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服务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9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服务业
分类号: F713.2
页数: 3
页码: 427-42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邵阳县服务业包括住宿、餐饮、理发、美容、按摩、摄影、冷饮、洗染、纸扎、花店、广告装横、打字、复印、修理、擦鞋、废旧物品回收情况。
关键词: 邵阳县 服务业 餐饮业

内容

第一节 住宿 餐饮
  1978年,县内住宿餐饮业以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为主。县城国有住宿餐饮企业有县委招待所和县饮食服务总店下辖的邵阳饭店、夫夷饭店、车站饭店、人民食堂,县城集体所有制餐饮企业有向群旅社、胜利食堂和大众食堂,总床位700张。其中县委招待所和邵阳饭店有床位500张,主要用于公务接待和会务接待。另外,县供销社系统在县内各集镇有餐饮企业26家,从业人员530人,生意较为兴隆的有五峰铺饺面馆和下花桥饭店等。
  20世纪80年代始,县内住宿餐饮店馆剧增,集体所有制和个体餐饮店增多。1981年,县教育局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期停办的教工之家,改名教育局招待所,有床位80张;县民政局建民政服务大楼,有床位40张。1984年,塘渡口区供销合作社建综合服务大楼,有床位258张。1985年,县委招待所建第5栋住宿楼,总床位增至500张。同年大众食堂停业。1986年,全县有国有饮食店7家、职工50人,集体所有制饮食店88家、职工325人,个体饮食店208家、从业人员391人,全县餐饮业营业额438万元。当年全县有招待所和大小旅店82家,服务人员219人,床位2000张。1989年向群旅社停业。20世纪90年代初,各基层供销社旅社先后停业。1991年,县供销社在县城建供销大厦,集商店、餐饮、住宿于一体,有床位200张。1994年,县粮食局建粮食宾馆,有床位80张。同年,县城个体业主唐保荣在邵新街建友谊宾馆。1995年,县邮电局建邮电宾馆,首开空调包厢。同年县外事办公室在大冲街兴办明珠酒楼。1996年,县人武部建八一宾馆,县教育局招待所停业。1997年,县委招待所更名资汇宾馆,塘渡口区供销社综合服务大楼更名供销宾馆。此后,县内各饭店、酒楼、宾馆相继涌现。20世纪90年代末,县城个体夜宵、早餐店(摊)勃兴。2001年,县邮电宾馆停业。是年,县城个体业主银武元创办的武元兴宾馆从大冲街迁白虎街,有床位80张。
  2002年,县内有饭店、酒楼、旅馆共1180家,其中国有1家、集体所有制4家,余为个体私营,共有从业人员2845人。当年,县城稍高档的宾馆酒楼有资汇宾馆(县委招待所)、八一宾馆、武元兴宾馆、银龙宾馆、松鹤宾馆、万客隆酒楼、湘土情酒楼等。
  第二节 其他服务业
  理发 美容 1978年,县内农村理发匠串户上门服务,集镇有理发店48家、从业人员67人,规模较大的有县饮食服务公司开办的东升理发店。20世纪80年代后,城镇理发业迅速发展,农民上街理发者增多,农村串户上门服务的理发匠减少。1986年,县内有理发店81家、从业人员149人。1989年,县内有理发店159家、从业人员200人。1990年猛增至529家、从业人员578人。理发项目由原来简单的剪发、洗发增加烫发、染发、干洗、拉发等业务。1995年始,县内始有美容美发店3家,开办洗头、洗面、祛斑、祛疣、纹眉、绣眉、纹眼线等美容项目。2002年,县内有各类美容美发店266家、从业人员897人,均系私营,规模较大的有县城的东方美发美容店和红玫瑰美容美发店。
  按摩 20世纪80年代末,县内有盲人在县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开办盲人保健按摩业,但业务量不大。1996年后,按摩业在县城和白仓等集镇兴起,但许多按摩店借保健按摩之名,兼营色情服务。2002年,县内有按摩店80余家。
  摄影 1978年,县内仅有县饮食服务公司开办的工农照相社1家国有照相馆,从业人员5人。1986年,县内照相社增至51家、从业人员81人,其中国有1家、集体所有制12家、私营38家。1987年县内照相馆始经营冲洗彩色照片业务。1988年,县内有照相馆61家,从业人员65人,均为私营。20世纪90年代,县民自备照相设备者增多,经营性摄影业务量减少。2002年,县内有私营照相馆30家、从业人员48人。
  冷饮 1979年,县饮食服务公司在夫夷饭店开办夫夷冰厂,生产冰棒、雪糕、冰淇淋等冷饮食品。1980年,县内冷饮店增至6家,生产的冷饮食品多趸售给老人、小孩在街头叫卖,或由农民贩往农村叫卖。1986年,仅夫夷冰厂就有冰贩近200人,销售额10.7万元。20世纪80年代末,因娃哈哈、雪碧等新型饮料和奶制品大量上市,县内除夫夷冰厂外,其余冰厂全部倒闭。2002年,县内有冷饮食品企业5家,从业人员97人,年产值125万元。
  洗染 1993年,县物资局职工银立军开办县内第一家干洗店。1994年,县内有干洗店5家。20世纪90年代末增至10家。2002年减至3家。
  纸扎 花店 昔县内民间有专事扎制灵屋和丧葬用品的纸扎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业。20世纪70年代末复兴,主要扎制花圈、花篮和灵屋等丧事用品。2002年,县内有纸扎店44家,均系私营。
  2000年,县民刘佳华在县城创办县内第一家鲜花店。2002年,县内有鲜花店5家,年销售额约50万元。
  广告装潢 1986年,县城邵新街首开招牌店1家,县内广告装潢业始兴。1995年,县内有广告招牌制作店10家、从业人员25人。1996年,县供销社职工钱明祥创办圣达广告设计制作中心,首次使用电脑制图。2002年,县内有广告装潢店30家、从业人员100人,均为私营。
  打字 复印 20世纪80年代,县内始有私营打字店,用人工打印机为客户提供打印服务。20世纪90年代初,个体业主孙小勇开办县内首家个体电脑打字店。2002年,县内有私营电脑打字店62家、从业人员144人。
  修理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农村有小修理匠挑担串村上门服务,从事修鞋、修锁等小型修理。农具、机械、车辆等大型修理多由社队修理厂(店)承担。20世纪80年代,始有个体修理店从事农机和车辆修理服务。1986年,县内有集体所有制修理店73家,从业人员439人,有个体私营修理店1243家,从业人员1288人2002年,县内有各种修理店489家,从业人员606人,均系私营。
  擦鞋 20世纪90年代初,县城始有人在街头为顾客提供擦拭皮鞋服务,后各主要集镇亦有擦鞋者,从业者多为中年妇女,渐形成一个新的职业群体。2002年,县城有擦鞋者30余人,集中在县委操坪、电影院门口、县百货公司门口、邵新街老烟草公司的三角花坛边等地带。
  废旧物品回收 1978年前,县内各供销合作社均有收购废铜废铁和废纸等废旧物品回收业务。1978年后,县城始有少数近郊农民上街串门收购废旧物品交售给供销社。20世纪80年代初期,塘渡口镇桂花村农民王忠祥在县城虎脚路首开县内第一家个体废旧物品收购店。1984年,县内有个体废旧物品收购店15家。1995年,县内有个体废旧物品收购店38家。2002年,县内有从事废旧物品收购业务的个体经营户近200家(含在城镇捡拾、收购废旧物品的个体担贩)。回收的废旧物品主要种类有废旧金属、废旧书报、废旧纸板纸箱、废旧塑料、废旧酒瓶及各种饮料瓶等。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