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职业教育 专业教育 特殊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2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职业教育 专业教育 特殊教育
分类号: G527.64
页数: 3
页码: 476-478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邵阳县1981年到2002年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1990年到2002年特殊教育情况。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教育 特殊教育

内容

第一节 职业教育
  公办职业教育 1981年9月,县第十中学改办为职业学校,1983年定名为邵阳县职业中学,1984年秋,定名邵阳县第一职业中学。1985年,县教育局先后在长乐乡创办邵阳县第二职业中学,在杉木桥乡金子坪创办邵阳县第三职业中学,在岩口铺乡创办邵阳县第四职业中学。1987年,在塘渡口镇沙坪创办夫夷职业中学。1988年9月,第一职业中学从白仓迁塘渡口和夫夷职业中学合并,仍名邵阳县第一职业中学。1988年底,全县4所职业中学共有20个班,在校学生800人,校园共占地350亩。其中有桔园43亩,国外松林地110亩,鱼塘20亩,有养猪场1个,共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学校开设家用电器、服装缝纫、家庭经营、师资培训、畜牧兽医、水产、园艺、美术等专业,当年毕业学生280人。1989年9月,第一职业中学迁813工厂旧址,更名邵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至1994年,第二、第三、第四职业中学先后停办。1995年9月,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迁回塘渡口与第六中学(原址在小溪市,后迁塘渡口镇双合村)合并,更名邵阳县工业职业高级中学。是年,学校开设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家电维修、电算会计4个专业,学制3年,当年招生398人。1996年招生378人。1997年,县教委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适度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为基本指导思想向各学区下达职业高中招生指标,但当年工业职业高级中学职高班招生仍降至190人,次年再降至83人。学校为生存计,1997年始招初中新生,1998年始招普通高中新生。1999年,邵阳县工业职业高级中学被邵阳市教育局定为全市4所“2+1”办学模式(即学生头2年读普高,后一年分流读职高)的实验学校之一。2000年,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县工业职业高级中学。2002年,县工业职业高级中学有教学楼2栋、科教楼1栋、学生宿舍楼1栋、篮球场2个,设有多媒体电脑室、语音室、家电实验室、缝纫制作室、画室、图书室及阅览室。是年,学校有工艺美术、服装设计、家电维修、电算会计、文秘5个常设专业,10个教学班,学生145人。职业短训班1个,学生12人。普通初中班7个,学生454人。普通高中班6个,学生595人。
  私立金华职业高级中学 1996年创办,校址在县城大岭社区香炉冲(县木材公司背后)。学校开设电子电工、服装设计等专业,短训班学制三月至一年,常训班学制两年。1996—2002年,该校先后有3名学生毕业后考入湖南师范大学,165名学生考入湖南省服装工业学校和湖南省女子大学等高等院校,3753名学生获得中初级技术员证书。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邵阳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58年创办,初址在县人民医院院内,名邵阳县医药学校,由县卫生局主管。1961年停办,1965年恢复。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再次停办。1975年在县“五七”大学附设医学卫生班,当年招生40人,学制2年。1978年,“五七”大学医学卫生班迁红石公社玉田大队,复名邵阳县卫生学校,招医学基础专业班2个,学生100人,学制一年。1979年9月迁回县城,更名邵阳县卫生进修学校。1984年12月,经湖南省卫生厅批准,更名邵阳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8年,在全国同类学校统考中,居湖南省第一名。1989年,被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定为标准县级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91年,该校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全省统考中,及格率、优秀率均达100%,人均成绩83.6分。是年,该校党支部被中共湖南省委授予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6年,在全市同类学校评比中获第一名。2002年,学校占地7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5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的固定资产850万元,学校附属医院固定资产300万元。当年有教学班17个,共开设护士、妇幼医士、西医士、中医士、中药士、检验医士、放射医士、乡村医士等16个专业,共有学生1180人。当年63名教师中,有专业教师55人,文化教师8人。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者26人,大专学历者34人,中专学历者3人,具有高级职称者4人,中级职称者33人。1979—1999年,共办班90个,毕业学生4668人。
  邵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创办于1980年7月,原址在塘渡口镇石湾村庵堂冲。1985年6月,被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迁塘渡口镇双合村。1980—2000年,学校累计培训小学教师7086人次。2002年,学校占地15.2亩,总建筑面积633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400平方米,学校图书室有图书1.3万册。有在职教师32人,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15人。
  邵阳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 邵阳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的前身为邵阳县“五七”大学,1975年创办于长乐公社石塘山,借用1栋土砖瓦房为校舍。1976年,征收石塘山周围荒山为基地,修建校舍,面向全县招生,先后开设的专业有医药、农技、畜牧、师范等。1981年更名邵阳县农民技术学校。1982—1985年,先后开办农学专业班9个,学制2~3年;林果专业班2个,学制2年;小学行政干部班1个,学制1年。共计学员440人。学校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实习园地3.5万平方米。1991年5月,更名邵阳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校址迁长乐乡江东村。1993年,更名邵阳县成人中专,校址迁原807工厂旧址,时学校有教职工41人,学生373人。2000年,学校并入邵阳县工业职业高级中学。
  第三节 特殊教育
  1990年,在塘渡口镇第一完小校园内创办3个聋哑语训班,招收24名聋哑儿童和10名弱智儿童入学。1993年,因经费紧缺停办。1996年,在县教研室旧址兴办邵阳县聋哑学校。1997年,学校有教职工10名,设4个班,学生42人。1998年,更名邵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增至18名,设7个班,学生72人。开办语训、手工制作、美工、职教、美容美发等课程,办有《邵阳县特教》校刊。是年,全县尚有未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724名三残儿童就近在各地学校随班就读,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县随班就读的三残儿童进行辅导。县教育局每年支付随班就读经费3~5万元,各乡镇学区根据本学区内随班就读的三残儿童多少,每年各支付随班就读经费2000~10000元不等。1999年,县特殊教育学校排演的文艺节目《童心》、《二泉映月》在各级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全市一等奖、全省二等奖、全国优秀奖。1999—2000年,县特殊教育学校连续获全市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全县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入学率为88%,巩固率为90%,特殊教育办学规模和管理质量均居全市第一。2002年,县特殊教育学校修建教学康复大楼,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有8个教学班,学生86人。35名教职人员中,有小学中高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是年,县特殊教育学校排演的文艺节目在全市助残文艺巡回演出中获一等奖。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