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8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医疗
分类号: R199.2
页数: 15
页码: 546-560
摘要: 本章记述了邵阳县1978年至2002年医疗机构、疾病治疗、医疗成功、医疗事故、药品经营管理等工作情况,附文介绍了邵阳县红十字会。
关键词: 邵阳县 医疗

内容

第一节 医疗机构
  1978年,县内有县直属医疗机构3家,区医院8所,公社卫生院35家。同年全县医疗机构共有病床1057张,医疗机构共有工作人员991人。其中技术人员862人,平均每千人有医技人员1.14人。同年,全县还有农村赤脚医生1268人。至2002年,县内有县直医疗机构3家,县直保健防疫机构兼营医疗的3家,地区中心卫生院和卫生所8家,乡镇医疗机构37家,农村村级卫生室859家。有病床970张,有各类医疗卫生人员2123人,其中技术人员1775人,平均每千人口有医技人员1.86人;医疗技术人员中,有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144人,主管护师62人,主管药师15人,主管检验师8人,主管技师1人,主管医师(预防)17人。
  一、县直医疗机构
  县内直属医疗单位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另外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县皮肤病性病防治站等保健和防疫机构也兼营疾病医疗。
  邵阳县人民医院 邵阳县人民医院的前身为邵阳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成立于1952年1月,初址在县城沿河街关圣殿。1954年,迁沙坪赵山岭。1956年更名邵阳县人民医院。1982年新修门诊大楼。至1986年,全院有职工236人,医院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其中病房2757平方米),病床208张,大中型医疗器械121台(件)。1990年,修建外科大楼,开通120医疗急救中心,并开始施行颅脑外科和心胸外科手术。同年,有2项医学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1996年,新建外科大楼,4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1997年,被湖南省卫生厅确定为二级甲等医院。2002年,全院有职工377人,其中技术人员297人。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者5人,具有中级职称者100人。医院设有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传染科、急诊科、检验科、麻醉科、重症监护中心等临床科室;有各种设备仪器406台件,其中值万元以上医疗器械54台(件);房屋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1.2万平方米;有病床238张,当年业务总收入1602万元。
  邵阳县中医院 邵阳县中医院的前身为邵阳县中医联合诊所,1952年,由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在塘渡口沿河街关圣殿旁租用民房创办。1956年迁塘渡口镇石湾阳岭坳,更名邵阳县联合中医院。1958年更名邵阳县中医院。1980年9月迁塘万宝。1983年建住院大楼,面积1700平方米。1985年,在县城大桥路建新门诊大楼,面积1200平方米。1986年,有职工152人,房屋建筑面积6917平方米,大中型医疗器械41台件,病床148张。1989年引进乙肝两对半检测免疫技术,成为全省第一家开设这一项目的县级中医院。同年骨伤科扩大规模,成为该院拳头科室。1992年,投资107万元,修建新门诊综合大楼,面积2700平方米。1996年,第二门诊所增修住院楼1100平方米。1998年3月被湖南省卫生厅确认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02年,医院设有内一科、内二科、骨伤科、外科、妇产科、肝病科、五官科、口腔科、皮肤科、综合科、检验科、功能科、一门诊部、二门诊部等临床科室。是年,医院有职工260人,其中技术人员209人。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者3人,具有中级职称者47人。医院有房屋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8765平方米。有固定资产485万元、单价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医疗器械19台件,病床193张。当年业务收入876万元。
  邵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1985年春,邵阳县卫生职工中专学校开办附属医院,设病床6张,有专职医护人员4人。1994年附属医院新建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病床增至100张,工作人员增至27人。2001年4月,更名邵阳县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医院设有外科、内科、妇产科、骨伤科、烧伤科、脑外科、皮肤病科、五官科、口腔科、整形美容科、理疗科、检验科、放射科、社区保健科、第二门诊、第三门诊等科室,能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四肢骨折矫形术、颅骨缺损修补术、颅内血肿摘除术、胃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子宫全切等手术。是年底有职工158人,其中技术人员122人。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者1人,具有中级职称者18人。房屋建筑面积5989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4791平方米;有病床110张、单价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医疗仪器设备18台件;当年业务总收入370.75万元。
  二、乡镇医疗机构
  中心卫生院 卫生所 1978年,县内有红石、五峰铺、塘田市、下花桥、九公桥、黄亭市、东风、梽木山8所区医院,共有职工185人。1979年冬,红石区医院更名红石区卫生所。1981年,红石区卫生所更名为塘渡口区卫生所。1981年,东风区医院更名为郦家坪区医院。1986年,梽木山区医院更名梽木山区卫生所。1997年6月,6所区医院均更名为中心卫生院。2002年底,全县有五峰铺、塘田市、黄亭市、九公桥、下花桥、郦家坪6所中心卫生院和塘渡口、梽木山两个卫生所,共有职工300人,其中技术人员251人。
  乡镇卫生院 1978年,全县共有公社(镇)卫生院35所,职工477人。1981—1984年,先后增设白马、杨青、金江、永兴、城天堂5所公社卫生院。1984年,全县各公社卫生院更名为乡(镇)卫生院。1986年,全县有乡镇卫生院40所,职工548人。1995年,城天堂乡卫生院并入郦家坪镇中心卫生院。1996年,白马乡卫生院并入黄荆乡卫生院。1997年,原黄亭市镇卫生院并入黄亭市中心卫生院。1994年,塘渡口镇卫生院更名为城关镇卫生院。2002年底,全县有乡(镇)卫生院2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6所,共有职工792名,其中技术人员717人。
  三、村医疗室(站)
  1970年,县内农村始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时全县农村生产大队均建立合作医疗站。1984年,县内农村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站改称村医疗防保站,是年,全县有村医疗防保站583个。后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分解为个体开业、村办医疗防保站和乡镇卫生院设点等多种类型。1986年,全县农村有上述医疗点774个,其中村医疗防保站601个,占当年行政村总数的95%。1987年,对全县乡村医疗防保站进行整改,其中570所乡村医疗防保站通过整改后达到有人员、有房屋、有药品、有设备、有处方、有登记、能防、能治等“六有两能”标准,占当年村医疗防保站总数的92.5%。1989年,有18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卫生协会和乡村医生联合体,对村医疗防保站及个体医生实行统一管理。1990年,县内村医疗防保站统一更名村卫生室。1994年,全县有400所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占村卫生室总数的66%。1998年,重新核发了村卫生室执业许可证。2001年,全县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2002年,全县共有村卫生室859家,乡村医生916名,其中非营利性乡村医生866人,营利性乡村医生50人。
  四、其他医疗机构
  20世纪70年代,中央七机部813厂和807厂先后建立医务室。1983年,813厂医务室并入807厂医务室。1986年,807厂医务室有工作人员19名,病床7张。1972年,市属九公桥煤矿设立医务室,1986年,该医务室有医务人员7名,病床2张。1986年底,全县有厂矿学校、农林场医务室16个,医务人员30名,病床16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数厂矿、场、学校的医务室实际上由个人承包或租赁经营。
  第二节 疾病治疗
  门诊 住院 1978—2002年,县内除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门诊人数未予统计)外的各医疗机构共接治门诊患者1847.05万人次,年均79.45万人次;共接治住院患者57.22万人次,年均2.28万人次。其中县人民医院共接治门诊患者122.93万人次,年均4.92万人次;共接治住院患者14.73万人次,年均5891人次。县中医院共接治门诊患者121.62万人次,年均4.86万人次;共接治住院患者8.28万人次,年均3600人次。其他县直医疗单位及乡村卫生院共接治门诊患者1602.5万人次,年均69.67万人次;共接治住院患者34.21万人次,年均1.49万人次。1980年始,县中医院率先设立家庭病床,1986年,县人民医院亦设立家庭病床,对治疗期间较长且症状较轻的患者,住院后实行家庭病床治疗
  供血 1978—1992年,县内患者需输血时,由家属或职工献血,或临时组建输血队等方式供血。1992年,邵阳市血站成立后,县内医疗单位用血由邵阳市血站供应,少量仍由当地献血员献血。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后,医疗单位私自采血被禁止,用血概由邵阳市中心血站供应。是年始,推行成分输血,至2002年,县人民医院成分输血占该院输血总量的87%,县中医院成分输血占该院输血总量的40%。
  手术 麻醉 1978年,县内42家区、公社卫生院中,有6家可施行上腹部手术,22家可施行下腹部手术,其余均能施行计划生育手术。1980年,县人民医院始施行颅脑手术。1981—1986年,县人民医院共进行各种手术6059例,其中大型手术1171例、中型手术2842例、小型手术2046例。1996年,县人民医院始施行心胸手术。2002年,县人民医院施行各种手术1987例,县中医院施行各种手术925例,县第二人民医院施行各种手术691例,乡村卫生院和其他医疗单位施行各种手术617例。1978年,县内医疗单位可进行局部麻醉、乙醚麻醉、小儿打基麻、氯胺酮硫喷妥钠基础麻醉、臂丛神经麻醉、颈丛神经麻醉、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麻醉等麻醉技术。1988年始,施行奴夫卡因加杜冷丁加司可林静复合麻醉,可施行食道癌根治和食道静脉曲张结扎、胸壁穿透伴左心室壁刀伤缝合等手术的麻醉。
  检验 放射 1978年前,县内医疗单位只能进行三项常规检查,定血型、合血、HCG试验、蛋白电泳、乙肝反向血凝法、肥达氏反应及二氧化碳结合率测定,以及透视、照片、静脉肾盂造影、胆囊造影、胃肠造影、T管造影等放射项目。20世纪80年代,增加乙肝两对半、AFP定量、甲状腺功能试验等免疫技术及细菌培养+药敏等11项检测项目,同时开展断层摄影、经皮肝穿、经皮肺穿、低张力静脉肾盂造影、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关节腔造影、四肢血管造影、子宫及输卵管造影、支气管碘油造影等放射项目。期间,县人民医院生物化学室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施行肝功能类、肾功能类、血脂类全套心肌酶学及胆道酶学检测。1995年,县人民医院微生物室始开展血细胞形态学和院内感染的监测,2000年始施行快速培养+药敏检测,2002年增加血凝4项检测项目,并陆续实施乙肝两对半和丙肝及丁肝检验、T3和T4试验、急性时相反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及AFP检测、类风湿因子和流出抗体及结核抗体试验。同年,县人民医院购进美国智能磁酶免测试仪,新开乳腺癌、乳癌、癌坯抗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状腺5种检测技术。
  护理 1978年,县内有护士143人。同年,县内以保送进修、专题讲课、技术示范、临时指导、技术比武等形式,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1979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张赛云带领全科护士,坚持护理一个瘫痪孤寡老人3年。1980年始,县人民医院施行三级护理制(全护、半护、自护)。1982年,全县有护士154人,其中35人被评为邵阳县优秀护士,9人被评为邵阳地区优秀护士。1985年,县人民医院内科、外科相继实行责任制护理。1986年,全县有护士155人。20世纪90年代,县内各医疗单位相继举办护理管理、护理骨干培训班、护理技术比武和护理知识抢答赛等活动,鼓励护理人员练操作、学理论。期间,县内护理人员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达9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达8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率达100%,住院病人年褥疮发生率为零。1993年始,县人民医院各科室相继建立ICU(危重病人)病房。2001—2002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内一科、外二科、内三科相继建立整体护理模式病房。
  第三节 医疗成果和医疗事故
  一、医疗成果
  1978年11月,县人民医院外科为一出生7天的婴儿切除一重达80克的脑膜膨出组织。
  1982—1983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先后为2例因取环导致子宫和肠穿孔并发成弥漫性腹膜炎休克患者施行手术后痊愈。
  1983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为1例完全性子宫内翻2天的患者施行手术复位成功。
  1989年3月,县人民医院李鼎森等为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腹膜透析手术成功。
  1990年4月,一因煤窑塌方致伤的患者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下肢瘫痪、左尺骨和桡骨骨折、膈肌左侧破裂、胃及部分小肠进入胸腔、左肺全部压缩、纵膈右移,经县中医院手术后治愈。是年8月,县人民医院蒋凤云、刘岳等成功救治1例心脏穿通伤、心包填塞的极危患者。是年,蒋凤云、刘岳等还成功抢救1例因车祸致胸部左侧肋骨严重骨折、胸壁塌凹、肺破裂、张力性气胸、腹部肠系膜和后血管断裂、肠穿孔、肾挫伤、失血性休克等严重胸腹复合伤患者。
  1991年4月,县卫校附属医院外科为罗城乡雷公村一妇女患者切除重12.15公斤巨大卵巢囊肿。
  1992年4月,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成功抢救1例先天性肺炎、肺大泡破裂、张力性血气胸并呼吸衰竭的1岁婴儿患者。是年5月,一患者全身被人用屠刀砍伤23处,多根肋骨骨折,裂口长20厘米,肺破裂、血气胸、四肢肌肉多处横断,骨折并神经血管损伤,头面口腔及颈部均深度刀伤,大出血休克昏迷,经县人民医院外一科10小时手术抢救成功。同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还先后为3例脾粉碎性破裂患者进行脾切除自体脾原位移植成功。
  1994年,县人民医院五官科进行鼻中甲切除+筛窦开放术成功。县人民医院内科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塞80%的患者。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为一例中晚期食管上中段癌达20厘米的患者施行根治术成功。同年6月,县中医院首次施行开颅探查术。10月,县中医院施行椎间盘摘除术成功。
  1995年,县人民医院内科利用呼吸机抢救3例呼吸骤停患者成功。同年8月,县内首例被银环蛇咬伤后心跳停止的患者被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抢救成功。
  1996年6月,县人民医院蒋凤云、刘岳等在湖南医大教授指导下,首次为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后又分别成功进行了巨大室缺肺高压、法鲁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同月,县人民医院五官科首次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成功。7月,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抢救1例头皮大面积撕脱、脑组织橡皮溢、呈休克状态的脑外伤患者成功。9月,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为一例双髋关节结核患者施行左髋病灶清除、植骨、右髋关节融合成功。同年11月,塘渡口一完小因意外事故压伤33名学生,其中重症创伤性窒息、颅脑损伤及多发伤29人,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外二科经连续紧张抢救,受伤学生全部脱险。
  1997年,一格林巴利氏综合症患者经县人民医院内科治愈。是年2月,县人民医院外二科谢贤科、邹早生首次在县内施行全髋置换新技术获得成功。
  1998年,县人民医院蒋凤云、唐世云等成功抢救1例气管内异物造成窒息心跳停止的患者;1名75岁的食管癌患者被县人民医院施行根治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成功。是年10月,县人民医院外二科首次为一例骨动脉、静脉外伤性多处破裂患者施行大隐静脉替代股动脉移植搭桥术成功。是年,县卫校附属医院外科成功抢救4例皮肤烧伤面积达60%以上的患者,愈后不留疤痕。
  1999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为一88岁的巨大卵巢肿瘤患者切除一重达20公斤的肿瘤;另1例罕见膀胱阴道瘘患者在县人民医院施行修复手术成功。
  2000年4月,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为一患者施行胸8椎体肿瘤切除、植骨融合、椎体钉内固定术成功。是年10月,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成功抢救1例子宫、肠管破裂、多脏器功能不全,严重DIC患者。11月,为2例2岁以下患者施行双肾肾实质切开取石成形术成功。
  2001—2002年,县中医院唐树德采用枯痔疗法和结扎术,收治痔疮患者555例,治愈率95%。
  2001年,县中医院为1名怀孕8月的胎儿横位患者施用艾条悬灸阴穴法施治,后足月顺产。是年底,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对1例消化道穿孔、中毒性休克、心跳两次停止的患者抢救成功。是年,县人民医院内科施行脑血肿碎吸及脑室引流术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成功。
  2002年,县中医院首次施行左髋置换术成功。是年,县中医院徐三勤等以肉虎杖、黄连、嫩茶叶等煎汁外洗治疗大面积烧伤,疗效显著。是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对1例先天性部分胰腺脾、左肾、胃异位于胸腔膈疝婴儿患者手术治疗成功。
  二、重大医疗事故
  1987年7月12日,新邵县小塘乡一小孩因腹泻到长阳铺镇卫生院就诊,药剂员罗某发药时,错将氯化钾当作碳酸氢钠发给病人注射,护士罗某亦未查对,注射后造成病人死亡。1990年9月11日,原芙蓉乡联溪村乡村医生张某给本村村民肖冬英诊疗过程中,违反诊疗常规,使患者输液后出现反应、超高热、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994年4月12日,九公桥镇古塘村7组刘能之因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请邻近老屋村乡村医生宁某到家中治疗,宁未进行过敏皮试就给患者肌注氨苄青霉素,注射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30分钟后死亡。
  第四节 药品经营管理
  一、药品经营
  1978年,县内医药购销和中药材收购由县药材公司独家经营。是年,县药材公司辖有塘渡口、九公桥2家国有零售门市部。1979年,恢复塘田市药材批发站。1979—1986年,又先后建有黄亭市、五峰铺、白仓、岩口铺、塘渡口5家零售药店及塘田市零售门市部。1985年,县内医药市场放开,直接从外地购药的医疗单位增多。1986年,县内批发经营的药品品种有965种,其中西药758种,中成药207种;零售药品品种有1137种;县内药品销售总额625.61万元。20世纪90年代初,除县药材公司内部仍实行批发调拨外,县内药品批发业务基本消失。2001年,县城九芝堂药品连锁超市开张,为县内首家私营综合药店。2002年,县药材公司所属各药店及门市部均实行承包经营,县内药品市场遂以个体私营为主。1987—2002年,县内西药销售额1.46亿元,中成药销售额4616万元。
  二、药政药监
  1978年,县内各医疗单位设有药品质量监督员。1979年3月,县药品检验所成立,专司县内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1980年4月,县卫生局组织68人对县内药品市场进行检查,发现各类残药、次药、劣药、过期失效药品1059种,占检查种数的8.7%。1984年,县药检所对县内各级医院的药品质量及价格进行检查,发现并就地销毁假红参、假天麻、假虎骨等7种假药154.5公斤。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后,县卫生局在各医院配备药政专干。同年5月,对县内193家药品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责令17家无证自制不合格输液的单位停产,查出各类无效药品、淘汰药品、非标准药品4063种,对销售低劣药品的7个乡村卫生院、卫生所、药店处以罚款,没收假天麻、假阿胶、假虎骨等假药20种。对县内达到标准的14家药品经营单位和1家制剂单位颁发营业许可证。1986年,对县内各医疗单位的中西药房进行清理,销毁假劣药品总值2万元。
  1987年,县政府下发《关于整顿医药市场管理的通告》,全县取缔游医药贩12起,销毁假劣药品367种,价值2770元。是年,对全县416家医疗单位和个体开业医生的药房颁发了合格证书,对17家合格的药品经营企业颁发了营业许可证,当年全县医疗单位药品质量合格率为96%。1988—1990年,县内先后对药品市场进行5次整顿,共查出淘汰药品134种、过期失效药品523种,查处各类药品违法案件36起,销毁假劣药品价值2.6万元。
  1991年,县内规定,各区乡医院的药品必须统一购入、统一加工、统一保管、统一调拨。当年县中医院的中药饮片合格率为98%。是年9月,县卫生局成立以副局长吕敬恒为组长的查处假药领导小组,从有关单位抽调41人,历时78天,对全县医疗单位和医药经营单位(含个体药店)进行检查,查出销售假药的单位和个体药店共192家,占被检查数的23%;共检查中药3.48万品种次,合格率为95.1%,查出假药70种、重37公斤、价值2790元;检查西药3.7万品种次,查出假药232品种次,价值1.17万元。是年县药检所被评为全省药品打假先进单位。1991—1995年,每年都对全县医药单位进行1次大检查,先后查出各类假药、劣药3022品种次、价值5.62万元。1994年,县内举办《药品管理法》培训班6期,参训者982人。1995年,全县取缔无证药品经营户130家。
  1996年7月18日,县城遭遇特大洪灾,7月21—22日,由县卫生局副局长莫求姣带队,到县城各医院、药店、个体诊所等25家单位,监督处理被污染药品500种、价值200万元。1997—2000年,县卫生局先后对县内药品市场进行3次检查,共查出假药、不合格药品3621种,价值4.63万元。
  2001年9月,邵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邵阳县分局(简称县药监局)成立,县药检所并入县药监局。是年,县政府对县内医药市场进行整顿,制止无证行医、乱办医、滥卖药、制售假药和虚假广告宣传,没收非法药品、医疗器械2万元,没收非法行医和非法经营药品购销所得8万元,罚款2万元。2002年县药监局开展农村药品打假行动,查处违法经营药品案982起,查出假劣药品183品种次、价值15.81万元。
  三、毒麻剧限药品管理
  1978年,县内对毒、麻、剧、限药品,仍沿袭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规定,进行专人、专柜、专账管理。1984年,县卫生局会同县公安局收缴鸦片烟1250克。1987年,县政府加强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对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单位和医务人员进行考核,重新换卡、换册,对私种罂粟进行查禁。1988年,县公安局查处私种罂粟案3起,铲除私种罂粟苗5836株,没收马钱子、一枝篙等毒品520克。同年县药检所对县内各医疗单位的麻醉药品进行全面检查,没收不按规定购进的杜冷丁100毫克×39支,强痛定2毫升×20支,审定县内34个单位的197名医生具备麻醉药品使用权,取缔2个单位的麻醉药品使用权,对麻醉药品实行专柜、专锁、专人、专账、专处方等五专管理。1989年,县药检所在全县34个使用麻醉药品的单位检查毒麻药品处方500张,合格率98.8%。1994年7月19日,九公桥镇卫生院丢失100毫克/支的杜冷丁81支。1996年,长阳铺卫生院唐某私藏100毫克/支杜冷丁50支,卖给吸毒人员17支,县药检所对唐某处以罚款2000元,吊销长阳铺镇卫生院麻醉药品购用手册。1997年,县卫生局为防止滥用和流失麻醉药品,对县内各级医院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61名医生重新考核,并颁发麻醉药品使用证。
  附 邵阳县红十字会
  1989年4月,邵阳县红十字会成立,副县长羊正君为首任会长。同年在全县卫生系统和第十一中学、塘渡口第一完小发展会员2976人,其中青少年会员1750人,并在各乡镇建立了红十字会基层组织。1990年有会员3800人。1992年,邵阳县红十字会被评为全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唐满堂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先进个人。1994年5月,县红十字会设立办公室,定事业编制2名,归口县卫生局管理。1995年9月,经湖南省红十字会批准,邵阳县人民医院被命名为“邵阳县红十字医院”。邵阳县红十字会在县内开展培训医护人员,组织意外事故的救护,进行救灾、义诊、敬老助残等活动。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