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6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文物
分类号: K872.64
页数: 4
页码: 516-519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邵阳县文物调查与文物保护的工作开展历史,至2002年县内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关键词: 邵阳县 文物

内容

一、文物调查与文物保护
  1979年前,县内无专门文物管理机构和专业文物工作人员,县内文物破坏损失严重。“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石雕、木雕、泥塑、碑刻在“破四旧”(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极“左”口号,即破除旧思想、旧风俗、旧文化、旧传统。)中被毁。1979年,在县文化馆设文物室,配文物专干1人。1983年,全县首次公布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1985年,县文化馆抽调各乡镇文化站辅导员48人,在全县开展文物普查,发现、记录文物单位99处,收集民间零散文物180件。99处文物单位中,古生物化石2处、古遗址6处、古石刻5处、古建筑22处、古墓群53处、古窑址5处、革命遗址4处、革命纪念建筑2处。1988—1989年,县内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镇、河伯乡部分地方,盗墓风严重,期间,仅金称市镇就先后有500余座古墓被盗。1990年,成立邵阳县文物管理所,定编3人(1999年增至8人)。1991年12月,县人民政府发文,划定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同年,杨平怀、蒋蒲清编绘的邵阳县文物保护点分布图载入《中国文物地图册·湖南分册》。1993年,县文物管理所被评为湖南省馆藏文物安全先进单位。1995年5月成立邵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县文化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主要负责人组成。1996年11月,县文物管理所举办《全县文物保护宣传周》活动,在全县13个乡镇进行巡回展览宣传,观众达2万人次。2000年,在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树立保护牌。2002年,县文物管理所有馆藏文物220件,其中国家三级文物有战国青铜矛、东汉双鱼铜罐、宋代魂瓶、元代圈纹铜镜、清代白玉璧等。
  另外,县内尚有家庭文物收藏者数十人,主要藏品有古钱币、古玩、字画等。2002年,县内有省文物收藏家协会会员和市文物收藏家协会会员共11人。
  二、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 位于塘田市镇对河村,原为晚清太子少保席宝田的别墅。1938年,吕振羽在此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干部,影响甚巨,被国民党当局惊呼为“西南抗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邵阳县第四中学校舍。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写了“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匾额。1990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振羽故居 位于金称市镇溪田村,为三层楼房,每层三弄,每弄进深两间,砖木结构,青砖墙,小青瓦,上层两侧为吊立木围栏,建筑面积114平方米。199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西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 位于塘田市镇水西村唐家大院。遗址面积3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2米,采集的石器有通体磨光的石斧、石硼、石凿、石矛等,陶片有饰有篮纹和绳纹的夹砂纪陶、夹砂黑陶、泥质红陶等,器物有罐、壶等。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江口春秋时代居住遗址 位于霞塘云乡双江口村罗公庙前。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1~2米,采集的陶片有饰有绳纹、网纹、弦纹、麻布纹的夹砂白陶、泥质夹陶、印纹硬陶等,可辨器物有壶、罐、钵等。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塘渡口宋代窑址 位于塘渡口镇沿河街。文化堆积层厚者4~5米,薄者2~3米,土色为灰色。暴露痕迹为残存破陶瓷器,如碗、壶、罐、瓶等。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胡曾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阳铺镇秋田村,墓冢在“文化大革命”时被夷为平地,碑记亦不知去向。1992年,村民筹资8.8万元对墓冢重新修葺。
  夫夷侯国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小溪市乡梅洲村。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长沙定王子刘义封夫夷侯,筑城于此,故城已不存在,仅存一城墙圹于田垅中央。
  罗公庙遗址(县内第十一中学教师龙白云考证:此地原有一庙,但不在今罗公庙处,而在对岸夫夷水流入之要冲。庙神也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后庙被洪水冲走。龙白云文中回忆:民国时,罗公庙为四合大院,四周无杂居。有前后3栋正房大门门楣上书写的是“屈公祠”而非罗公庙。进门处第一栋为蜂房式戏楼,第二栋为敞开的大厅,第三栋为正殿,正殿上供的屈原像大于真人,神殿上悬有“三闾风高”的匾额。)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霞塘云乡双江口村,宋元祐六年(1091)建,后经历代续修。1952年,庙宇被毁,今存一耳房。
  高霞观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峰铺镇高霞山。始建于唐代,为唐代县内道人李震修道处,后几度重修。今原观宇不存,仅留残碑数块。20世纪90年代,部分信教群众自发集资重建观宇。
  前坝窑址 位于小溪市乡梅洲村,为元明时代故址。
  固着蛤化石保护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阳铺镇泉井村,为1亿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海底生物化石。
  石燕化石保护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峰铺镇六甲坪村,为3~4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海生腕足动物化石。
  奣岩诗刻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仓镇竹元村,宋元祐四年(1089)张绶带兵镇压苗民起义时过此,爱其幽深,命名奣岩,于岩壁刻诗4行,楷书。张诗之后,又有宋何扬祖于咸淳戊辰(1268)九月所刻诗,诗4行,行书;跋8行,楷书。
  芙蓉峰石刻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田市镇塘田村有芙蓉峰,壁立数丈,怪石嶙峋,形如芙蓉,宋嘉定戊辰年(1208)夏四月,武冈判官某隶书“芙蓉峰”3字刻石上,每字1尺见方。
  培振文风碑刻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塘田市镇三角塘村,清道光二十年(1845)立,正面刻“培振文风”4字,楷书,背面刻有乡规民约3行。
  塘田桥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塘田市镇老街,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建。1986年,有村民自发集资1.5万元维修。
  江东桥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乐乡江东村,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建,民国3年(1914)补修。1989年,由村民自发集资2.8万元维修。
  源头桥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伯乡江口村,建于清代,1985年,由村民自发集资3.1万元维修。2002年,又由村民自发集资3.2万元再度维修。
  乡贤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小溪市乡文昌村,清代建。
  易氏宗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伯乡易仕村,清代建。
  金称市石马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金称市镇陡石村,两具,大小同真马,清道光年间刻制。原石马前各刻有一牵马石人,今石人已毁,石马犹存。
  金称市敬字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金称市镇金称市村,清道光七年(1827)建。
  贞姑像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塘田市镇赤山村,明代石雕(贞姑事见《附录·艺文选录·完贞洞记》)。
  下花桥镇五龙岭烈士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下花桥镇储英村。1967年,由中共邵阳县委、邵阳县人民委员会修建。2002年,由县人民政府再度修葺。
  此外,县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有:长阳铺镇新立村明代清真寺、郦家坪镇树塘清代敬字塔、郦家坪镇紫塘村清代敬字塔、谷洲镇柏树村邓家清代敬字塔、蔡桥乡乐山村清代敬字塔、金江乡金江村金南山清代香塔、塘田市镇中山村清代敬字塔。
  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代古墓群有白仓镇竹元村汉代古墓群、金称市镇金称市村汉代古墓群、金称市镇金河村唐家汉代古墓群、金称市镇金门村五房头汉代古墓群、塘田市镇河边村汉代古墓群、塘田市镇双井村汉代古墓群、塘田市镇曾家村汉代古墓群、塘田市镇合联村早禾冲汉代古墓群、长乐乡长乐村田家汉代古墓群、长乐乡金家坪汉代古墓群、长乐乡伏溪村王家汉代古墓群、长乐乡伏溪村严家汉代古墓群、下花桥镇大观村长里庵汉代古墓群、下花桥镇五里村长冲汉代古墓群、下花桥镇五里村麻子坪汉代古墓群、谷洲镇鸟山村毛栗山汉代古墓群、谷洲镇大塘村姚家山汉代古墓群、谷洲镇湾里村板栗山汉代古墓群、谷洲镇清水井村天蓬岭汉代古墓群、罗城乡金华村金山汉代古墓群、罗城乡淡茄子铺村石峰岭汉代古墓群、罗城乡柑子塘村谭家汉代古墓群、塘渡口镇罗吉村告状口汉代古墓群、塘渡口镇石虎村石灰邓家汉代古墓群、塘渡口镇向阳村邓家汉代古墓群、塘渡口镇新华村坳上坪汉代古墓群、黄塘乡鱼鳞村下灌冲汉代古墓群、黄塘乡蛇湾村桥头汉代古墓群、黄亭市镇三联村星子山汉代古墓群、五峰铺镇双河村山塘冲汉代古墓群、河伯乡杨青村麻古坪汉代古墓群、白仓镇坦湾村汉代古墓群。
  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晋代古墓群有塘田市镇水西村晋代古墓群、金称市镇金元村晋代古墓群。
  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明代古墓群有河伯乡双合村长兴塘明代古墓群。
  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纪念遗址有金称市镇溪田村的吕振羽、吕持平兄弟为庆母寿于1936年建造的留念亭遗址、塘田市镇油塘村1939年建党培训班旧址、下花桥镇大观村烈士墓、下花桥镇大观村向暄烈士墓。

附注

①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极“左”口号,即破除旧思想、旧风俗、旧文化、旧传统。 ①县内第一中学教师龙白云考证:此地原有一庙,但不在今罗公庙处,而在对岸夫夷水之要冲。庙神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后庙被洪水冲走。龙白云文中回忆:民国事,罗公庙为四合大院,四周无杂居。有前后3栋正房,大门门楣上书写的是“屈公祠”而非罗公庙。进门第一栋为蜂房式戏楼,第二栋为敞开的大厅,第三栋为正殿,正殿上供的屈原像大于真人,神殿上悬有“三闾风高”的匾额。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