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22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分类号: D665.2
页数: 2
页码: 98-99
摘要: 本节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新绍地方组织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政治活动。
关键词: 新邵县 社会主义 政治活动

内容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1958年2月10~15日,县委召开2098人参加的扩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大跃进”的指示精神,动员与会干部制订农业“大跃进”规划,写实现农业“大跃进”的决心书。会上批判了一些敢于坚持求实的干部。5月22~31日,县委召开700人参加的扩干会议,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1960年实现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年产生铁8万吨,每人收入600元。7月,发动全县6万劳力,土法上马,大炼钢铁。至9月底,全县建土高炉645个。11月,开展“户户献废铁废铜”活动,许多家庭将完好的菜饭锅、箱柜铜环、铜扣等献送“炼铁”。伐木烧炭为炼铁燃料,造成山林破坏,人力物力浪费。同年9月2日,一个声势浩大的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县开展,12日,第一个“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东方红人民公社成立(后改为严塘人民公社)。20~26日,县委召开1173人参加的县、乡、社三级干部会议,部署人民公社化。10月,全县乡、镇撤销,建立12个人民公社。公社以社为核算单位,一切生产资料无偿归公社所有。劳动力按军事建制组织,由公社统一调配。取消评工记分、按劳分配,由公社按月发工资。普遍建立公共食堂,吃饭不要交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虽在全县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和工业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热潮,但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盛行,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1959年9月22日~10月3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联系新邵实际,部署以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为中心的整风运动。运动的重点是党内。机关党员干部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整风,农村党员在整社中结合整党。整个运动持续4个月零10天。错误地处理46名敢讲真话、敢于求实的干部,不少党员在运动中受到批判,致使“左”的错误愈演愈烈。1961年对受错误处理的人,进行了甄别平反。
  贯彻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1960年9月,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1月10日,县委组织198名干部到雀塘公社雀塘大队,为贯彻中央紧急指示信和省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十大政策,纠正“一平二调”错误的试点。20日,全县铺开。1961年1月,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帮助县委纠正“五风”错误,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风整社运动。但运动中又出现“左”的作法,将在“五风”中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作为戴“红帽子”敌人进行“特训”,集训者达231人。1961年3月,县委调整农业生产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由13个调整为35个,并实行以大队为核算单位。5月2~8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讨论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给全党同志的信》。会后,全县解散公共食堂,划出自留地给社员种植,允许社员私人养猪和利用工余时间从事家庭副业,产品准许在重新开放的自由市场上议价出售。清退“五风”中平调的社员财物。至1962年2月,退回社员平调款316.31万元,占平调总额的11.45%,退赔耕地3542亩,房屋2215间,耕牛306头,牲猪5160头,农具9003件,其他28729件;停办一批长年亏损和原材料缺乏的工矿企业。1962年2月,县委根据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对人民公社的规模和体制进行再次调整,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并从1960年7月开始,至1963年6月止,先后5批精简干部职工22293人下放农村。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2497人。通过贯彻执行党的“八字”方针,调整农业生产政策,全县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1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部署在全县开展以阶级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再教育运动。6月21日,县委召开以“四清”(清理工分、帐目、财物、仓库)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工作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前十条”)。27日,127名试点工作队队员分赴陈家坊、田里、杨亦湾大队进行试点,历时一个月。随后,粗线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县展开。1964年1月8~20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后十条”)和《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9月25日,地委指示县委选配1014名干部组成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赴邵阳县下花桥区参加地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工作。1965年2月,召开1549人参加四清的点、面干部会师大会,宣讲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会后,各公社相继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和万人大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贯彻。并对前段“四清”运动中的过“左”行动有所纠正,但由于“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因而由运动初期的“清工分、清帐目、清财物、清仓库”,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将不同性质的问题混同为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扩大了打击面。7月中旬,参加邵阳县社教运动的队员结束回县。9月,县委又组织1635人的社教工作队,往武冈参加邵阳地委统一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至1966年8月回县。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