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22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分类号: D665.2
页数: 3
页码: 99-101
摘要: 本节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新绍地方组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大政治活动。
关键词: 新邵县 文化大革命 政治活动

内容

红卫兵运动 1966年6月7~17日,县委召开有1375人参加的县、区、社、大队四级干部大会,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后称《“五·一六”》通知),部署“文化大革命”。随即,掀起声讨所谓邓拓“黑帮”(三家村)的浪潮,向学校派出“文化革命”工作组。7月18日,中共新邵县委文化革命小组办公室成立。8月20日,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部分学生来县串连。谢乐民、肖化楚等6人发起组织“湘江风雷挺进纵队资江支队革命造反战斗队”各机关单位、各中、小学校和农村相继成立各种“红卫兵”组织。11月13日,全县948名红卫兵代表赴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接着,各中学“停课闹革命”,大批学生走向社会,贴大字报,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不少公共财产和文物古迹被毁。机关、厂矿、商店和农村各种造反组织也风起云涌,大字报铺天盖地,矛头直指“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几乎全部被批斗。形形色色的“造反派”、“红卫兵”组织逐步形成观点对立的两派,一派称之为“造”,另一派斥之为“保”,均以“正确”自居,相互虎视耽耽,“文攻武卫”,在县城多次发生械斗。
  造反派联合夺权 1967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上海“造反派”夺权(即“一月风暴”)消息后,新邵各造反派组织闻风而动,“踢开党委闹革命”,砸烂“公、检、法”,四处抄家,搜集整理“走资派”材料。造反派集合县机关干部开会,宣布“开除中共新邵县委书记封源厚的党籍”。是月30日,县委机关造反派为夺取县党政领导权,抢走县委机关单位印鉴。大多数单位领导干部被挂牌子,戴高帽,着异服,在造反派监押下满街游斗。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邵县人民武装部成立支左办公室,进驻地方机关单位,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是月8日,县机关造反派开始“革命大联合”、大夺权,从各单位挑选56名干部,成立“三结合”(军队代表、干部代表、群众组织代表)的“新邵县生产办公室”,代行县委、县人委的部分职能,5月,更名为“湖南省新邵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8月,造反派成立“新邵县文攻武卫指挥部”,全县陷入大动乱之中。
  “斗、批、改”运动 1968年3月新邵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工作重心转入“斗、批、改”。8月,县革委根据驻军支左领导小组决定,组织以工人为主体的工农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原县委、县人委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学校,领导“斗、批、改”。“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农村学校,领导“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由“贫宣队”管理学校。9月,全县掀起一股刮“红色台风”的浪潮,不少干部、群众被列为清理对象,划为所谓“二十一种人”,实行“群众专政”,遭到各种迫害。与此同时,部分单位和社队还刮起一股抓“黑杀队”的邪风,个别干部、农民被诬为“黑杀队”员而处死。10月,全县开展“三查一清”。至1969年5月,全县共清查出所谓“隐藏在革命队伍的阶级敌人”1800多人。是年,党的“九大”以后,“斗、批、改”的重点,主要是贯彻“九大”精神,开展整党建党,进行“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等一系列运动。这些运动的开展,更加助长了极“左”思想的泛滥,造成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的严重不纯,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但通过整党建党,停止活动两年多的各级党组织重新恢复。1970年11月,召开了中共新邵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新邵县委会,党的活动日趋正常。
  “批林整风” 1971年10月15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经过和真相。17~27日,召开大队正副支部书记以上骨干1423人参加的扩干会议,声讨林彪反党集团罪行。12月,全县开展“批林整风”运动,组织干部、群众学文件,揭发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两面派行为和“天才论”等唯心史观,提高对“左”倾危害的认识,开始扭转“文化大革命”中一些极左做法。进一步落实干部政策和农村人民公社按劳分配政策,停止当时生搬硬套“大寨经验”的做法。强调全面发展农业,制定了有利于集体增产、个人增收、减轻农民负担和分配兑现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全县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批林批孔” 1974年2月5日,县革委召开近5000人参加的干部、群众大会,传达中共中央一、二号文件,动员开展“批林批孔”,批判“两否一倒”(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复辟倒退)。22日,“造反派”召开38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出动34辆汽车游行,散发《告全县人民书》,恢复造反派一度被撤的领导职务。逐级成立“批林批孔”小组,凌驾于各级党组织之上,进行疯狂夺权,大搞“突击提干、突击入党”,4名“反潮流战士”被委为县委常委,一批“造反派”头头得以入党与提升。许多领导干部再次受到批斗,派性斗争再起,全县陷入新的混乱。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1975年,县委以“三项指示”为纲,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全面整顿,社会秩序迅速趋向稳定,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1976年2月11~17日,县革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把恢复工作的老干部诬蔑为“还乡团”,提出“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举办学习班,批判“唯生产力论”、批判“三项指示为纲”,煽动层层揪“走资派”、“复辟派”、“投降派”。这次运动遭到大多数干部和群众的厌恶和抵制,实质上只是少数“造反派”在运动。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