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育体制改革
分类号: G637.1
页数: 1
页码: 48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邵阳县“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00年教育体制改革情况。
关键词: 教育 体制 改革

内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彻底打乱的教育秩序开始恢复。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县革命委员会发出《认真组织青年学习,迎接高考的通知》,成立邵阳县招生委员会,县委书记朱静安任主任。
  1981年,县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关于调整普通中学设点布局,扎扎实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决议》和《关于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充分相信和依靠他们办好教育事业的决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全县开展尊师重教的宣传,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上提高教师地位;整顿教学秩序,加强文化教学;对中学进行精简集中,将“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的社办中学逐步收归县办;将初中和高中学制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实行的2年制恢复到3年制,小学学制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实行的5年一贯制恢复为“四·二”分段制。
  1983年开始,在全县普及小学教育。1984年,将县第十中学改办为邵阳县第一职业中学,发展县内职业教育。同年开始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成立邵阳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鼓励青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时拓宽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在县设立邵阳电视大学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点。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县内贯彻执行,县委、县人民政府制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同时允许开办私立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91年,县委、县人民政府颁布《邵阳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规划》,在全县正式启动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针对自恢复高考以来出现的学生以分数定优劣、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县内提倡素质教育。1993年,县教委下发《关于全县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1995年,县教育局制订《邵阳县教师年终考核量化细则》。1997年,县教育委员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适度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教育思路并付诸实施。同年,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小学毕业生全部按规定区域升入初中。1980—1998年,全县4300余名民办教师先后转为公办教师。1999年7月,邵阳县教育委员会制订《邵阳县教育系统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邵阳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具体操作方案》,至2000年,县内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行校长选聘制、全员聘任制、绩效挂钩的工资分配制度等三项改革措施。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