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普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7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普及
分类号: G322.764
页数: 3
页码: 524-52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县1978年至2002年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科技示范。
关键词: 邵阳县 科技普及

内容

科普宣传 1978年,县科委办有内部刊物《科学实验》,1979年更名《邵阳科技》,至1985年,共发行20期,每期印发1400份。1979—1984年,县科委建立科技宣传窗,每月刊出一期;全县基层科协办黑板报、墙报1180处,共刊出7100期,选登科技资料8240篇;县、乡农业部门还印发各类技术资料4~5万份。同时,县科委与县广播局联合创办“科学知识”专题讲座,共播讲206次,各区(镇)、公社(镇)还利用有线广播举办技术讲座3133场次,听众达75万人次。1980—1996年,县科委建立科教电影队,配合电影放映单位放映科教片2.33万场次,其中县科委科教电影队放映科教片238场。1982年2月,县科委、县农业局联合创办《农业科技报》,1984年9月停刊,共发行44期,总印数137万份。1992年始,县科委在县电视台主办“科技兴县”专题栏目。1994年,对全县共27处科技场地进行实地拍摄后,在“科技兴县”专栏播出。同期,拍摄《科普之光映夫夷》科普专题片。1996年,《邵阳报》开辟“科技之窗”专栏。1998年,县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联网,开办星火科技节目。
  科技培训 1978年,县内“五·七”大学开设农学、畜牧、医药卫生等专业班,培训农村科技骨干,学制一年。1979年,县农业局首设科教股。1981年4月,县“五·七”大学正式改为邵阳县农民技术学校。至1985年,先后开办农技、农学、林果等共11个专业班,毕业学生400人。1982年,县内有乡办农校42所,村办农技班491个,年均参加学习的农民约1万人。1984年,县科协、县农业局组织8个致富专业户报告团,巡回到全县8区1镇传授种养技术,各基层科协组织农民技术员巡回到村组上技术课1664场,听众达36万人次。同年有11个县直单位设有科教股。1985年5月,市科协和县科协联合在五峰铺镇举办科普集市活动,利用集市向群众宣传生产技术,出售科技资料3000份。1985—1986年,县内开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4期,学员675人。1991年,全县47所庄稼医院接受群众科技咨询,解答各种技术问题646个,派技术人员到田间查看庄稼病虫824人次。1997年12月,由县科委联合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农科所等单位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活动期间,接受群众咨询5000人次,散发技术资料1200份。1992年始,以乡镇农校为依托,全县兴办农科教中心17所。1995年,县内15处农科教中心拥有试验基地534.5亩,仪器设备价值15万元;有科技培训长班23个,学员1026人;有科技培训中班32个,学员2465人。1999年始,县科技经济信息中心建立虚拟网站,年接受科技信息咨询200人次。1991—2001年,县内先后举办各种短期科技训练班5328期,参训者40万人次。2002年,县直单位设有科教股的有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和县农机局4家。
  科技示范 1998年始,县内实施“个、十、百(即1个乡镇、10个村、100户)星火科技示范工程”,先后兴办白仓镇三门村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白仓镇迎丰村柰李种植示范基地、白仓镇白云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白仓镇白仓村100亩金藤葡萄连片栽培和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白仓镇团结村金秋梨改造示范基地、白仓镇塘代村椪柑改造示范基地、白仓镇胜利村巴西旱稻种植示范基地。其他农村科技示范还有郦家坪镇栗树庙村的药材种植示范、岩口铺镇腰古塘村的庭园经济示范、塘渡口镇石虎村的园林种植示范、五峰铺镇水田村的引种制种示范、黄亭市镇永塘村的水面养殖示范、五峰铺镇仁湾村的综合养殖示范、河伯乡石塘村的良种猪养殖示范、黄塘乡石牛村和金称市镇南冲村及白仓镇团结村的种植型示范等。期间,黄群雄等20户农户被评为县科技示范户。岩口铺镇腰古塘科技示范户李学军在自己的庭院建有高标准葡萄园20亩,引进栽培名优葡萄品种8个。科技示范户李爱生在813厂址承包100亩荒山,开发精品水果,培育新品种70多个。2000年7月,县内举办水果品尝会,省市领导和省内外客户70余人参加,当场签订购苗协议70万株。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