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20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分类号: F832.764
页数: 2
页码: 447-44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1979年到2002年,邵阳县县内从转变银行职能入手,逐步打破由国家银行统揽金融的单一格局,由国家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形成以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竞争的金融体系情况。
关键词: 金融 体制 改革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县内从转变银行职能入手,逐步打破由国家银行统揽金融的单一格局,由国家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形成以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竞争的金融体系。1979年后,各专业银行在县内的分支机构相继成立或恢复。1986年7月,县邮电局成立邵阳县邮政储蓄所,恢复开办邮政储蓄。同年县建设银行设立储蓄专柜,开办储蓄业务,从单一管理财政资金,办理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兼具行政职能,转变为以经营长期投资业务为主,既管理政策性投资又经营存款和信贷业务的综合性银行,由事业化管理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的企业化管理过渡。1994年底,成立邵阳县农村合作基金会联合会,开办存款和短期贷款业务,在县内金融市场掀起一股新的冲击波,县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是年,县内各专业银行均转体为商业银行。1995年始,县内国有企业相继破产,金融环境恶化,连续数年被上级银信部门划为贷款高风险区,贷款规模受到遏制,清收不良贷款成为县内金融部门的主要工作。期间,因银行惜贷,民间始出现乱办金融、高息揽储之风。面对市场形势,县内各金融机构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精简机构人员,进行优化组合。1996年底,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与县农业银行脱钩,独立经营。是年县供销社创办股金服务部。1997年,县建设银行实行内部承包责任制,内设机构由5部1室精简为3部,人员从57人减至48人,其中1名股长、3名所长被解聘。同年,从县农业银行分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邵阳市支行(简称县农发行),专司粮油收购资金管理和信贷业务。1998年,县农发行对粮食收购资金进行全封闭运行管理,实施粮食收购贷款投放报账制、粮棉油入库报告制、回笼贷款分解制、信贷员联库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制度。1999年始,县内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金服务部进行全面清理整顿。200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清收贷款领导小组(后更名维权办公室),为有史以来首次由政府牵头组织清收金融贷款。2000年,县工商银行更名中国工商银行邵阳市支行邵南分理处,内设机构由原来的7个股室精简为3部,撤并营业网点5个,精简人员34人,同时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结合。2002年,县建设银行实行第二次人事制度改革,再次精简人员9人,部门经理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同年,县内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金服务部全部关闭。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