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1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小学教育
分类号: G620
页数: 3
页码: 463-46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1978年到2002年邵阳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峰铺镇中心完全小学占地面积、教室、教师、学生情况。
关键词: 小学 教育 邵阳市

内容

1978年,县内小学教育仍沿袭1969年以来的五年一贯制。是年全县有小学482所,其中完全小学416所,在校学生11.11万人,在职教师(含民办教师)3833人。时小学低年级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中年级增设劳动课,高年级增设劳动、历史地理常识课。1979年,县内贯彻《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和《小学生守则》,恢复和健全教学制度。1981年,全县贯彻实施《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1983年始,按照调整、培训、补充、管理的方针,县内就普及小学教育作了5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师资水平,通过函授、进修、自学等方式,逐年提高小学师资水平和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民办教师待遇,将民办教师工资由社队统筹统发改为全县统筹统发,使民办教师工资和公办教师工资同步增长;改善办学条件,采取群众集资和国家少量补助的办法,改造学校危房和新建校舍,添置教学用具和教学仪器;调整学校布局,创办示范学校,逐步形成农村小学教育以乡(镇)中心小学为重点,村小村办、数村联办完全小学和乡(镇)办中心小学的农村小学教育格局;改五年一贯制为“四、二”分段的六年制。同年11月,成立邵阳县筹建公社中心小学领导小组,副县长黎佐成任组长。1986年,全县有小学540所,其中完全小学40所,在校学生12.2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98%,塘渡口镇完小、中和乡中心小学被评为邵阳市合格中心小学。1987年,全县在职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上升至80%,全县有在校小学生12.23万人,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9.8%。当年,全县7~12岁儿童入学率为98.6%,13~15岁少年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为98.8%,霞塘云乡中心小学、长乐乡伏溪桥中心小学、五峰铺镇中心小学、岩口铺镇中心小学、长阳铺镇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邵阳市合格中心小学。同年,旅日华侨刘自成捐款23万元,在家乡九公桥镇庙山村创办自成学校,为县内第一所由华侨捐办的小学。1983—1988年,县内动员群众累计集资1040万元,先后改造小学危房和新建小学校舍14.49万平方米。
  1988年始,县内进入巩固提高普及小学教育成果阶段。是年,双江乡中心小学、梽木山乡中心小学被评为邵阳市合格中心小学。1989年,塘渡口乡桂竹山中心小学、新建乡中心小学被评为邵阳市合格中心小学。1990年,白仓镇中心完小、红石乡玉田中心完小被评为邵阳市合格中心小学。1992年,县内7~12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4%,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8.6%,学生毕业率为88.5%,13~15岁少年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为99.1%。是年,全县有小学专任教师4403人,其中胜任和基本胜任教学者43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9.1%。1993年,经邵阳市人民政府普查团复查,县内普及小学教育达标合格。
  1996年,县内恢复私立小学教育。1997年,县内取消小学毕业生升学考试,学生按区域就近直升初中。是年对全县各小学的班额、学生留级情况、课程计划、学生用书、学生作业进行清理。同时实施小学教师“五百工程”(即教师100%参加教学竞赛、100%要有3年教改实验课题、100%要一专多能、100%基本功达标、100%教材教法考核合格),并要求教师逐步达到学历合格。1998年,由邵阳市扶贫工作组资助修建的希望小学——长乐乡天子小学竣工,副市长魏太平出席剪彩仪式。2000年,全县有小学阶段适龄儿童11.17万人,除残疾儿童455人外,入学率为100%;全县有在校小学生11.99万人,辍学372人,辍学率为3.1‰。当年应届小学毕业生1.99万人,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2002年,全县有公立小学450所,在校学生9.54万人;私立小学50所,其中批准开办的9所(含2所文化武术学校),未批准开办的41所,在校学生6309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当年,县内小学低年级开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技、体育、音乐、美术、写话、劳动等课程,中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作文、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等课程,高年级再增设电脑课。是年,全县有小学专任教师4023人,其中具有中、初级职称者3795人;私立小学有教师366人。全县小学中,办学历史较久,教育质量较高,规模、影响较大的学校有邵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和五峰铺镇中心完全小学。
  邵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邵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前身为民国2年(1913)创办的资汇学校,系当时武冈县资汇乡的沿滩、大陂、蔡山、黄塘4团(村)公立,初创时借用罗公庙(在今霞塘云乡双江口村)为校舍。1928年迁塘渡口横街后的银兴公祠。1929年更名武冈县第十七区公立高等小学。1931年集资在老虎坪(今县委所在地)新建校舍,1933年竣工。1935年更名武冈县第九区公立资汇小学,1940年更名武冈县长乐乡中心国民小学。1950年3月,随原武冈县东部6乡划归邵阳县后,更名邵阳县长乐乡中心小学。1951年11月,更名邵阳县塘渡口完小,隶属县文教科。后四迁校址,一迁塘渡口老街铺面房,二迁大坪山祠堂,三迁后田冲,1954年,在塘渡口沙坪老和山新建校舍。1969年被解散,在原校址内另办红旗中学、街道小学、大岭小学和石合小学。后红旗中学、大岭小学和石合小学迁往他址,街道小学留原址,隶属塘渡口镇,曾先后更名集镇小学和红卫小学。1974年更名塘渡口镇完小。1990年,更名塘渡口镇第一完小。2001年,更名邵阳县第一实验小学,隶属县教育局。2002年,学校占地17亩,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有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2805人。有专任教师135人,其中小中高教师(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小学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8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市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10人,省、市骨干教师6人。在职教师以学历分,有大学本科学历者12人,专科学历者49人。学校建有仪器室2间,实验室2间,图书室1间,阅览室2间,电脑室2间,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一座。
  五峰铺镇中心完全小学 五峰铺镇中心完全小学的前身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五峰铺吕氏族人创办的青桂义学。民国12年(1923)改为青桂小学。1951年,原五峰铺五市小学和锡智小学(原教会学校)并入青桂小学,更名五峰铺完全小学。1952年改为公立。1968年,增设初中班,更名五峰镇学校。1969年增设高中班,小学、初中、高中同校。“文化大革命”后高中停办。1986年,初中部迁出,五峰镇学校更名五峰铺镇中心完全小学。2002年,学校有教学班41个,在校学生2002人,在职教师77人。校园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20平方米,配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电教室等设施。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