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民间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110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民间信仰
分类号: B933
页数: 2
页码: 608-609
摘要: 本节介绍了邵阳县内公民信仰,除国家正式登记的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外,还有应门僧、火居道士、巫教、地舆风水、城隍土地、关圣大帝、家族祠堂等民间信仰。
关键词: 邵阳县 风俗 民间信仰

内容

县内公民信仰,除国家正式登记的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外,还有应门僧、火居道士、巫教、地舆风水、城隍土地、关圣大帝、家族祠堂等民间信仰。
  应门僧又叫应门和尚、应教和尚或在家和尚。应门僧留发、食荤、娶妻,一切生活习惯和常人同。应门僧以从教为职业,活动以营利养家为主。火居道士又称火把道士或正一派道士,生活习惯和常人无异,从教亦作为一种谋生养家的职业。应门僧和火居道士虽分属佛道两教,但在民间的活动,常佛道不分,都以从事超度亡灵、应七、放焰口、安神位、打醮等为主。县人好巫,信鬼崇神。巫术在县内传播最早,且经久不衰,其影响之深,覆盖面之广,远在其他宗教之上。巫术活动的主要形式,男巫(师公)有设坛、打醮、招魂、还愿等,女巫(又称师娘婆或仙姑)为庆娘娘、问神等。阴阳先生又称地仙或地理先生,主要从事为民间建筑或葬坟选址定位择时。关帝有专门庙宇祭祀,或供奉于信士家庭神龛。城隍庙多修建于山旁路边,每座城隍庙的建筑面积约15~20平方米。土地庙建于路旁,长宽高均约4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应门僧、火居道士、巫师巫婆、阴阳先生的公开活动被禁止,县内所有的城隍庙、水口庙、关帝庙、土地庙、家族祠堂等民间信仰建筑亦被捣毁或充作他用,但民间信仰犹存,暗中活动一直未曾断绝。20世纪80年代初始,应门僧、火居道士、巫师、阴阳先生又恢复公开活动,且成蔓延之势。2002年,县内经常开展活动的应门僧、火居道士、巫师巫婆、阴阳先生有500余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22岁。时农村有自发修建的各种民间信仰庙宇10余处(不含路边的小土地庙)、家族祠堂1处。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