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语言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10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语言习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8
页码: 601-60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县方言特点、塘渡口常用土语音译、谚语 俗语、歇后语等语言习俗。
关键词: 邵阳县 风俗 语言习俗

内容

一、方言特点
  县内方言歧异,大分有邵阳话和紫阳话之别。
  邵阳话又分南乡话和西乡话。南乡话含九公桥、下花桥、郦家坪、五峰铺等地方言,其中九公桥、下花桥、郦家坪等地语言和邵阳市区的语言较为接近。五峰铺方言受紫阳话影响,又独具特色。西乡话即长阳铺、梽木山、岩口铺等地方言,受隆回方言的影响,“陈秦”同音,“针金”不辨,“长祥”不分,“张姜”难辨。紫阳话是指县内原属老武冈县地区的方言,亦分黄亭市、白仓、塘渡口3个明显的方言区。以黄亭市、长乐、蔡桥等乡镇为主要区域的黄亭市话,受武冈话的影响较大,呼泥为“雷”,称生为“桑”,炒菜说“掌菜”,晴天叫“祥天”。白仓是介于新宁话和塘渡口话之间的一种方言,特别是接近新宁的塘田市镇和河伯乡,语音和新宁话非常接近,看牛称“叶牛”,母亲称“阿姬”。而金称市话和塘田市话又明显不同,耙头称“搭耙”,喂猪称“育猪”。塘渡口话是在原与黄亭市话接近的塘渡口土语的基础上,吸收邵阳南乡方言特别是五峰铺方言的因素之后而形成的当今县内通用语。离塘渡口5公里处的黄塘土话,与其四周方言又均不同,黄塘称“黄坨”,被称为方言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县人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流动往来频繁,对外交往增多,及县人生活水平、生产技能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县内土语亦逐步淘汰转化。一些崇尚饮食和关于传统耕作、气象节气、迷信、歧视妇女的方言词汇和土语渐次少用。县内各方言区之间的语言差异渐次缩小,青少年中会普通话者逐日增多。渐次形成土语和书面语言杂糅交汇使用的局面。
  二、塘渡口常用土语音译(本目所录,以塘渡口土语为重点,择其常见者。所录土语有同音或偕音汉字者用同音或偕音汉字音译,余者用相近的汉语拼音。)
  白天称“n里”,夜晚称“丫里”。现在称“果支”,刚刚为“浆浆”。太阳称作“n头”或“念头”。这称“果”,那称“美”,这里称“果里”,那里称“美里”,那样称为“美噶”或“美果”。什么称“么果”,怎么称“何滴”,为什么“何噶滴”。
  人称“宁”,大称“代”,小称“细”,小孩又称“细老丝”。他称“己”,客称“喀”,外婆称“喀婆”。“莫理己”、“莫朝己”,就是别理他。“在维己”、“叫己莫”,意即任由他。家称“噶”,一家人称“一噶宁”。你们称“你宁”,我们称“翁宁”,他们称“己宁”。大家大伙称“代斯”,最小的儿子叫“落巴”。妯娌称作“生巴母”,女婿又叫“郎巴公”。祖父称“嗲嗲”,,叔父称“满满”,父亲喊作“伢老子”。姐姐称“假假”,表兄表弟称“表文”。同年非亲称“老同”,同姓非亲称“家门”。
  步行走路称“恒路”,干活做事称为“仰路径”。追称“潘”,背称“巴”,藏起称“半倒”,吹风称“屈风”。割称“刮”,扛称“掮(音前)”,爬称“拿”,拉称“奔”,射称“rá”,抱称“奴”,选称“岔”,吃称“呷”,捆称“绹”,拔称“扯(音嚓)”,撕开称“乜开”。舍念“耍”,舍得称“耍得”,干活卖力称“耍力”。去称“怯”,又称“亦”。教称“告”,教书称“告书”,教子称“告崽”。提称“diá”,拿称“担”,蹲称“gū”,站称“企”,看见称“乜到”。下种称“秧”或称“点”,种麦子称“点骂子”。插秧叫“莳田”,水稻中耕叫“薅田”,旱作中耕叫“锄畬”。驾、嫁、架,都称“旮”,驾船称“旮船”,架桥称“旮桥”,架锅烧水称“旮水”。谢用于姓氏则称“件”,用于地名则称“jia”,花谢了称“花jia了”。讲称“港”,劈称“piā”,写称“xiǎ”,推称“耸”,贴称“niǎ”,壁称“biā”,撬称“消”,浮称“袍”,溢称“澎”,瘪称“烟”,物体不满称为“堪”。
  脖子称“讲箍”,“大脚巴子”指大腿,小腿叫做“连巴肚”。肩膀称“干布”,膝关节叫“膝波落”,脚后跟称“脚踉跟”。眼睛称“埯珠”,嘴巴称“咀子”。腋肢窝称“狎隔弄”。尾巴称“米巴”,指甲称“织夹”,肚脐眼称“波脐埯”。身体叫“身几”,头发喊“头丝”,头顶叫作“脑毛心”。心脏叫“圆心”,动物内脏称“鲁水”。踝关节叫“罗埯珠”,腕关节叫“手波落”。鼻涕称“鼻烂”,眼泪称“埯粒”,络缌胡称“连巴胡”。
  很甜称“清甜”或“清蜜蜜甜”,很咸称“非含”或“非嚓嚓含”,很淡称“笔淡”或“笔寡寡淡”,很红称“绯红”或“绯艳艳红”,很黑称“墨黑”或“墨黢黢黑”,很白称“空白”或“空些些白”。庄稼绿、布衣黑、水色清,都叫“青”,很青叫“究青”。很好称“好好”,很长称“蛮长”,很高很矮叫做“蛮高”和“蛮矮”。
  自言自语说话叫作“论”,叽咕唠叨叫“论碎咀子”。沉思称为“焖”,只想不说的人叫做“焖斗牯”。与人寒暄称为“噻白话”。
  睡称“睏”,睡觉称作“睏埯闭”。接吻称“斗泊”。两人相抱称作“伞到”或“箍到”。吵架称“刮孽(或叫生烦恼)”。跌跤称为“掰高子”。合伙作伴称“刮队”或“绞伙”,失掉了称“措瓜了”。集资办餐称为“打平伙”,办好吃的又叫“办条伙”。
  骨头称“硅头”,啃骨头叫做“拉硅头”。肉称“妞”,吃肉又称“呷霸霸(小孩语)”。水称“许”,江称“缸”,车用于姓氏、汽车火车则说“车”,用于风车、水车则说“叉”,风车称“风叉”,车水称“叉许”,井水江水称做“井许”和“缸许”。烫称“奈”,冷称“怯”,热称“念”,冷水称“怯许”,热天称“念天”,烫了手称“奈里手”。
  野称“亚”,活称“或”,机灵称“或扎”。漂亮称“乖态”,脏称“麻污”或“赖呆”。傻称“哈”,傻子又称“哈宝古”。聪明称“在行”,内行称“里手”,蛮不讲理叫“绊经”。
  完称“圆”,完工称“圆事”。稻穗称“禾线”,麦子称“骂子”。来了称为“来呱里”,去了称为“怯呱里”。
  蚯蚓称“虫线”,蚌壳称“七蚧”,雄狗称“洞狗”,雌狗称“草狗”,未下蛋的雌鸡叫“鸡烂”。蜘蛛称“波丝”,蜻蜒称“堂士”,蝗虫蚂蚱称“豹公”,蝙蝠叫作“檐老鼠”。“草猪”便是雌猪仔,“文猪”是指小雄猪,公猪称为“猪迷子”,家禽家畜叫“养牲”。蛇称“查”,老虎称“老虫”,狐狸称“亚狗”。
  竹子称“丢子”,松树称“枞树”,树枝竹枝称“跨基”。绿豆称“六豆”,苦瓜称“葡萄”,红薯称“红苕”,甘蔗叫“糖秆”,丝瓜称“线瓜”。厕所称“茅肆”,屋脊称“屋甲”,屋侧称作“山当头”。小洞称“埯古”,坑坑称“凼凼”。缝隙称“擦擦”,裂缝开坼称“爆擦”。石头称“sá头”,土疙瘩称作“土碌古”。地方场所称“当方”,那个地方称作“某扎当”。一只一个称“一眨”,一样一件称“一按”。
  骂人谎借不还曰“顿筒”,骂人和儿媳通奸叫“扒灰”,骂人爱哭爱闹叫“拜耗”。笑人头脑简单叫“杉树脑壳”,骂人恶贯满盈遭受报应叫“天仓满了”。油里油气称为“二溜子”,怪模怪样喊作“水老倌”,不务正业叫“烂崽”。
  扭称“救”,歪称“救”,歪嘴巴称“救咀巴”。棺材称作“板”,挖埋人坑称为“开金井”。可怜称“造孽”,脾气暴燥叫作“蠢”。钻进去称“拱进去”,谢谢你称“弄起你”,告诉你称“告声你”,精力旺盛称为“扛得很”。温暖称“暖烘”,好玩称“好hāi”,受惊称“受há”,错了称“肇了”,扔掉称“穴瓜”。准备预备叫“架势”,动手开始称“起块”,过一会儿称“慢子”。
  下称“ha”,歇称“tou”,休息称作“歇干(肩)”或“tou干(肩)”,下面称作“ha头”或“底多”。不称“嗯”,不来称“嗯来”,要不得称“要嗯得”。迟称“案”,好时候称为“蛮前噶”。
  三、谚语 俗语
  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山樟树雕不出的丑菩萨(喻人貌丑)。一人舍死,十人难敌。一只巴掌拍不响(指两人吵架,双方都有责任)。一只狗虱撑不起被(指个人的力量太小,做不成事)。一根头发遮住脸(指人不讲情面)。一个和尚挑水呷,两个和尚抬水呷,三个和尚冒水呷。一镥二阉三打铁,还不赚钱去打劫(镥匠,即补锅匠,昔县内补锅匠兼做阉匠和打制小型铁器,一身兼三匠。此语指一人兼做着多种赚钱的职业)。一箩茄子抵不得一个冬瓜(喻人生养了一群不争气的儿子,还不如只生养一个争气的儿子好)。一行服一行,西瓜服了爆牙腔(喻有专业技能的人做起事情来就是不同)。一根灯毛草绹得到(喻人胆小老实)。一根肠子通屁埯(喻人直爽)。
  人强不如家伙强。人情是把锯,你一来我一去。人多力不齐,石头梭脱皮。人害人,天不肯,天害人,草不生。人丑怪屋场,鬼丑怪庙堂(喻某些人自己没本事做不成事,反而怪这怪那)。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人多好割烂禾,人少好呷鸡婆(喻人多好做难事,人少好分利,反映了昔日县内农民的一种自私心理,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人不知自丑,马不知脸长(喻人缺少自知之明)。人难料,马难骑(喻人的前程不可预料)。人心隔肚皮(喻人心难测)。人口封不到(喻舆论压制不住)。人怕伤心,树怕剥皮(喻被人欺侮太甚,必有强烈的反抗行动)。人口如灶门,灶口如窑门(喻无节制地大吃大喝是败家之因)。人哈(傻)无药诊(喻人太愚蠢,无可救药)。人不求人一样大,水不下滩一样平。
  十大九不虚(喻人身体魁梧,必有力量)。十二月虾子当草鱼(指对能到手的利益,捞取一点算一点)。
  力大不发家,牛大有草呷。
  大树怕风摆,好汉怕病磨(指人生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大人有大量(指人有身份地位必然有度量,多用于乞求别人宽恕自己或劝慰某人原谅他人的一种恭维语)。
  又作师公又作鬼(指耍两面派)。
  三个挑盐的,要个掌刮的(刮子,过去量粮食时用来刮平升、斗的一种木片或竹片,昔县内挑夫结伴在外挑运,途中做饭时,挑夫中领头的常带有刮子负责向各个挑夫量米,称掌刮的,后称某个组织或做某件事的领头人为掌刮的;此俗语是说合伙做事必须要有一个领头的)。三个屠户讲猪,三个先生讲书(喻同行在一起必讲同行的话)。三穷三富,不得到老(喻人一生的贵贱穷富难以料定)。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讲口生。三岁牛牯十八汉(喻青年人精力旺盛)。三个女人如面鼓,说到兴头手脚舞。
  小小秤砣压千斤(喻人的年纪或个子虽小,但做起事来却很有力量)。
  女子鞋边,男子墦边(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
  上香拢(推)菩萨(指欲做好事反而坏事)。上街人卖肉,下街人搭嘴(昔县内屠户卖肉,以猪内脏、猪嘴、猪耳、猪蹄等和猪肉的主体部分搭配卖给顾客,称搭头。搭嘴,指卖肉时搭卖猪嘴,喻两人争执,不相干的人帮腔)。
  个崽莫娇,根柴莫烧。
  丈夫有能,婆娘有志(喻女人借男人的能耐炫耀)。
  不怕饭不饱,只怕气不平。不到冬至不冷,不到夏至不热。不怕生坏命,只怕得坏病。不是肥土不栽姜,不是好汉不出乡。不是骑马种,骑着两头耸(指不是那一行当的人做不来那一行当的事)。
  见蛇不打三分罪(此语改革开放后已不用)。见菩萨打卦,看棉花弹花(喻人见风使舵)。
  五峰铺豆腐花桥酒,盐井铺斗篷家家有。天开眼,地爆拆;天仓满了(以上二俗语均喻恶人恶贯满盈得到报应)。
  天干三年饿不死火头军(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天黄有雪,人黄有病(喻通过表面迹象可以看出某些内在的东西)。天上人打架,地下人解交(指相争双方应该听从别人的调解)。天掉落来有长子顶。
  长草短草,一把挽到(喻不要纠缠旧事)。
  父有能,崽抓周,崽有能,父大寿。六月冒饭呷,天天好尝新;十二月冒被盖,天天好讨亲(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
  井水挑不干,力气用不尽。长短是根棍,轻重是个礼。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为人莫做官,做官都一样。
  千年猪婆有一刀阉(喻人反正有一死)。
  牛角对粽子(和针尖对麦芒的意思相同)。
  只要来邵阳,一切好商量(县政府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招商口号)。只要裤带扎得紧,和尚身上能打滚(指女性只要自身正派,可以放心大胆地和男人正常交往。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
  出门看天色,进屋看脸色。未变全岩鹰先勾了嘴子(指某些人没有本事却先摆起谱来)。
  生成的相,晒成的酱。
  禾鸡莫笑老鸦黑(喻彼此一样,含贬意)。
  东田冲谷,黄栗坪猪,周旺铺鱼。石灰一担庙一座(用限定的1担石灰必须粉刷完一座庙,喻用限定的成本定额,必须完成某项工作)。
  四月八,冻死鸭;五月端午,冻死牛牯;六月六,絮被沤;七月半,看牛伢仔凭田圹;八月中秋,冻得弄起(缩起);九月重阳,冻死牛羊;冬至无霜,碓凼无糠。
  石猫撞着铁老鼠(喻两个旗鼓相当的对手相遇)。
  半斤对八两,彼此一个样。半边火塘半边床(指家里很穷)。
  有理打得三代祖,无理打不得孙媳妇。
  早起三日当天工,免得求人拜下风。
  丢到大山呷魔芋(指被同伙背着自己做了某种事情或得了某种利益而不知情)。
  杀了无血,煮了无汤(喻对无赖泼皮无可奈何)。
  共得脑壳同得肚。
  买马钱少,装马钱多(指购买或制造某种东西的开销不是很大,但配套、装修、养护的开销却很大)。
  在生不孝,死了拜耗(喻对父母生前不孝顺,父母死后却假装悲伤哭泣)。
  过了二十四,长工不理事。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划算一世穷。
  衣少加根带,饭少加夹菜(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
  老虫哪怕蹇毛狗(喻有能力和对方较量)。
  好人命不长,丑人占地方。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好崽不要娘爷地,好女不穿嫁时衣(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好男不跟女斗。好崽只要一个,好田只要一丘。
  先生眉毛短,后生卵毛长(讥年青人狂妄,看不起长辈)。
  企(站)起菩萨企(站)一世,坐起菩萨坐一世(指人一身的境遇都是上天安排,不可更改)。
  沙坪萝卜不用油,筷子夹起两头流。
  穷看八字富烧香,背时倒灶问师娘。穷人莫听富人哄,桐子打花才下种(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穷人想古窖,古窖万丈深(讥人痴心妄想得到某种好处)。
  扯了萝卜有埯在。
  饭架底下盘泥鳅(指人只在自己人面前捞便宜)。
  作坏阳春一年,讨坏婆娘一世。
  鸡公跳在鹅背上,拿到好事奈不何。
  灶面前三寸算盘,算了蒸的算煮的(喻人过于精明)。
  男人头,女人腰,只准看,不准弄。男儿无志,钝铁无钢;女儿无志,懒尸懒装。
  屁从肚里来,自该晓得臭(指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屁多冒病,话多冒命。
  条条路上蛇咬人(指每一行工作都有困难需要克服)。
  识得秤后冒肉卖(指明白道理太晚)。
  鸦片烟,像饴糖,冒得呷了嫁婆娘。
  姐姐做鞋,妹妹学样。
  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
  和尚赚钱,木鱼吃亏(指在做某件事情时,有的人得了好处,另一些人却因此费力吃亏)。和尚冒老婆,道士也冒老婆(喻彼此一样)。
  若要伙计长,夜夜算伙账。
  变泥鳅莫怕泥巴捂(指既然干上了这一行工作,就不要怕做这一行工作的困难)。
  呷着五谷想六谷,讨起婆娘想媳妇(喻人已得到一种利益,又奢望得到另一种不该得的利益)。
  肥从口里进,祸从口里出。肥水不落外人田。
  依了王法打死人,依了佛法饿死人。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草鞋有样,边打边像(喻在实践中摸索经验)。
  树大分叉,崽大分家。
  扁担不离烂皮箩。
  歪竹出直笋(指不优秀的父母生养出很优秀的儿女)。
  蚂蝗听水响,叫化子听鼓响(指爱贪小便宜的人往有好处可捞的地方凑)。
  屋檐水点点滴现当(指不孝顺父母的人,他的儿子会像他一样,将来不孝顺他)。
  冤枉钱,不过年,辛苦钱,万万年。冤枉得来冤枉散。
  真菩萨面前莫烧假香(指在知心人面前不应该说假话)。
  酒醉心里明,癫子骂仇人。
  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夏至落雨隔垛墙。夏旱高砌仓,秋旱断种粮(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
  座座庙里有救咀(歪嘴)雷公(指到处都有一些刁蛮的人)。
  家有一老,胜有一宝。家中有金银,隔壁有戥秤。饿不死的和尚,干不死的高粱(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
  养崽不像牙(父亲),各在心中划(指做事引起别人猜疑)。
  娘来娘好,牙(父亲)来牙好(喻人见风使舵,处处逢迎)。
  耙齿也有三寸发光(喻倒霉的人总会有机遇好转的时候)。耙子烧火,碓臼煮饭(喻做家务事拖沓)。
  麻蝈死前跳三步(指人即使到死也应该和命运抗争)。麻雀欢喜打烂蛋(喻人高兴过度坏了事,空欢喜一场)。
  断粮不断种(此语改革开放后已少用)。
  铜锣配铛铛,癞子配和尚。
  黄狗呷屎,黑狗当灾(指一人肇事,另一人无辜蒙冤)。
  兜起豆子寻锅炒(喻无事生非)。
  眼珠子两粒豆豉(喻人眼力不好,迟钝)。
  救救(音译,歪的意思)坛子救救盖,救救老婆有人爱。
  崽卖爷田不心痛(喻对前人创下的成果不珍惜,任意糟蹋而不心疼)。崽大爷难做,弟大兄难为。崽在外面摆架子,爷在屋里呷麦子。
  痨病扯哈(喘气)起,做贼偷瓜起(喻坏习气从小的不检点开始养成)。
  越有越奔,越穷越睏(有,富裕的意思;奔,勤劳的意思;困,睡觉,寓懒惰的意思)。
  栽田不躲雨,打禾不歇凉。
  落雪是个名,打霜冻死人。
  揿到石头打袍(浮)船(袍船,土语,一种游泳姿势,喻人做事过于稳妥,与摸着石头过河同义)。
  塘里麻蝈塘里好,井里麻蝈井里好(喻人随遇而安)。塘中无鱼虾也贵。
  隔条江,不同腔;隔座坳,不同调。
  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
  瘦狗不离臭茅肆。
  篱笆不倒狗不跨。
  蒸酒熬糖,莫充老行。
  癞子头上加盐醋(喻不幸的人增添了新的不幸)。
  瞎子丢了棍(喻失去依靠)。
  聋子不怕雷(喻人不知道害怕)。
  四、歇后语
  一箩斧头——没有把(柄)。大众姑娘——有人待。三百斤野猪——全靠嘴。三十夜的砧板——不得空。公公进了儿媳房——进退两难。东田冲的法术婆——讲得好听。皮箩洗虾子——一个也漏不脱。闭眼呷毛虫——眼不见为净。老鼠悬秤钩——自称自。爷爷给孙子拜年——图闹热。扯卵日屁埯——图方便。尿坑里的棒槌——要了就捡,不要就丢。快刀打豆腐——两面发光。河边的卵——无人管。驼子作揖——出手便是。茅肆里捡块布——揩(开)不得口。砚满(县内五峰铺一带传说中机智人物)葬坟——上也上得,下也下得。蚂蝗叮着薅田棍——无血。扁担没扎——两头失塌。麻蝈不咬人——嘈耳朵。麻蝈跌在醋坛里——忍气吞酸。婆婆的奶——代斯(大家)呷得。猪血李——好看不好吃。壁上挂团鱼——四脚无靠。碓做帽子——顶戴不起。睏起屙尿——侧(测)出来的。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瞎子打婆娘——信闯。寡婆子要养崽——请众人帮忙。嘴子两块皮——边讲边移。矮子爬楼梯——步步高升。
  附 方言研究
  县内方言研究,最早当推清代的长阳铺沙井头人陆文高,他晚年在老邵阳县城(今邵阳市区)设馆授徒时,曾编著方言读本《君莫笑》一书作为学生的语文补充读物,现市松坡图书馆存有孤本。20世纪40年代,语言学家赵元任曾对白仓方言做过调查,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存有完整资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学生数十人来邵阳地区普查方言时,亦对塘渡口方言作过调查。上届编修《邵阳县志》时,姚龙波根据上述资料,编纂了《邵阳县志·方言篇》,对县内方言的分区特点、语汇、语法、语音、声韵配合关系均有记述。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