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村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村卫生
分类号: R199.2
页数: 2
页码: 535-53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县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历史。
关键词: 邵阳县 卫生 农村卫生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农村卫生条件差。村落中垃圾、污泥成堆,畜禽粪便遍地都是,尿坑污水横流,厕所简陋,臭气难闻。部分村庄饮用塘水、溪水。农民冬天很少洗澡,90%以上的农民没有刷牙的习惯。一般农村家庭,都是一家人共一块毛巾洗脸。被单一季度才洗一次,棉衣多数一年洗一次,多沾有油腻。20世纪70年代,半数农民家庭仍有被褥衣服生虱的现象。1979—1982年,全县组织2万余人的改井改厕队伍。期间,改建和新建水井4277口,占应改水井的98%,其中水塔井31口、密封自流井329口、鸭篷井372口;改厕3720座,新建粪池1470个。1983—1986年,县内先后进行6次群众性灭鼠,其中1985年全县共灭鼠240万只,使县内鼠密度从原来的80%降为5%。1989年,在县城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灭鼠、灭蚊、灭蝇、灭蟑活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虱、跳蚤、臭虫已基本绝迹。农村除极少数老人外,都养成刷牙的习惯。不再有一家人共一块毛巾洗脸洗澡的现象。1987年,县政府下发《邵阳县农村改水“八五”规划》,是年县内农村始建自来水工程13处。6月,邵阳市改水改厕现场会在县内召开,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陈小春和省爱卫办主任易冬华到会指导。1990年,县内又先后进行3次灭鼠,全年投放毒饵1900公斤。1991年,邵阳县被评为湖南省灭鼠先进县,以后每年均举行一次统一灭鼠行动。1986—2002年,全县农村累计改厕1.02万座。1990—2002年,全县农村共建自来水工程133处。部分农村家庭已有了专门的洗澡间和使用淋浴。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