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员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20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党员发展
分类号: D262.3
页数: 3
页码: 77-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1年至1989年新邵县地方组织党员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 新邵县 地方组织 党员发展

内容

1951年底,党员主要分布在县机关团体及12个区的工委会机关。1952年,县委对农村的建党工作进行规划,从土改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中选拔发展对象,分期举办培训班,吸收够条件者入党,年底,全县有党员563名。1953年后,县委紧密结合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展互助合作,加强了建党工作,农村以贫农、下中农为主,本着“先教育,后发展”的建党原则,分批培训,适时发展。1956年,贯彻执行中央“积极、慎重”的建党方针和注重平衡的原则,注重在工矿企业和文化教育界、行政机关单位发展党员,至年底,全县共有党员4375名。其中农业3137名,工业177名,财贸286名,文教卫生体育90名,机关685名,基本改变了过去党的基层组织薄弱的状况。1957年,县委根据中央和省、地委指示,暂停吸收党员,党建工作的重点转到对预备党员的考察教育上。1958~1960年,在整风的基础上,全县发展党员2308名。1961年,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整顿提高,很少发展新党员。1962年后,根据“慎重”发展党员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培养发展了一些新党员。至1965年,全县有党员7316名。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直至1969年,党的组织生活开始恢复,此间,未发展新党员。1970年按照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普遍开展整党建党,搞突击入党,一些不合标准的人加入了党的组织。至1976年,全县有党员14039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建工作进一步贯彻“积极慎重”的方针,恢复建党对象培训制度,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党的“十二大”以后,把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骨干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对象,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素质结构。同时,对“文化大革命”后期突击入党的党员,进行了认真清理。1987年,县委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建党方针。为确保新党员质量,全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抓紧了对建党对象的培训,县委党校和区、镇、乡党委共举办建党对象培训班32期,培训建党积极分子623名。至1989年,全县有党员17892名。
  注:文化程度栏内,1976年以前的中专文化程度人数,统计在“高中”项内;分布情况栏内,“交通”项中含“邮电”。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