会、县总工会、女界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惩处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反封建反剥削的革命斗争。
  “马日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势力组织所谓“救党委员会”、“党务整理委员会”,大肆进行“清党”、“清乡”活动,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民国17年(1928),刘卧南、向大光奉令来邵阳组建“国民党邵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刘卧南、王国英任常务委员,伙同国民党邵阳县警备司令刘建绪,在城乡组织“团防局”、“挨户团”、“铲共委员会”等机构,实行“联保连坐”。还训练一批反动学生作特务、侦探,利用中共党内的叛徒,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实行全面“清剿”。中共龙山矿支部遭到严重破坏,书记刘继先惨遭杀害。中共党员、农运工作者周昆亦同期被害于新化。国民党完全蜕变为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县党部建立了“抗战后援会”、“学生战时服务团”、“妇女宣传队”等组织,进行抗日宣传、肃奸和救国募捐助赈放帐等活动。在中共统战政策感召下,国民党内进步人士、第六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岳森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国民党内的顽固分子则坚持贯彻《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执行“溶共、防共、反共”政策。由县党部书记长、县长、三青团干事长、国民兵团副团长、警察局长等人秘密组成“特别委员会”,下设“特种汇报”秘书和谍报组长,采取密查、密捕、密讯、密杀等手段,在城乡制造白色恐怖,迫害进步力量。民国29年(1940)7月4日午夜,派遣便衣特务将《抗战日报》编辑谢国安绑架,杀害于宝庆城外张家冲。12月1日深夜,枪杀共产党员周道于临津门外。次年5月某日午夜,将囚禁的中共党员钟家冲(今洪溪乡)育才学校教师李钦民刺死,沉尸资水。还派出大量特务跟踪、侦缉进步人士,查封各种进步书刊,压制人民抗日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县党部为贯彻国民党中央“建立对中共斗争之体系”的指令,加紧扩充组织,强化对乡、保的控制,为内战作组织准备。民国36年(1947)冬县党部与三青团分团部合并为“党团统一委员会”,并分别成立“特种汇报室”,到处搜集情报,监视进步人士活动。县党部与县政府拼凑建立反共机构“戡乱建国委员会”,制定《奖励检举共匪办法》和《民众动员剿匪公约》等反动文件,在境内强制推行,引起人民群众愤慨和反抗。
  第二章 其他党派
  第一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
  民国37年(1948)1月,中国民主社会党新化县党务筹备委员会派执委颜北康为大智乡(乡公所设岱水桥)党务筹办人。2月,组成14人的民社党大智乡区分部筹委会。9月2日,在大智乡第六中心学校(筱溪三塘冲)成立民社党新化县第一区分部,颜北康、颜国铭分任主任委员和秘书,发展党员50余人。
  1949年6月4日,颜北康、颜水长与中共湘乡地下党领导的湘中一支队第五团团长聂昭良、政委陈明取得联系,将民社党大智乡区分部转为“湘安支队第九大队”,颜北康、颜水长分任正、副大队长。8月26日,新化代理县长唐吉俊,指控颜北康为勾结土匪、扰乱社会治安的祸首,令警察枪杀于新化五里牌,民社党大智乡区分部成员亦随之星散。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
  民国36年(1947)9月,境内建青年党和安乡区分部筹备委员会,发展青年党党员9人。翌年夏,成立中国青年党邵阳县党部和安乡区分部,书记袁慎心,区分部设洪福桥。1949年10月,邵阳解放,青年党组织解体。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邵阳、新化分团筹备处,同建于民国28年(1939)。民国31年(1942)底,筹建新化分团镇南区队,境内始建栗坪、浒溪、铁梅、车顺4个分队,团员63人。民国33年(1944)5月,建和安、长泰乡2个分队,隶属邵阳分团第7区队。时分团部以下设区队、分队、小组,区队配正、副区队长,部分区队设指导员,下设组织训练、社会宣传、总务和文书各1职,分队配正、副队长。三青团移植“复兴社”精神,执行《特种宣传大纲》,进行防共反共。民国35年(1946),为加紧监视中学生从事所谓“不正当活动”和防止“奸党”罢工、罢课、罢市“阴谋”,三青团县分团、区队设立“通讯组”,利用各种关系,混入其他党派社团,建立内线组织,进行秘密活动。三青团分团部与国民党县党部之间,为竞选省、县参议员,县参议会正、副议长,“国大代表”而明争暗斗,各自拉帮结派,扩充基层组织。均以公职人员和地方豪绅为对象,采取“委令”和派“专员”办法,通知各乡、镇“限本年内一律成立区队部”。至民国36年(1947)7月,三青团邵阳分团在境内发展到8个区队,56个分队,三青团员546人;新化分团在境内设4个区队,15个分队,三青团员211人。是年12月至37年(1948)4月,国民党、三青团奉令实行党团合并,县分团部改名“党团统一委员会”,三青团员转为国民党员。由于党团矛盾激化,两派势力依旧明争暗斗,三青团基层组织仍单独活动,直至解放前夕才自行解体。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