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广播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广播电视
分类号: G229.276.4
页数: 2
页码: 513-51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县1978年至2002年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邵阳县 广播 电视

内容

广播 1978年,全县有广播专线6544公里,入户喇叭9.89万只,农村广播入户率47%。1979年,县广播站“本县新闻”始播录音讲话和录音报道,同时辟办“科学知识”和录制“邵阳文艺”节目。1981年全县所有公社架通广播专线,入户喇叭11.63万只,入户率达63%。是年9月,湖南省架设农村广播专线现场会在县内召开。同年县广播站增辟“夫夷论坛”和“听众信箱”两个栏目,每日播音400分钟,早、中、晚各播一次,其中自编节目180分钟。1982年,“本县新闻”分解为“邵阳新闻”和“今日新闻”两个栏目,增办“听众点播”栏目。1985年始,县内农村广播事业开始滑坡,除五峰铺区的水田乡、下花桥区的双江乡和梽木山区广播专线完好无损外,其余乡村广播专线均损坏严重。1986年,全县有433个村通广播,通播率为68.4%。同年,全县开通广播喇叭7.59万只,广播入户率36.8%。是年,全县42个乡镇场建立广播站,全县有线广播专用线路降为4283杆程公里。1990年,全县广播通播率为47.3%,入户喇叭5.14万只,入户率21.3%。1993年底,全县广播停播,广播站名存实亡。
  电视 1972年,县广播站购置全县第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为县内拥有电视机之始。1978年,全县有电视机10台。1982年,县广播站在县城花果山安装10瓦电视差转台1座,同年10月用11频道开播,覆盖面仅县城周围。1986年,县广播电视局在塘渡口炎山岭建成300瓦电视差转台,使用2频道接收,8频道播出,覆盖面为县城周围7个乡镇,能收看电视的观众约30万人。1989年9月,县广播电视局购回第一台松下M7000型摄像机,配员2人,始在县城采拍新闻,在8频道插播。1991年7月,筹建邵阳县有线电视台,同年10月1日开播有线电视。1993年,又复增松下M3000型和M9000型摄像机各1台,配员4人从事新闻采拍,辟办“邵阳县新闻”,周二和周五播出,附播简要的文字公告和广告。1993年底,县广播电视局购回5700型编辑机一套和286型字幕机1台。1994年,始播自编图像电视广告。自此,县内电视基本取代广播功能。1995年,辟电视专栏节目“夫夷天地”,“邵阳县新闻”改为一周三组,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晚上播出。1996年9月,县广播电视台新购日本FVCX2型数码大摄像机1台,同时将“夫夷天地”分设为“夫夷经济”、“夫夷热点”、“夫夷人”3个栏目。年底,县广播电视局将炎山岭300瓦差转台扩建为1000瓦差转台,县内可接收本县电视的观众达50万人。1998年,县电视台新购松下M9500摄像机两台、586彩色字幕机1台、3800型编辑机一套。1999年9月,县广播电视局投资560万元对有线电视城域网进行了HFC网络改造,同时建立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是年县内有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模拟电视节目38套。2000年,县电视台台标正式使用。同年3月,新购ACS-2500非线性编辑机1套,用于新闻制作。同时将有线电视城域网改造为750MHz高速宽带网。当年县内拥有有线电视网络专用杆路14.9千米、光缆干线14千米、网络用户9000户。2001年10月,县广播电视局与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邵阳县电广宽带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共同经营付费电视、数据传输、图文电视、视频点播、远程教育、因特网接入等业务,邵阳县广播电视局与湖南电广宽带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占公司股权的51%和49%。同年,县电广宽带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和县卫生防疫站联合开办“卫生与健康”栏目。2002年,县电视台内部机构增为新闻专题、广告文艺、制作、技术播出4个工作部和办公室,新闻节目增为一周六组,专辟“走进乡村”栏目。同年10月,购进DNC非线性编辑机3套,硬盘播出机1套,在全市县级电视台中率先实施非线性制作节目和硬盘播出。是年,全县约有电视机17万台,其中有线电视用户1.8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