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管理
分类号: G123
页数: 1
页码: 5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县1978年至20002年文化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邵阳县 文化 管理

内容

县内文化宣传根据不同门类,隶属于不同的管理渠道。群众文化、图书、电影放映、戏剧演出、文物、文化市场稽查等隶属县文化局,由县文化局下辖的各二级机构分类管理,印刷出版由县文化局直接管理。广播电视属县广播电视局管理。党史研究和县志编纂均由县党史研究室(县志办)负责,但分属两种渠道,党史研究属县委职责,县志编纂属县政府职责。新闻通讯、报刊直接隶属县委宣传部。
  改革开放后,县内戏剧演出、电影音像放映、群众文化、印刷出版、文物等各门类文化市场逐步形成。1985年,成立邵阳县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兼任主任。同时成立邵阳县音像管理站,对全县音像放映实行统一购带、统一保管、统一发行。1987年,县人民政府颁发《关于认真开展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在县内开展“扫黄打非”行动。1989年,县内始实行“音像发行放映证”和“录像节目准映证”制度。同年,五峰铺镇制订《五峰铺镇文化市场管理规定》。1990年,县内贯彻实施《湖南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县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从县文化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等职能部门抽调40余人,组成联合执法队,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整顿。期间,共收缴非法书刊和非法贺年片4600余张、迷信书刊369册,取缔非法投影厅9家、违法印刷厂3家。1991年4—7月,县文化局先后取缔非法录像放映厅9家、非法印刷厂1家。同年县文化局成立文化市场管理股。1992年,成立邵阳县演出管理站。
  1992—1993年,县文化局相继下发《加强集体、个体、私营书店(摊)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加强乡镇文化市场管理的规定》。1994年,县委成立“扫非打黄”领导小组,清理打击非法文化经营。同年县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股加挂文化稽查队牌子。同年10月,全县首次举办打字印刷行业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班,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广播电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规定文化市场16种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划定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和收费范围。是年,全县查处文化违纪案件54起,关闭3家播放黄色录像的录像厅。
  1995年始,县内对电影放映单位实施登记发证和年检制度。2000年11月,县人民政府下发《文化行政执法责任状》。2001年5—6月,为杜绝邵东个别不法书商印刷发行的《中国“六四”真相》和《法轮功》等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书刊在我县流行,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联合执法大队,县委书记、县长向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下达《清理整顿文化市场责任状》,在县内进行为期1月的大清查。清查结果,县内无此类非法书刊流行。2002年2月,由县委宣传部部长谢树新牵头,从县文化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等职能部门抽调执法人员80余人,出动车辆20台次,对全县新闻出版印刷市场进行大清查,共稽查印刷厂10家,书店书摊35家,VCD光盘出租店80家,车站码头10个,取缔非法文化经营户4家,责令1家印刷厂停业整顿,收缴色情迷信书刊、其他非法出版物及VCD光盘共1300余本。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