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影像放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影像放映
分类号: J992
页数: 3
页码: 508-5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县1978年-2002年电影放映机构、网点和放映的发展历史及录像、网吧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邵阳县 影视 影像放映

内容

一、电影放映
  机构 网点 1978年,县内有县电影管理站和8个区电影管理分站,辖35个公社(镇)电影队和1个厂矿电影队,县城有简易电影院1座(1958年利用县城展览馆改建,又称老电影院,旧址在今县人民政府院内)。是年,塘渡口新电影院建成,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1200座。1979年,县电影管理站更名县电影公司,各区电影管理分站更名区电影管理站,同时建立金称市、白仓、谷洲3个公社电影管理组。是年,全县有国有电影放映单位10家,社办电影队31个,集镇电影售票点9个。当年县电影公司举办电影放映技术培训班7期,参训者206人次。1980年,县电影五队获全省电影观摩放映特等奖。1981年,县内厂矿电影队增至11家。1983年,全县有各类放映单位94家,县电影公司被评为全省电影放映先进单位。1989年,全省电影工作现场会在县内召开,国家广播电视部授予县电影公司“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单位”奖牌,五峰铺镇电影院被评为“全国先进集镇电影院”。20世纪90年代后,电视迅速普及城乡,电影放映业日趋萧条,县内电影放映单位逐渐陷入困境。1995—1997年,县电影公司耗资220万元,举债修建集舞厅、餐饮、住宿、商店于一体的银都宾馆,因负债过多更加剧县电影公司的困难。1998年,县电影公司虽仍被评为全省十佳电影公司之一,但实际已呈半瘫痪状态。2002年,县内有电影放映单位38家,职工多下岗另谋他业。
  放映 1978年,县内电影放映仍沿袭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模式,除电影院放映外,更主要的是在农村实行定点定线放映,由农村社队集体缴费,观众免费观看,各电影队按时到农村各放映点巡回放映。放映时间多为夜晚,露天场地,观众常搀老携幼,电筒火把照耀于途,从数里甚至十余里外汇集放映地点观看电影。时农村电影放映常和党的中心工作宣传相结合,放映前多有当地领导人发表工作讲话、幻灯宣传及放映人员自编自唱宣传新人新事的短小文艺节目。除放映主片外,常需加映新闻纪录片、科教片或其他短片。期间,县电影公司创作的幻灯片多次在全省幻灯汇映中获奖,主要作者有唐中汉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部分“文化大革命”期间禁演的影片相继恢复放映,县内电影观众激增,电影院曾一度出现放通宵电影的现象。1980年,塘渡口电影院成立观众影评小组。是年,县电影公司副经理向桂元出席全国电影宣传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邵阳县电影宣传先进经验材料。此后县内允许私人从事电影放映,个体电影队逐年增多,农村定点、定线、定收费标准的放映格局被打破,县民婚丧寿庆放映电影以壮排场的风气渐盛。1983年,全县放映电影3.25万场次,观众达214.25万人次。当年塘渡口电影院首映立体影片。1986年,全县放映电影4.53万场次,电影放映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1989年,全县电影放映收入150万元。20世纪90年代始,因电视的普及,电影观众急剧下降。1993年始,各电影院兼辟桌球厅、舞厅、电子游戏厅以维持生计,并推出种种新招吸引观众,但均无补电影观众下降的态势,农村红白喜庆请电影队放映电影的习惯亦很快被请乐队演唱所取代。2000年,县财政拨款15万元,在全县660个村开展“村村月月有电影”教育活动。2002年,全县放映电影1500场次,为1986年的3%;观众30万人次,为1986年的10%。
  二、录像 网吧
  1978年,县内仅807工厂有投影机1台,供厂内职工放映观看。1984年5月,资兴县1个体录像放映户率先来县内放映录像。同年7月,县广播电视局从广州购回一套72英寸投影设备,在塘渡口老电影院放映。1986年,县内有音像放映厅12家(其中投影厅11家)。1987年,县祁剧团购置300英寸特大投影机在新剧院放映录像。同年,县文化局成立音像发行站。20世纪80年代末期始,县内录像放映以个体放映户为主,场地简陋,内容多为清一色的言情武打片。1992年,县演出管理站首放镭射投影。1993年,县内录像厅增至17家(其中投影厅14家),期间,电子游戏厅出现。2001年,县城出现第一家网吧并迅速普及。2002年,县内有录像放映厅84家(其中投影厅4家)、网吧33家。当年全县117家网吧和录像厅中,由文化主管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的92家,除演出管理站1家录像厅仍属国有外,其余均为私营。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