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寿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邵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19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寿命
分类号: C924.24
页数: 2
页码: 62-63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2年人口普查新邵县人口寿命的情况。
关键词: 新邵县 人口素质 寿命

内容

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平均预期寿命为64.95岁,其中男性63.87岁,女性66.01岁,比省平寿命分别低0.32岁和0.72岁。全县有长寿老人116人,其中90~98岁的115人(男34人,女81人),102岁的1人(女性)。1989年12月统计,全县有长寿老人157人。其中90~99岁的156人(男56人,女100人)。101岁的1人(女性)。
  附:70~80年代百岁老人简介
  张松秀女,1888年11月生,1989年健在,龙口溪乡炮竹村人。青壮年时,家庭生活贫困,其夫长期在外造纸谋生,松秀在家种山土、养猪、操持家务,食粮以包谷、红薯为主。生儿女七胎,仅存二女,其余少年夭折,精神上遭受刺激较深。60年代中,夫死女嫁,劳力丧失,过独居生活,但在大队、生产队和国家的照顾下,老人衣食温饱,精神舒畅,现耳聪目明,起居尚能基本自理。
  王茂卿(1887年1月~1987年2月)男,土桥乡邓家村农民。童年家庭赤贫,勤劳一生,不吸烟、不饮酒,食量较大,饭菜粗细不择,不信鬼神,不喜操心管事
  黄梅庭(1879年10月~1988年10月)男,土桥乡长滩村农民。身材中等,耳大指长。饮少量酒,吸旱烟,体健喜劳动。97岁能挑35~40公斤菜上街出售,一生少服药,老年目明耳聪齿固,上百岁时齿能嚼碎黄豆,眼能看书阅报。家庭和睦。
  萧季姑(1881年10月~1982年11月)女,严塘公社野猪冲大队农妇。青壮年生活苦,36岁丧夫,生两男三女,主食薯、麦和蔬菜,很少食肉。晚年生活好转,仍喜食多种杂粮。一生勤劳少病,80余岁尚整日为人纺纱织麻,眼明耳灵,90余岁还能穿针引线,缝补衣服。性情温顺,家庭和睦。
  黄满姑(1888年7月~1988年9月)女,五星乡大佳冲人。家境较好,讲卫生,饮食特别要求新鲜,不食过夜蔬菜、肉食,常饮生泉水,衣着好洁净,一生极少生病服药,身体强健,百岁时头脑仍十分清醒,应酬宾客,谈吐自如。
  谢六英(1885年10月~1987年2月)女,洪溪乡长塘村人。生五男一女,长期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80~90岁时仍坚持扯草养猪,帮助儿孙纺织。青壮年生活一般,晚年生活较好。胸怀豁达,待母孝,待人恭和谦让,待下温爱柔慈,儿孙有过,轻言力劝,细言相导,从无厉色。作息守时有序,注意清洁卫生,上百岁时,冬天尚坚持每周一浴。膝下儿孙182口,俱能和睦相处。

知识出处

新邵县志

《新邵县志》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湖南《新邵县志》是新邵第一部县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以1989年版图为限,记述事物尽量溯源,下限至1989年,大事记延至1993年。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内容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中国共产党新邵地方组织、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群众团体、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军事、生产关系变革及经济综合管理、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具、水利、乡镇企业、能源、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粮油经营、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药卫生、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及附录三十五编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新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