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技开发与普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6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科技开发与普及
分类号: G322.764
页数: 5
页码: 522-52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县1975年至2002年农业科技开发、工业科技开发、卫生医药科技开发、其他科技开发、科技普及。
关键词: 邵阳县 科技开发 普及

内容

第一节 科技开发
  一、农业科技开发
  (一)良种引进推广
  1975年始,县内推广种植杂交水稻。1980年始,先后引进长白猪、约克猪、杜洛克、良良猪、三元杂交猪等生猪优良品种。以后,县内水产部门又相继引进了芙蓉鲤、异育银鲫、罗非鱼、胡子鲶等水产养殖新品种。期间,县粮食局杨学文从引进的日本花生“千叶半粒”中,选用变异单株进行培育,经过4年试验,先后培育成宝花1号、宝花2号、宝花3号、宝花4号、宝花5号等花生系列新品种。
  1992—2002年,县内先后引进优良农作物种植品种360个,主要有V优48、V优49、汕优64、金优402、中优974、中丝3号、长优早1号、湘早籼18号、湘早籼20号、金优桂99、湘晚籼6号、香两优、中鉴100、新香优80、金优207等高、中糯优质水稻新品种及大紫李、美国皇后李、黑宝石李、柰李、金秋梨、日本幸水梨、金藤葡萄、高妻葡萄、纽荷尔脐橙、江永香柚、无核柚、无核椪柑、脆蜜桃、观音桃、大五星枇杷、山东树莓、台湾春枣、美国红提、荸荠杨梅等名优水果新品种。期间还先后引进畜禽养殖新品种15个,主要有浏阳黑山羊、成都麻羊、马头羊、双肌臀大白猪等畜类新品种及工程鲫、工程鲤、湘云鲤、乌鲤等水产新品种。
  2002年,全县杂交早稻良种覆盖率为84%,杂交晚稻良种覆盖率为97%。
  (二)栽培新技术引进推广
  1978年,县内仍沿用水稻盐水选种、合式秧田、湿润育秧、浙江半旱式秧田、薄膜育秧、田启发三温三盘根育秧、通气秧田、隔层秧田、场地育秧、温室蒸气育秧等水稻选种育秧技术和多次施肥、混合施肥、分期施肥、分层施肥、迟效肥与速效肥配合使用、氮磷钾配合施肥、氮肥深施、叶面施肥等施肥技术,以及虫情测报、农药防治、农业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年,推广温室无土育秧和两段育秧法。
  1980年,县内扩大稻稻油三熟面积,将稻稻麦三熟制改为小麦一晚稻秧田—晚稻一年三种两熟耕作制。同时,部分地方根据当地特定自然条件,实行麦—豆一稻、油—豆—稻三熟制。1982年后,县内又推广花生—稻、西瓜—稻两熟耕作制。1984年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989年始,引进杂交稻“双两大”新型高产栽培技术。1993年,农业局土肥站示范推广稻、萍、鱼、菇新技术。1994年,推广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全县3872亩杂交稻制种地,平均亩产263公斤。1995年夏,在县原种场对杂交水稻实行父母本分片栽培和利用机械采花授粉的试验获得成功,产量比常规制种每亩提高50~70公斤。同年,推广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和稻田化学除草。1996年,在全县7个乡镇中的21个村进行国际平衡施肥新技术示范,示范面积5.5万亩。
  1992年,县内实行科技兴县战略后,至2002年,先后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102项。
  (三)林牧渔适用技术引进推广
  1979年始,县内引进推广草鱼出血病免疫注射技术。1980年始,推广牛冷冻颗粒精液人工授精和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改良牛、猪品种。1981年,在全县40个公社中的475个大队,对122.76万尾鱼苗进行防疫注射,注射后的鱼苗成活率达92%。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县内还先后推广了稻田养鱼技术、果树嫁接技术、柑橘修枝整形技术和枳壳扦插育苗、环刮、高砧高靠、高接换头等生产新技术。
  二、工业科技开发
  1980—1986年,县内工业系统引进推广新技术202项,技术改造项目24项,开发新产品129种。其中主要的工业科技开发项目有县氮肥厂的无硫氨水二次脱硫、铜液自身换热、余热利用生产新工艺,县酒厂的UV——11新菌种制作技术,县造纸厂的漂白纸浆原料新配方、1575纸机改革,县水泵厂的用大直径浮动绞刀绞农用泵轴承孔技术、80-13水泵机架扶手由手工弯型改模具成型及85B内燃机系列冷却水泵和XB-105A-1型内燃机冷却水泵两个新产品的开发,县工具厂的合金钻头、合金切刀、日本式合金门锁钻、泰国式机用刨刀等11个新产品开发,红石、邵阳两煤矿电动凿岩机的推广使用等。
  1991—2002年,县内工业系统共引进新技术新工艺33项,开发新产品69种。其中主要有县硬质合金厂从株洲引进的硬质合金粉末生产线,湘中制革厂从成都科大皮革研究所引进的“9901”高新制革技术,县水泥厂从国家建材科学院引进的水泥立窑煅烧晶种添加技术,县自来水公司引进的钢管高速电镀锌技术,宏达酵母饲料厂引进开发的JZ-9623酵母蛋白粉生产技术,五峰铺除尘设备厂与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共同开发的旋风除虫器和消声器(获省科委颁发的科技产品证书),县皮革羽绒制品厂研制的宇航保暖鞋(1991年在省首届专利产品展评会上获金杯奖,在北京全国专利产品博览会上获银牌奖),日用塑料厂开发的“全塑保温饭盒”(获产品专利权)等。
  三、卫生医药科技开发
  1982年始,在县内丝虫病疫区推广全民服用千分之三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当年有42.57万人先后服用“药盐”半年,1983年9月经湖南省卫生厅血检8429人,微丝蚴阳性者仅1人。1989年,县中医院从衡阳医学院引进乙肝两对半检测新技术,采用中成药乙肝散一号、乙肝散二号、乙肝散三号配合试治乙肝病人900例,有效率90%。1989—1991年,县中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妇女因子宫发育不良、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导致的不育症,共收治91人,15人治后怀孕。1991年,县人民医院陈桂淑研制青霉素类药物溶解抽吸器成功,获国家专利证书。1994年,县人民医院唐淑华和县卫生防疫站黎正国共同研制的小孩输液新型吊瓶获国家专利。1995年,县人民医院成立心脏直视手术小组,先后进行狗心脏房室缺损修补实验4例,均获成功。2000年3月,县人民医院外二科进行首例显微镜下的神经修复术成功。同年,县卫校附属医院田鸣行研制的奇特伤疮膏获国家专利。1988—2002年,县内医疗卫生单位先后有15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奖。1987—2002年,县内医疗卫生单位科研人员先后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63篇。
  四、其他科技开发
  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 1978年10月,成立邵阳县沼气推广领导小组。1979年,在全县12个公社,18个大队建沼气池648个,由于技术和管理不善,多数沼气池未能投入使用。1980—2002年,先后推广水压式水泥捣制池型和上浮罩式沼气池,在全县20个乡(镇)、286个行政村,共建沼气池1.02万口,其中水压式沼气池626口,上浮罩式沼气池9610口。同期,县内还推广省煤、省柴灶11万台。
  气象测报技术 1978年始,县气象站始应用500hpa简易高空天气图和进行航空气象服务,对湖北中心气象台广播的500、700、850hpa三个不同层次的高空天气图进行抄收和分析。1980年,县气象站被定为航空报站,不定期地担负邵东机场预约航空气象预报,同时为县内高炮催化人工降雨和飞机播种造林提供气象资料和技术服务。1984年,使用天气图传真接收机,增强对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监视和预报功能。1986年,应用PC-1500微型计算机编制报表和编发气象电报。1988年,使用甚高频电话传递气象信息。2002年,安装卫星接收系统,接收传播气象信息。
  第二节 科技普及
  科普宣传 1978年,县科委办有内部刊物《科学实验》,1979年更名《邵阳科技》,至1985年,共发行20期,每期印发1400份。1979—1984年,县科委建立科技宣传窗,每月刊出一期;全县基层科协办黑板报、墙报1180处,共刊出7100期,选登科技资料8240篇;县、乡农业部门还印发各类技术资料4~5万份。同时,县科委与县广播局联合创办“科学知识”专题讲座,共播讲206次,各区(镇)、公社(镇)还利用有线广播举办技术讲座3133场次,听众达75万人次。1980—1996年,县科委建立科教电影队,配合电影放映单位放映科教片2.33万场次,其中县科委科教电影队放映科教片238场。1982年2月,县科委、县农业局联合创办《农业科技报》,1984年9月停刊,共发行44期,总印数137万份。1992年始,县科委在县电视台主办“科技兴县”专题栏目。1994年,对全县共27处科技场地进行实地拍摄后,在“科技兴县”专栏播出。同期,拍摄《科普之光映夫夷》科普专题片。1996年,《邵阳报》开辟“科技之窗”专栏。1998年,县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联网,开办星火科技节目。
  科技培训 1978年,县内“五·七”大学开设农学、畜牧、医药卫生等专业班,培训农村科技骨干,学制一年。1979年,县农业局首设科教股。1981年4月,县“五·七”大学正式改为邵阳县农民技术学校。至1985年,先后开办农技、农学、林果等共11个专业班,毕业学生400人。1982年,县内有乡办农校42所,村办农技班491个,年均参加学习的农民约1万人。1984年,县科协、县农业局组织8个致富专业户报告团,巡回到全县8区1镇传授种养技术,各基层科协组织农民技术员巡回到村组上技术课1664场,听众达36万人次。同年有11个县直单位设有科教股。1985年5月,市科协和县科协联合在五峰铺镇举办科普集市活动,利用集市向群众宣传生产技术,出售科技资料3000份。1985—1986年,县内开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4期,学员675人。1991年,全县47所庄稼医院接受群众科技咨询,解答各种技术问题646个,派技术人员到田间查看庄稼病虫824人次。1997年12月,由县科委联合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农科所等单位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活动期间,接受群众咨询5000人次,散发技术资料1200份。1992年始,以乡镇农校为依托,全县兴办农科教中心17所。1995年,县内15处农科教中心拥有试验基地534.5亩,仪器设备价值15万元;有科技培训长班23个,学员1026人;有科技培训中班32个,学员2465人。1999年始,县科技经济信息中心建立虚拟网站,年接受科技信息咨询200人次。1991—2001年,县内先后举办各种短期科技训练班5328期,参训者40万人次。2002年,县直单位设有科教股的有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和县农机局4家。
  科技示范 1998年始,县内实施“个、十、百(即1个乡镇、10个村、100户)星火科技示范工程”,先后兴办白仓镇三门村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白仓镇迎丰村柰李种植示范基地、白仓镇白云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白仓镇白仓村100亩金藤葡萄连片栽培和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白仓镇团结村金秋梨改造示范基地、白仓镇塘代村椪柑改造示范基地、白仓镇胜利村巴西旱稻种植示范基地。其他农村科技示范还有郦家坪镇栗树庙村的药材种植示范、岩口铺镇腰古塘村的庭园经济示范、塘渡口镇石虎村的园林种植示范、五峰铺镇水田村的引种制种示范、黄亭市镇永塘村的水面养殖示范、五峰铺镇仁湾村的综合养殖示范、河伯乡石塘村的良种猪养殖示范、黄塘乡石牛村和金称市镇南冲村及白仓镇团结村的种植型示范等。期间,黄群雄等20户农户被评为县科技示范户。岩口铺镇腰古塘科技示范户李学军在自己的庭院建有高标准葡萄园20亩,引进栽培名优葡萄品种8个。科技示范户李爱生在813厂址承包100亩荒山,开发精品水果,培育新品种70多个。2000年7月,县内举办水果品尝会,省市领导和省内外客户70余人参加,当场签订购苗协议70万株。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